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后需要注意事项有哪些(接种疫苗前后的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后需要注意事项有哪些(接种疫苗前后的注意事项)(1)

(一)接种前的准备

从儿童出生后,家长或监护人就要按照疫苗的免疫程序按时带孩子去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前家长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包括:

1.必须带上预防接种证。

2.注意孩子近几天有无发热、腹泻、咳嗽、惊厥等症状,如果有以上症状或者有心脏、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一定要告诉医生,让医生决定是否能接种疫苗。

3.如果孩子在前一次接种后出现了高热、抽搐、荨麻疹等反应,一定要告诉医生。

4.接种前给孩子换上柔软宽大的内衣,以便在挽袖子接种疫苗时,也不会摩擦接种部位的皮肤。

5.接种前应让孩子吃好、休息好,防止出现因饥饿和过度疲劳而发生的晕针现象。

(二)关于预防接种证

大家都知道,身份证是公民的有效证件。预防接种证是个人预防接种记录的有效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持预防接种证,可以在任何预防接种点为适龄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免费疫苗。

所有外出务工或较长时间带儿童出行的家长要记住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以便在临时居住地的预防接种单位为儿童及时接种免疫程序中规定的疫苗。

在办理出国手续时,许多国家规定必须提供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明。预防接种证应妥善保存,如遗失或损坏应及时到发证机构办理补证手续。

1.办理预防接种证的时间和地点

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应携带儿童出生时医院提供的《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到其居住地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未按期建立或遗失者应及时补办。

2.预防接种证的保管

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要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每次接种时必须携带此证,并按预防接种通知单或者预约日期到指定预防接种单位给儿童接种疫苗。

每次接种后,一定要看看,接种医生是否将接种疫苗的名称、时间、批号等信息记录清楚。

有些地方已经实行了预防接种IC(电子)卡,其中记录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IC卡也需要在接种时携带并妥善保存。

3.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

我国明确规定,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要实行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如果无预防接种证或未按免疫程序接种国家规划疫苗的儿童应及时补证、补种。

(三)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

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带孩子到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接种疫苗前

儿童家长或监护人一定要认真观察孩子的身体情况,看看是否有什么异常情况,并在接种前向医生介绍孩子的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无预防接种禁忌后,才能接种。

接种疫苗后

1.要在预防接种单位观察30分钟,没有出现任不适后再离开接种场所。

2.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滴剂)前后半小时不宜热食及哺乳。

3.少数儿童在接种后数小时会有低热,或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发痒。 一般在数天内会消失。

4.有些疫苗接种后还会出现硬结。出现硬结可采用热敷的方法加快消散,用温度适宜的干净毛巾热敷。

5.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流出一些分泌物,一般8~12周后结痂,留有一个瘢痕,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进行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6.极少数儿童接种后可能出现高热,接种手臂红肿、发热、触痛,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其他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咨询,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接种疫苗的禁忌证

不同种类的疫苗,接种禁忌证也有所不同,具体的应按照疫苗说明书执行。如有以下情况者,一般应及时向接种医生反映,由其决定是不宜还是暂缓接种疫苗:

1.患有皮炎、牛皮癣、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者。

2.体温>37.5℃,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者。

3.患有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者。

4.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者。

5.患有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

6.患有严重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者。

7.每天大便次数>4次,须待恢复正常2周后,才可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8.最近注射过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者,注射后3个月内不应接种麻疹疫苗。

(五)其他需注意的问题

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建议咨询相关医务人员。(来源: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