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没有捷径可走(从黑臭河涌到)

烈日炎炎,仙村河沿岸

几名工人正忙碌着为工程最后一段

长约20米的引桥铺设底板钢筋

而另一侧的作业面

挖掘机轰鸣作响

正为碧道面层施工进行最后的攻坚作战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没有捷径可走(从黑臭河涌到)(1)

这是仙村河黑臭水体整治工程

整治的一幕

  作为我区纳入整治的黑臭河涌之一,仙村河黑臭河涌整治工程于2019年1月正式开工,目前已完成项目总工程量的约95%。项目正在进行收尾的碧道面层、堤岸绿化、水生植物种植等施工,预计将于7月底全面完成。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没有捷径可走(从黑臭河涌到)(2)

分步整治提升

全线贯通仙村河生态休闲步道

仙村河

  仙村河起于西福河,在仙村水闸处汇入东江北干流,总长4.2公里,流经竹园村、下境村、巷头村、上境村、仙联村、蓝山村、一居、二居,流域内共有工业企业146家,入河排污口共123个。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没有捷径可走(从黑臭河涌到)(3)

2016年

仙村镇在仙村河

北起仙联村蓝田水闸、南至金龙桥段

打造“一河两岸”景观工程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没有捷径可走(从黑臭河涌到)(4)

  通过对河涌整治,修建河涌两侧挡土墙,对河涌两侧道路雨水、污水截流,整治河涌环境、建设河岸景观与绿道等系列工程,让昔日的臭水沟变身成为周边及仙村镇重要的休闲景观带,提升了镇容镇貌。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没有捷径可走(从黑臭河涌到)(5)

2019年

增城在仙村河

“一河两岸”景观工程的基础上

启动实施仙村河黑臭河涌整治工程

对从仙村水闸至上境宝田段

和上宝田大堤进行综合治理

将仙村河生态休闲步道全线贯通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没有捷径可走(从黑臭河涌到)(6)

  整治工程主要包括控源截污、水生态修复、补水调水、堤岸加固修复、碧道和堤岸绿化建设等五大方面。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没有捷径可走(从黑臭河涌到)(7)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没有捷径可走(从黑臭河涌到)(8)

随着河涌整治初见成效

仙村河及周边环境发生了以下变化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没有捷径可走(从黑臭河涌到)(9)

  完成仙村河主涌以及官厅涌等支涌沿线的潮山村、仙联村、竹园村等村长约9.5公里污水管道的铺设和2座泵站的提升,原直接排入河涌的污水已得到有效收集,仙村河的水质得到改善。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没有捷径可走(从黑臭河涌到)(10)

  完成河涌清淤56971立方米,并种植水生植物,加固修复堤岸7706米,河涌防洪排涝能力得到提升。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没有捷径可走(从黑臭河涌到)(11)

  新建潮山村引水渠410米、出水箱涵5座和过路拱涵1座,实现对河涌的补水调水功能,同时提升了河道的景观,极大方便了周边村民的出行和休闲健身。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没有捷径可走(从黑臭河涌到)(12)

目前,该工程剩余碧道的面层建设

和河道上游两公里的绿化尚未完成

预计今年7月底可以全面竣工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没有捷径可走(从黑臭河涌到)(13)

引入碧道概念

水上人家回归惬意“慢生活”

仙村河仙村文化广场段

经常会有三三两两的村民沿着河畔散步

滨水的慢行步道铺设红色沥青

夹岸垂柳拂堤,繁花盛开

令人心旷神怡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没有捷径可走(从黑臭河涌到)(14)

波光粼粼的水面,鱼儿欢快畅游

与河岸上崭新的白玉石护栏雕刻的

荔枝、龙舟等具有仙村景观文化特色的图案

交相辉映

构成了一道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绿廊”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没有捷径可走(从黑臭河涌到)(15)

  为了进一步凸显水环境整治对城市景观提升的功能,项目施工方在黑臭河涌整治的过程中引入了“碧道”概念,结合镇区防洪需求,通过修建亲水慢行步道、打通跨涌引桥、设置无人生态岛、提升美化绿化水平等措施,将仙村镇历史、自然、游息活动景观带等元素串联起来,大大提升仙村村民生活品质,改善了附近多个村(社区)群众生活居住环境。

居住在仙村河沿岸的村民表示

以前仙村河河道淤塞,水又黑又臭,脏乱不堪

居住在边上的人家

都在面向河涌的院子修筑了高高的封闭围墙

不想面对这条“臭水沟”

如今,大家纷纷把围墙

改造成了园林式的透视景观窗

将河涌美景引入庭院

仙村的水上人家又回归了惬意的“慢生活”

素材来源:仙村镇政府、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黄家荣、刘樱洁

责编:朱卓东、林汝嫦

审核:吴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