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的境界的六个层次(天台宗强调了禅定的修习是认识世界)

禅定的境界的六个层次(天台宗强调了禅定的修习是认识世界)(1)

从修持的方法论而言,真如缘起论,和中国古代的固有文化十分合拍,可以说这是中国佛教学说的开端,故和天台宗的理论有密切关系。实际上慧思就是以心法为中心来讨论诸法实相的,并把“心”和“一如真心”、“如来藏”等联系在一起,来阐述禅修的道理。

禅定的境界的六个层次(天台宗强调了禅定的修习是认识世界)(2)

关于修习止观的理论和方法,天台宗综合了印度佛教小乘和大乘诸家的修禅理论和方法及中国道家和道教的修身之道,针对三种不同的情况(修禅者的素质和条件),系统地阐述了三种止观的理论和修习方法。其中《摩诃止观》论述的是圆顿止观,它说:“圆顿者初缘实相,造境即中,无不真实。因缘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在此过程(刹那间)中,“知无明即明,不复流动,故名为止;朗然大净,呼名为观。”又说:“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见名观。”

这种修持方法适于“利根之人”,不适于常人,为此,又提出了渐次止观和不定止观。《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说的是渐次止观,详述了“世间禅”和“出世间禅”,以及九次第定等,基本内容是小乘佛教的禅定方法;介于渐次止观和圆顿止观之间的,是不定止观,《六妙法门》一书系统论述了不定止观的理和法,它本于《安般守意经》而又有所发展。为使初学者易于入门,智顗还专门写了《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又称小止观,或童蒙止观。系统地阐述了具缘、诃欲、弃盖、调和、方便行、正修行、善根发、这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智顗把属于医家、养生家的传统气功功法,都列入了他的止观体系。

总之,天台宗是中国佛教的第一个宗派,它的创立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标志。而天台宗的佛学,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修持方法,都是印度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对于道统文化来说,天台宗的贡献在于:

①强调了禅定的修习是认识世界、开发智能的必由之途;

②对印度佛教修禅的方法和中国道家、医家、养生家乃至 道教的修身方法,作了系统的综合,提出了圆顿、不定、渐次三种止观学说。这对于我国道统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禅定的境界的六个层次(天台宗强调了禅定的修习是认识世界)(3)

(一)、礼乐修身警告我们当今一味追求刺激、快感娱乐是藉艺术而纵欲(二)、禅修 要真参实悟对自己身心健康大有益处(三)、密宗的“即身成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