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讲过哪些故事(解读颜真卿的真实人生)
颜真卿苦学书法成为一代书法家,在安史之乱中抗敌有功,又成一代名臣,但是,颜真卿的故事还没结束。
安史之乱平定,颜真卿勤王有功,自然获得升迁,一度做到刑部尚书和吏部尚书。但由于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在朝廷中也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得罪了三任宰相:元载、杨炎和卢杞。
当得知卢杞准备排挤自己时,颜真卿曾当面去找过他,对他说:
“你先父卢中丞的头颅送到平原郡,脸上满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亲自用舌头舔净,您忍心不容忍我吗?”
当时的卢杞惶恐地拜服在地,但内心却起了杀机。
唐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潼关失守,唐玄宗一行逃往巴蜀,标志着安禄山将唐王朝中央势力彻底击溃。
公元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联合淄青平卢节度使李纳、魏博节度使田悦、幽州节度使朱滔公然反叛,各自称王。朝廷派军平叛,连连失利。
当时的宰相卢杞便趁机向唐德宗进言:
“李希烈叛乱,是因为他年轻气盛,手下的人都不敢劝他。如果我们派一个温和儒雅的老臣去劝劝李希烈,让他感受一下朝廷的春风,他肯定马上就悔过了。颜真卿是三朝元老,正直忠勇,海内闻名,派他去劝降李希烈,再合适不过。”
唐德宗一听,有道理!便任命颜真卿为宣慰使,去劝降李希烈。
唐 颜真卿楷书西亭记残碑
诏令一出,满朝皆惊。大家都知道,这对于颜真卿来说,就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
已经七十五岁的颜真卿,心中自然比其他人更清楚这一点,但他依然选择忠于朝廷。
在吩咐好遗骨归葬的后事之后,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面见李希烈的道路。
途经洛阳之时,东都留守蔡叔则认为李希烈反状已明,颜真卿此去必定凶多吉少,便力劝颜真卿先留在洛阳,等待朝廷的进一步命令。
唐 颜真卿晚年代表作《颜勤礼碑》拓本
面对郑叔则的请求,颜真卿只回答了六个字,便继续前行:“君命也,焉避之!”
面见李希烈之时,颜真卿还没来得及宣诏招抚,李希烈的一千多个干儿子便拿着刀枪棍棒围住了颜真卿,不住谩骂威胁。颜真卿面不改色,视若无睹。
李希烈见这么多干儿子都无法吓住这个老头,方才装模作样地上前挡架,让一千多人退下,请颜真卿入住馆舍,之后又派人不断劝说颜真卿。
《颜世家庙碑》
颜真卿始终不从,李希烈便把他扣押、囚禁。先关在许州,后来又移至汝州、蔡州。
以活埋为威胁、让投降的唐军将领劝降、用死去唐军将士的头颅炫耀……李希烈的这些举措,都没能让颜真卿改变自己的心志。
实际上,年逾古稀的颜真卿在囚牢中,早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遗嘱、墓志、祭文。
李希烈后来决定登基称帝,为表示对颜真卿的敬重,派人去请教他关于登帝位的仪式,被颜真卿一句话就呛了回来:
“老夫年近八十,曾掌管国家礼仪,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
卢杞其实一点都没料错:刚正不阿的颜真卿,根本就不是能劝降的人,他去李希烈阵营中的宿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李希烈的部队已经掌控不了局势,而这也意味着颜真卿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颜鲁公祠 颜真卿纪念馆第二展厅(祠堂进入口后第一间)
八月二十四日,被囚近两年的颜真卿等来了李希烈的部将辛景臻和一名宦官。宦官大喊:“有敕!”
颜真卿下拜。宦官接着说:“宜赐卿死。”
颜真卿早已料到这个结局,便问:“老臣无状,罪当死,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
宦官奸笑着纠正:“从大梁来。”
大梁是李希烈的老巢。颜真卿恍然大悟:并不是朝廷赐死自己,而是李希烈要将自己置于死地!他向宦官怒骂:“乃逆贼耳!何敕耶?”话音未落,便被宦官缢死。
一代书法名家、名臣,就此辞世,终年76岁。
一年后,走投无路的李希烈被部将毒死,叛乱平定。
颜真卿灵柩被恭迎回朝,当初的宰相卢杞早已被贬,客死他乡。
当初同意颜真卿去劝降的唐德宗此时似乎大为悲伤,宣布废朝五日,追赠颜真卿为司徒,谥号“文忠”。
内容整编自:郑朝辉《 一个文化家族的壮烈悲歌:<祭侄文稿>》《艺术品鉴》2019年10月刊,感谢作者及杂志提供资料,如有问题私信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