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后排显示屏(谁还不能在车里多来几块屏幕了)

前排后排显示屏(谁还不能在车里多来几块屏幕了)(1)

图片来源:HotCars

这两天,何小鹏的新观点又火了。

具体事件是何小鹏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 「比较坚定反对车里有很多个屏幕」,具体说辞是何小鹏认为 「屏幕多的基础是车里有很多人。但一台车里多少时间有多少个人需要乘上一个比例系数,每个人用不同的屏幕,这在投入产出比上没有太大的价值」。

截至我码字的这段时间,知乎上的该问题已经有了 180 多万的浏览量,近 900 位关注者,而且每过几分钟都会有大几千的浏览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

前排后排显示屏(谁还不能在车里多来几块屏幕了)(2)

大几百条的回答里,各路资深前辈都有加入讨论,而且结论风向少见的一致:出于各种角度,部分或完全认同。

也许是觉得不过瘾,也许是觉得何小鹏意有所指,大家纷纷有意无意地@起了上个月发布的理想 L9。网络上更有媒体同行在解读中,将下个季度上市的小鹏 G9,与作为直接竞品的理想 L9 联系起来,认为何小鹏这是在不点名地「有的放矢」。

何小鹏说的≠大家理解的

何小鹏是在拿上个月发布的理想 L9 开刀拉踩吗?

假设何小鹏话里话外说的就是理想 L9,我们可以顺势分析看看。按照理想汽车宣传的「五屏三维空间」,既有直观理解下的中控屏、副驾娱乐屏、后舱娱乐屏,也包括了大胆取代仪表盘的 HUD,还有方向盘上的安全驾驶交互屏。

何小鹏原话说的是「投入产出比」,既然仪表盘被 HUD 和安全驾驶交互屏坚决地取代了,中控屏也是现在几乎任何一台智能汽车的标配,那么最有讨论价值的就是副驾娱乐屏和后舱娱乐屏了。

前排后排显示屏(谁还不能在车里多来几块屏幕了)(3)

理想 L9 智能座舱

让我们回到宏观层面。

中控屏是给谁用的?是主驾,或者主驾和副驾。正因为涵盖了日常的驾驶行为,所以最完整的信息输出、最全面的控制功能都会集中在中控屏上。

副驾屏是给谁用的?基本上只能是副驾。这个位置上可能会是伴侣、年龄稍大的孩子或是朋友。毕竟日常通勤与家庭出行不是达喀尔拉力赛,副驾驶坐的不是领航员,也不用看着路书跟驾驶者不停沟通。实际上,副驾人员参与驾驶行为的意义并不大。从行为上来分析的话,如果不是跟主驾不停地聊天,副驾人员到底是看屏幕还是看手机,本质上没有区别。

一些采用三联屏或超长屏设计的车辆,如福特 EVOS、北汽极狐阿尔法 S 等,会设法让副驾参与到驾驶行为中来。譬如,让副驾在自己一侧的屏幕上规划导航路线,再通过指定的交互手势,将导航界面分享到中控屏上。或者直接控制车内扬声器播放的内容。

前排后排显示屏(谁还不能在车里多来几块屏幕了)(4)

福特 EVOS 座舱

前排后排显示屏(谁还不能在车里多来几块屏幕了)(5)

福特 EVOS 分屏模式示意(非量产版本仅供参考)

也许有人会说,副驾在公放环境下看视频也好玩游戏也好,声音对主驾来说都会造成打扰。不好意思,现在配有副驾娱乐屏的很多车辆,都是能够连接蓝牙耳机进行单独输出的。例如主打「科技豪华」的高合在第一款车型 HiPhi-X,通过设计将 19.9 英寸的大屏与驾驶空间做出了明显的区隔,将副驾人员的视野固定在较低的位置,来强调副驾娱乐的沉浸感。

这才是何小鹏说的屏幕利用率。

前排后排显示屏(谁还不能在车里多来几块屏幕了)(6)

高合 HiPhi-X 座舱

后舱娱乐屏是给谁用的?各个年龄段的家人,或者朋友,总之是完全无法参与驾驶行为的乘员。不管是看流媒体视频,还是连上游戏机玩游戏,或者接上麦克风变成移动 KTV,都是为所有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不是让智能手机或闭目养神成为唯二的选择。

认为家庭出行孩子不用管的人,一定没体验过精力与好奇心正值爆棚阶段的小小乘客,在驾车过程中带给老父亲老母亲们的无奈。

前排后排显示屏(谁还不能在车里多来几块屏幕了)(7)

图片来源:Pexels

在我们面向智能汽车车主的一组深度用户调研中,有用户就提出了「车内娱乐是基于家庭客厅场景推导出来存在的,而不是要让座舱学习客厅」。无论是最适合娱乐的横屏,还是更适合交互的竖屏,受设备位置和操作体态影响,中控屏明显不适合过于复杂和冗长的操作,更不适合脱离外设的互动游戏。

