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不是交子日(冬至长岁节亚岁)

一年的尾声,冬至悄然而至。在这一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它是“一九”的第一天,从这一天开始,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时节,民间俗称“进九”。

冬至是不是交子日(冬至长岁节亚岁)(1)

冬至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冬至前后,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

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

但此时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

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

气温还不是一年中最低。

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

每天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

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

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冬至是不是交子日(冬至长岁节亚岁)(2)

我们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你知道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吗?

故事还得从医圣张仲景说起。他是南阳稂东人,著作有《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

冬至是不是交子日(冬至长岁节亚岁)(3)

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习俗

历史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曾隆重多彩:天子祭天、百姓祭祖,百官朝贺、拜师尊长,阖家团聚、亲朋互馈。

千百年来的农耕社会里,忙碌了一年的先人们,从这天开始休养将息,并衍生出丰富的节日活动和民俗之乐。

北方吃饺子

冬至是不是交子日(冬至长岁节亚岁)(4)

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每年一到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南方吃汤圆

冬至是不是交子日(冬至长岁节亚岁)(5)

古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还代表团圆之意。

祭祖

冬至是不是交子日(冬至长岁节亚岁)(6)

在我国南方很多地区

“祭祖”是冬至日最重要的习俗

家家户户

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

摆好香炉、供品等

祭祖的同时

也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赠鞋

冬至是不是交子日(冬至长岁节亚岁)(7)

冬至节,民间有赠鞋的风俗

赠鞋主要是赠予孩子们

希望他们健康成长

古时送给男孩的鞋面上多绣着狗、虎

送给女孩的鞋上刺绣则多为花鸟

赤豆糯米饭

冬至是不是交子日(冬至长岁节亚岁)(8)

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羊肉

冬至是不是交子日(冬至长岁节亚岁)(9)

到了冬至,山东滕州一带有吃羊肉的习俗。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赞不绝口。从此民间形成了这一习俗,图一个好兆头。

冬至三候

冬至是不是交子日(冬至长岁节亚岁)(10)

一候蚯蚓结。地气趋于寒冷时,蚯蚓身体向下。进入冬至时节,蚯蚓头开始转而向上,蚯蚓身体像打了结的绳子。

二候麋角解。麋,俗称四不像。古人认为麋鹿属阴,冬至一阳生,麋鹿角脱落,这是阳气萌生,阴气衰退的迹象。

三候水泉动。冬至过后,井水开始上涌,泉水开始流动。这或许是在提醒人们,天寒地冻之时,不要忽略阳气的渐渐萌生。

数九

冬至是不是交子日(冬至长岁节亚岁)(11)

民间冬至日开始数九,每一时段为9天,并依次定名为一九、二九、三九……九九,共81天,俗称“冬九九”,表示“数九寒天”中各时段气候由凉到寒,再由寒到暖的变化情况。

冬至养生

冬至是不是交子日(冬至长岁节亚岁)(12)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因为“气始于冬至”。冬至日,人体阳气生发易吸收营养。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菜等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羊肉、鸡肉等都可温补养阳。也提醒:冬至进补,避免滥用补药,易引发疾病。

冬至寒冷,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病情易加重,患中风者增多,需随时关注身体变化,注意防寒保暖,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以利血液流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