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抗洪感人场面妹子哭了(98年抗洪感人一幕)
一九九八年,长江决口,九江危机。生死关头,五十七岁董万瑞将军临危受命,带领数十万人民解放军,兵出长江抗洪抢险。为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曾五天五夜未合眼,率先跳入滔滔江水。他曾上阵父子兵,要求儿子冲在最前线。
一九九八年夏季,一场持续性的特大暴雨,打破了原本和平安宁的生活。长江,嫩江,松花江,水位暴涨,各地水利局频频告急。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让所有人措手不及,房屋良田尽皆淹没,亿万人民群众岌岌可危,抗洪救灾迫在眉睫。国家紧急抽调解放军战士,抗击洪水救济灾民。而这次行动的总指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董万瑞将军。
接到任命后,董万瑞将军没有丝毫迟疑,当即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军区三万解放军战士,带领大量抗洪物资驰车前往,一路由自己带领小队乘坐军用直升飞机空降灾区,从各地抽调的几十万解放军战士,正等待着他下达具体的作战任务。
到达灾区后,董万瑞将军彻底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天降暴雨,洪水肆虐,大型机械进不来,一切只有靠人工。为了堵住决口的堤坝,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举起沙包,毫无犹豫地跳入了滔滔的江水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洪水冲走命丧黄泉。而他们却没有一丝一毫的退缩,因为在他们的身上,承载着上百万灾区百姓的生命。看到这一幕,董万瑞将军一边指挥调动,一边不禁潸然泪下。
在战士们艰苦的努力下,汹涌肆虐的洪水正在慢慢地被制伏。战士们拿起钢筋,沙包,麻袋,加紧抢修大坝,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但是天不随人愿,因为巨大的暴雨,不远处的一段堤坝再一次决堤,情况比之前的还要严重,周围的战士直接被冲得不知去向。
面对新的危机,我们的战士没有任何迟疑,为了重筑大坝,一个个奋不顾身跳入了汹涌的江水,有很多人再也没有上来。周围的群众看到后,站在岸边心急如焚,他们哭喊着:“我们的房屋财产都不要了,求求你们别再跳了。”但是我们的战士有着自己的使命和信念,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是他们肩上最大的责任。
匆忙之下,战士们在短时间内用沙包筑起一道城墙堵住了缺口。但在强大的洪水面前却显得摇摇欲坠,似乎随时都会有倒塌的危险。为此我们的战士跳入洪水,手拉着手组成了一道人墙,保护堤坝不会被冲垮。洪水的每一次巨大涌动,都在冲击着堤坝,冲击着战士们坚强不屈的身体,这是一场人与洪水之间较量。
眼看洪水越来越大,所有的军官战士快要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坐镇指挥的董万瑞将军奋不顾身跳入了江水,高喊“人在堤在,誓要堤坝共存亡”,以此来激励战士。最后决口的堤坝被彻底堵住,我们迎来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事后记者采访董万瑞,他却说不要采访我,去采访我的战士,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为了这场胜利,他五天五夜没有合眼。我的战士都还没睡,我们睡什么,现在堵住决口是第一位的,这是他在面对提问时最朴实的回答。
而在抗洪抢险的另一边,他的儿子董三榕,也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他没有因为是自己的儿子就对他特殊照顾,在一次见面的过程中,他甚至伸出胳膊半开玩笑道,你的手臂还没有我的黑呢,我的已经晒开了三层皮,你必须要达到我这样才算合格。其实他儿子的胳膊已经是最黑的了,而在整个的抗洪抢险中,像他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要讲的这位抗洪英雄,他当兵仅二十月本可以不去,但为了国家和人民,还是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抗洪的队伍中,最终牺牲在抗洪抢险的最前线,年仅二十岁。他的名字是“李向群”,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人民英雄。
李向群出生于海南省琼州市的一个富裕家庭,父母都是精明的生意人。不过这种优渥的生活,却并没有养成他游手好闲的品性,相反让他成为了一个极为优秀的人。李向群从小便是三好学生,立志向雷锋同志学习。还和同学一起成立了一个雷锋学习小组,发扬做好人好事的精神。
街道口垃圾成堆,他不怕脏不怕累,一有空便和同学一起去打扫。街东头的孤寡老人“王聋婆”,没有什么经济收入,生活过得极为困苦,他便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给他,而且还号召同学一起来帮助这位忍饥挨饿的老人。