让我们再打个比方。对于车上唱 KTV 的功能,也有不少人觉得匪夷所思,甚至嗤之以鼻。原本跟社交属性和空间私密性强关联的 K 歌娱乐,不管是停在露天停车场,还是疾驰在高速公路上,怎么看都有些社交牛 X 症。

同样是在用户调研中,去年 9 月发布之初第一时间购入麦克风的蔚来车主对我们表示,座舱 KTV 的使用频率较低,多则一个月一次,少则两个月一次。但这位用户仍然很满意,认为是多了一种能跟孩子共同投入的健康娱乐方式。

这不是个例。近一半的用户表达了类似的意愿: 不一定常用,但是你得有 。

前排后排显示屏(谁还不能在车里多来几块屏幕了)(8)

「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via 知乎

何小鹏说太多的屏幕是浪费,这话没毛病。各家厂牌没能找到实际场景的话,屏幕就成为了变相的产品溢价,变成了用户在为产品经理的狂妄买单。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当车厂展示出来的不是一个一个碎片化的功能或噱头,而是能够在场景中落地的需求时,更多屏幕带给用户的是更多的可能性。

说到底,屏幕只是系统和生态的载体,是场景与需求的终端。

绝大多数情况下,人类的思考不会只是单线程,脑子里思考的不止一件事。同样,并不是说车企与供应商在智能座舱与用户场景中发力,在「制造汽车」这个主业上就是不务正业了。

很多人都喜欢用手机打比方。功能机时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只能用手机来进行声音或简单文字的联系,所以手机厂们拼的是设计,传达的是价值,聊的是身份认同感。

后来,手机有了更快的网络,有了更大更好的屏幕,有了更强的影像摄录功能,甚至有 AI 算法帮助用户降低拍出好照片的门槛。硬件与配置的升级换代是一方面,核心仍是前仆后继的开发者们,通过应用与功能的不断迭代,将更好的体验带给使用者们。

前排后排显示屏(谁还不能在车里多来几块屏幕了)(9)

因 AI 影像能力而闻名的华为 P20 系列

硬件只是木桶效应中的一块块木板,真正决定这桶水能装多少的,是软件,是体验,是场景,是洞察,是理解。

让我们想得更远点儿,等到真正的完全自动驾驶已经普及、上车只为进行单纯的移动行为了,你想在车里干什么?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说,我爱干什么就干什么。

写在最后

还记得去年在进行 《智能座舱情报局|能动口,绝不动手——小鹏 P7》 这篇评测的时候,我还对 GeekCar 小胖子感慨:

坐在这车里的感觉很神奇,无论是双音区识别的配置,还是前排相对更好的空间感,都让这车的前后排完全不是一个感觉。再看看顶尖水平的智能语音,还有这个造型设计,这车大概是面向那些年轻的单身人士,或是未婚未育情侣的吧?

前排后排显示屏(谁还不能在车里多来几块屏幕了)(10)

小鹏 P7

即便考虑到车型定位的不同,我的看法到今天也没有改变。而因何小鹏的观点而起这个话题,实际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对于他人的需求和痛点,我们只是没办法真正代入角色去设身处地去了解而已。

最后,我想久违地用个小故事做结尾。

大学毕业后刚开始工作那段时间,PC 游戏仍然是我最核心的娱乐方式,尤其喜欢快节奏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为了更好地拓展感知能力,提高「作战」效率,于是决定入手一款好一点儿的游戏耳机。

在百转千回地反复比对了近一个月之后,我斥 200 元「巨资」从淘宝购入了某北欧外设品牌的入门级产品。除了有些夹头之外,整体甚是满意。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触淘宝这种新兴的线上购物方式。

中午工作餐时跟同事聊起来这次购物体验,直接被反呛「你是不是傻?」、「为什么不直接去中关村店里买?」

带着被嘲讽的不悦,我给他算了笔账:

最经济方便的交通方式是坐地铁,路上往返也要共计两个小时以上;

我不会一个人「进村」,至少得叫上一个朋友,既然是陪我,好歹得请人家吃个午饭;

线下至少要比线上贵 50 元以上,还是很难砍得下来的价格;

林林总总算下来,金钱成本相较于淘宝购买几乎已经翻倍,还没有说付出的时间成本。

同事无言以对。

前排后排显示屏(谁还不能在车里多来几块屏幕了)(11)

图片来源:AutoGuide

中文互联网的历史似乎一直伴随着纷争:手机用户有安卓与苹果之争,游戏玩家有正版与盗版之争;汽车拥趸有燃油与新能源之争,座舱里又有传统与智能化之争。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往往很难、也不愿代入到另外的具体情况里,而是用自己最熟悉的惯性思维与行为模式,去审判其他人行为的合理性。

也许有人会说,理解用户那是产品经理的工作,不是我的。

说得也没错。 退一万步讲,替用户决定产品设计有没有价值的,既不是某家企业的掌门人,也不是媒体,更不是口若悬河的网友们,而是用户自己的需求,自己的选择。

成年人最大的自由不是错与对,而是有得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