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时期有文字吗(圣王尧舜禹时代)

尧舜禹时期有文字吗(圣王尧舜禹时代)(1)

舜帝抚琴

尧舜禹时期有文字吗(圣王尧舜禹时代)(2)

大禹治水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西出昆仑,穿越大漠,浩浩荡荡,飞腾咆哮;在秦、晋两省间,劈山涮谷,奔流而下,于陕西的潼关和山西的风陵渡间,弯转向东;从而,在她的怀抱里,晋南一隅,形成了一个金色的三角地带——古河东地区。唐人张守节曾写道:“古帝王之都多在河东”,他说得很对,古河东地区即如今的晋南一隅。

说到建都,就必然要提到尧、舜、禹。尧、舜、禹是中国远古时期,继华夏始祖黄帝之后,最为人称道的三代“帝王”,传说,他们都相继在河东建都。尧都平阳在今山西省临汾市,舜都蒲坂在今山西省永济市,禹都安邑在今山西省夏县。毫无疑问,这里埋藏着文明的火种,他们的时代处于蒙昧时代向文明时代转化的门槛,他们是夏王朝建立之前,也就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三位英雄。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岁月,留下了绵延不绝的历史传承,成就的是一首大气天成的中华赞歌。

尧、舜、禹生平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尧在位,天下洪水汤汤,用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他治天下五十年,问天下治与不治?百姓爱戴自己与否?左右不知,朝野不知。他于是微服访于民间,有一位老人含着食,鼓着腹,敲着土地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古诗称作《击壤歌》。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

舜,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位于禹。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但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九疑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在九疑这块神奇而美丽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众多的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骚客仰游九疑山的幽怨、怀念和美好的赞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挥笔写下了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

禹又称大禹、夏禹、伯禹等,原为有崇部落首领。姓姒,名文命。《尚书·禹贡》记载了禹治平洪水,定天下九州的故事。《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是黄帝的玄孙,其父鲧受尧之命治水,九年而洪水不息,为舜所殛。舜命禹续鲧之业,禹乃兴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终于治平洪水,得到天下诸侯的朝服。舜死后被拥戴即天子位,国号夏后。后东巡狩,卒于会稽。中国历来史书均按上述诸古籍记载,传播禹的业绩。禹不仅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开国之君,而且是上古最伟大的治水英雄。他吸取其父鲧堵塞之法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方法,如“导河积石”、 “岷山导江”、“导淮自桐柏”等等,引全国主要河流入海,“以四海为壑”,救民于倒悬。古籍记载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记载其谦逊退让的美德:“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以及虚心听取意见,自奉节俭的品格。禹是中国史籍记载中功高德劭的完人。

缘何在河东建都

为什么尧、舜、禹都要在河东建都?这就要说到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原始公社时期,“三帝”尧舜禹实际是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后人说他们所建的“都”,也只不过是他们所统领的联盟部落的聚居中心地罢了。但是,尧舜禹为什么都要选择河东之地建立他们的部落聚居中心——或谓之帝都?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他们相继建都在河东地区决非是偶然的选择。

河东地区,即现今的山西晋南一隅,三个“帝都”,距河东盐池最近的为禹都安邑,约为20公里,其次为舜都蒲坂,约为60公里;最远的为尧都平阳,约为140公里。这些地方,不管远近都是靠近河东盐池的。因此,笔者认为三代先王尧舜禹在建立他们的“帝都”时,除了考虑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之外,对河东盐池这个能够为他们部族提供的不可选择的盐业资源的因素,无疑会很重视的。也就是说,由于河东盐池能够极为方便容易地为他们所领导的部族提供丰富的食盐,以保证部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同时,盐业资源也是他们部族一笔具有战略意义的自然财富,他们才将“帝都”选择建立在河东盐池附近的地方。他们的这一选择,是沿承了轩辕黄帝对河东盐池的控制、策略。他们利用河东盐池提供的丰富的盐和经济基础,使他们的部族得以生存、繁衍、发展和强大,并将他们创造的文明传袭给后代。

由此,为什么尧舜禹都要在河东建都?因为河东这块土地上有一个天然生成的保宝地——河东盐池。汉代学者刘熙解释说: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因此,后人也据此而推论:“中国”一词,即由此而起,即“中国”的得名源于河东地区。由此看来,尧舜禹相继建都河东,更有其深远的意义!

后人纪念凭吊

为纪念尧舜禹历史功绩,后人建庙立碑以作纪念。

尧庙位于临汾市区南3公里处。相传尧建都平阳(今临汾市),有功于民,庙是后人为祭祀尧王所建,创建年代已无可考,现存建筑原为清代遗物。前有山门,内有围廊、牌坊、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建筑。尧王及其四大臣被喻为“五凤”。“一凤升天,四凤共鸣”,五凤楼就因此得名。尧井相传为尧所掘,为记其功,上筑一亭。广运殿是供奉尧王的主殿,高达27米,殿宇四周设环廊,42根石柱,柱础雕刻工精,殿内金柱子肥硕,直通上层檐下,础石上云龙盘绕。龛内塑有尧王像及其侍从。庙内存在碑碣10余通,记载尧王功绩及庙宇建造经过。广运殿1998年毁于大火,后于1999年重建。

舜帝陵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鸣条岗,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旅游文化示范地。舜帝陵庙是埋葬舜帝的墓地和祭祀场所,它位于运城西北的鸣条岗上,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舜帝陵始建于夏禹,庙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自北魏至明清1400多年间,历代帝王、官绅、乡庶市民祭祀活动从中未断。

禹陵、禹穴、禹庙等皆为极有价值的大禹遗迹今存于绍兴。司马迁曾“上会稽,探禹穴”,秦始皇、宋高宗、清帝康熙、乾隆及民国时期的蒋介石等都曾亲临致祭,说明这些遗迹在中国具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禹的公而忘私的高尚精神和坚毅不拔的卓绝意志,长期来为绍兴人民和全国人民所高度崇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这些创造了丰功伟绩的先人们,其为后人称赞的文化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不熄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