成年之后,李向群立志参军,因为身体条件没有达标给刷了下来。不过他没有气馁,在短时间内改掉了不好的行为习惯,勤加锻炼,终于在第二次招兵的过程中,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入选。
一九九八年,这是李向群参军的第二个年头,还有四个月即将退休。在洪水爆发之前,他向部队请了一个探亲假,回家探望父母顺便住上几天。在得知江西九江发生洪涝灾害之后,他说服父母,毅然决然地回归部队,踏上了抗洪抢险的光荣之路。但不曾想,他这一去便是永恒。
八月五日,李向群所在的部队抵达了灾区。在这里他先是和战友们,为奋斗在第一线的战士运输石头,别人扛多少他也扛多少。班长见他年纪小怕累坏身体,便为他少装了一些。不过当他知道后,却表现的异常生气,拿起铁铲将自己的麻袋装的满满铛铛的,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后来因为洪灾变得越来越严重,一线队伍缺少人手。李向群便报名参加了抗洪抢险突击队,和一线的战士们一起跳入手中,用身体组成一道道人墙,缓解水流对堤坝的压力。因为突出的表现,身边的战友们都夸他有干劲。
八月十三日,荆州太平口幸福闸出现漏水,又是他第一个主动提出下水寻找具体的漏洞位置。在第二次入水的过程中,他的右脚不幸被碎石划开了,一个四厘米的口子鲜血直流。不过他却不顾上疼痛继续战斗,直到险情完全排除。
然而这次长时间的入水,外加脚上的伤口,让他本就万分疲惫的身体发起了高烧。在大堤上连续晕倒两次,被战友送到了卫生院。但是只要醒来之后,他就会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了,拔掉针头不顾队友的劝阻,再次跑到大堤上抢险救灾。
但等到第三次晕倒的时候,他就再也没能站起来了。最终因疲劳过度而导致的心肺衰竭,永远地倒在了他为之奋斗的一线战场上,终年二十岁。当他的父亲闻讯赶来之后,看着儿子早已冰冷的尸体,没有留下一滴眼泪。强抑着悲伤,咬着牙说道:“他没有抗完了沙袋我来扛。”
在抗洪抢险的战场上,像李向群一样的战士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将一腔热血全部奉献给了祖国。在华夏大地上,谱写出了一曲悠扬深远,感人至深的生命赞歌。
洪涝灾害发生之后,在董万瑞将军的指挥下,三十多万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各司其职,不眠不休奋战五天五夜,最终堵住了决口的堤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抗洪抢险战斗的最终胜利,缺口虽然被堵住,但并不是没有再次宣泄的可能。为了以防意外,他让战士们每十米一人,站在九江大堤上,时刻注意可能的一切动向。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情,无不证明了他的先见之明。
几天之后,在四号闸门站岗的士兵,意外发现了堤坝的底部有一个类似泉眼的现象,正在咕咕地向外冒水。只见他突然大喊一声:“泡泉,这是泡泉。”周围的战士全都惊呆了,这东西极度危险。所谓的“泡泉”,指的是工程中常说的“管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就证明堤坝底下的土壤已经被掏空,正在向外吐沙,随时都会有坍塌的危险。
不一会儿,收到消息的全连战士都赶了过来。十几位水性好的士兵不顾自身危险,直接跳入江水寻找源头。剩下的士兵也都跳到了堤坝内侧,用沙包,石头试图堵住向外冒水的泉眼,但是收效甚微。一段时间之后,泉眼开始急剧收缩越变越变小,仿佛是在积蓄力量,然后以极快的速度迅速扩大,靠近泉眼的几位战士连人带沙包也一并卷了进去。
眼看事态变得越来越严重,一名团长直接命令士兵开来了十几辆军用卡车,一辆一辆的全都投入到了急剧扩大的“泡泉”当中。但当卡车入水之后,直接消失得无影无踪,能够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无奈之下,团长将这件事情报告给了上级。董万瑞将军得知后,当即训斥了这名军官,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现在才来报告。不过他们之前举措,也为之后的救援行动,提供了不少的经验。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上哪去找更大的东西?
正巧这时属下报告说,在下游发现了一个运煤的渡轮,船上共有一千五百吨煤炭,媒船主人也非常乐意提供给解放军使用。随着这艘大船的入水,巨大的“泉眼”开始变小,涌出的泥沙出现了断断续续的现象。董万瑞让战士们不要停,继续投放沙包和石头,然后又从其它地方紧急调来了八艘废弃轮船,装满石头,才最终堵住了这股肆虐的水流。而战士们早已疲惫不堪,瘫倒在地,有的直接躺在沙包上睡着了。
抗洪抢险结束之后,战士们乘坐火车回到了原籍。临别之际,当地居民自发聚集在火车站,拉起横幅,为这群英勇的解放军战士送行。董万瑞将军也来到了火车站,伸出左臂对即将离开的战士挥手告别。想要他们曾经的付出和牺牲,不仅湿润了眼角。而这一幕刚好被同行的记者燕平拍下,命名为“将军的泪”,感动了无数人。
一切尘埃落定后,董万瑞回到了南京军区,继续担任副司令的职位直到退休。二零一七年二月九日,董万瑞老将军因病在南京去世,享年七十六岁。老将军虽然已经离开,但是他训练出的一名名解放军战士,却依旧奋斗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