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大褂没等级(德云社演员大褂竟然也分)

德云社大褂没等级(德云社演员大褂竟然也分)(1)

  相声相比于其他传统戏曲、曲艺在服装道具方面要简单得多。既不需要化妆扮相,也无需锣鼓场面的伴奏。如今的相声园子里,演员穿着大褂、圆口布鞋上台就能演。配合表演的道具也仅仅是扇子、手绢、醒木、玉子和快板。逗乐观众全凭演员的一张嘴。

德云社大褂没等级(德云社演员大褂竟然也分)(2)

  近几年才走进园子听相声的新观众很多都认为说相声必须得穿大褂,这代表着遵从传统。甚至前段时间,坊间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德云社里演员穿大褂有严格的等级之分。诸如:演出经验不足的新演员只许穿颜色鲜艳的,当红的徒弟能穿上半绣大褂,而满绣大褂只有威望最高的郭德纲、于谦才有资格穿。

德云社大褂没等级(德云社演员大褂竟然也分)(3)

  虽然传言一出没多久,栾云平等德云社弟子纷纷对此辟谣,但关于相声演员按大褂区分高低贵贱的讨论一直在观众中此起彼伏。相声演员上台是不是只能穿大褂、圆口布鞋才能说相声?是不是穿上这身“标配行头”才算尊重传统?说的相声才算原汁原味?今天咱们就来认真聊聊相声艺人的行头。

德云社大褂没等级(德云社演员大褂竟然也分)(4)

  相声这门口头艺术起源于清朝八旗子弟,当时相声只供票友之间的自娱自乐,表演时的装束通常也是满族旗人日常穿的长袍马褂。自“穷不怕”朱绍文开始,相声逐渐成为养家糊口的行当。而以此为业的大多是落魄的八旗子弟和身处社会最底层的贫苦百姓,说相声是他们谋生的手艺。此时相声艺人撂地卖艺的服装也不尽相同,条件稍好的可以穿上件粗布大褂,条件不好的穿便服、小褂照样可以演。只要艺人能耐好,观众绝不会因表演者穿的简单朴素而少给钱。

德云社大褂没等级(德云社演员大褂竟然也分)(5)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间相声园子、杂耍园子逐渐兴起,一部分成名响蔓的艺人终于结束了撂明地卖艺的日子。在进到较为高档的剧场演出时,演员出于对观众的尊重一般都会穿上相对体面的大褂登台,这也不是绝对的,完全看演员自身经济条件。

德云社大褂没等级(德云社演员大褂竟然也分)(6)

  解放后,旧社会的民间艺人有了新的身份——文艺工作者,此时相声演员演出已经很少再有穿大褂上台的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山装、制服成为相声舞台的主流。1979年改革开放后,相声演员的服装又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西装革履是当时流行的趋势,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刘伟、冯巩。

德云社大褂没等级(德云社演员大褂竟然也分)(7)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天津茶馆相声复苏,老先生们在园子里使活又穿回了大褂、圆口布鞋。在此期间,相声演员也有穿短袖衬衫、唐装等服装上台表演的。

德云社大褂没等级(德云社演员大褂竟然也分)(8)

  由此可见,大褂并非是相声演员唯一的标准服装。穿什么并不重要,演员的表演技艺也不能用大褂的“品级”分出尊卑贵贱、三六九等。艺术能不能被广大观众认可,大褂起不到太多作用。观众看得是演员身上的能耐,倘若把观众的注意力全都吸引到演员穿着服饰上,谁还关注你说得好与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