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致良知心得体会(论语的现代感悟)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阳明先生致良知心得体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阳明先生致良知心得体会(论语的现代感悟)

阳明先生致良知心得体会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贵是人人都盼望的,不用正当方法得到的,不接受;贫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摆脱它,不逃避。君子抛弃了仁德,还怎么能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吃完一餐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就是在仓促匆忙的时候也保持仁德,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和仁德同在。”

【感悟】

致良知

读这一章让我想到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在<4.1>中提到过,行仁是要有本钱的,认知水平和心理能量都不可或缺。“知行合一”对于孔子和王阳明这样的圣哲是一以贯之地行仁和“致良知”;对普通人来说也许就是用心完成生命中的每一件小事,努力实现每一个小愿望;通过日常生活的磨练,同样也可以“成仁”,就像日本的匠人一样。

王蒙老师提到,孔子的标准要做到实在是太难了,操作性不强。我以为这也是在问:坚不可摧的信仰从何而来?对于不是“生而知之”的人,从苦难中学习似乎是必须的。人生苦难重重,在苦难中一直保持积极的心态才是打磨信仰的关键。一旦搭上信仰,似乎也很难仅仅从逻辑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也许这就是深藏在荣格所说的集体潜意识里的秘密吧。

参考资料: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2.傅佩荣:《傅佩荣译解论语》,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

3.王蒙:《天下归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

4.南怀瑾:《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