献王墓简短讲解(有疑试析武侯墓)

汉中的武侯墓和武侯祠,都在定军山周边。墓与祠的距离是20来分钟车程的样子。比较而言,祠所在的方向,沿途道路都更好些。

还没到祠,大路上先就有个威武雄壮的“武侯祠“门楼,有意令人望而仰止。

而墓所在方向,沿途道路就明显要差些。不但没什么门楼之类,路况及周围景况,还屡屡有行人罕至的荒僻感,乃至于我担心走错了地方,两次停下车来重调导航。

道路的差异,给人明显的感觉:汉中的武侯墓与祠二者,祠的地位比墓更高。

到了墓区,景致还是不错的。适可淡化路上的荒僻感。看得出来,还是有人在为墓区精心打理景物的。

献王墓简短讲解(有疑试析武侯墓)(1)

但墓不如祠的印象,却也先入为主了。

据介绍,祠与墓都是蜀汉时期就有的。而且,有可为据的是,在祠与墓的院落里,也都现存有树龄在1700左右的古柏。我在武侯祠和武侯墓院落里,也确实看到了挂牌如是说的古柏。

献王墓简短讲解(有疑试析武侯墓)(2)

就有了疑问。既然同是蜀汉时代的建造,为什么祠与墓要分开?合为一处,不是更好吗?

于是,理解墓与祠分开建造的缘由,便成为了来游的自我命题。想着析疑而得解,自然也可更好理解景观。

此前我知道,诸葛亮死葬定军山。也知道,诸葛亮究竟葬于何处,由于他生前巧妙安排,已成千古之谜。现定军山脚下的武侯墓,是座空墓,连诸葛亮的衣冠都没有。

献王墓简短讲解(有疑试析武侯墓)(3)

但武候墓自称建于蜀汉时代,且有古柏为证,怎么回事?

蜀汉时代,是明知空穴而建武候墓,还是用障眼法假称空穴以防盗而建实墓?为什么不同时把墓和祠建造在一起?

注意到,在墓与祠来历的介绍中,祠的来历,明确提及系刘禅下旨建造,而墓的来历,则含糊其辞说是蜀汉时代建造。那么,灭蜀汉时,晋将钟会途经并祭拜的“平阳口”诸葛亮墓,又是怎么回事呢?

由此,我认为,墓肯定是空的。此墓是否系蜀汉时代建造,尚缺乏令人信服的考证辨析。“平阳口”在哪里?我不清楚。但不在此处似可肯定。如果能证明钟会当年祭拜的,正是这座墓,倒足以说明其建造年代确系蜀汉时代了。否则,我认为,这座墓只是唐代崇尚诸葛亮而来的后世之作。

献王墓简短讲解(有疑试析武侯墓)(4)

至于古柏之证,需要另考,本文不续。

墓如确系唐代始建,或许正是墓与祠如今在汉中分处两地的肇始原因。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祠的地位似乎要高于墓了。

还注意到,墓与祠一样,都是在明万历年间得到规模性修葺,主要或最早的建构,也都得自于斯时遗存。

献王墓简短讲解(有疑试析武侯墓)(5)

这似可说明,唐代墓的出现,及其建造时间的说法,和墓与祠的分开等“现状“,在万历年间得以继承,并在各自分工方面有了进一步清晰划分。

那么,到底墓与祠怎样在分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