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写作能力的五大策略(注重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也就是说,写作能力不但是认识和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能力表现。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明白写作并不是一种任务式,不能失去写作的根本,它既是培养语文素养,又不能脱离写作的要求规律,使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得以提升,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一、注重培养语文素养,让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之前看过美国《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书中提到只写不读,不能很好地提高写作能力,而读写结合则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做到事半功倍。在读写过程中,达到了语言的积累,文化积累的目的,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1.语言积累。
在当今的语文教育中,语言积累不再是死板的语言,而是一种能激活的,能理解的语言。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感悟,能概括、具体表达语言描述的情境;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都会利用每天课前五分钟,要求学生上台分享,分享内容可以自己所见所闻,可以是一本书里精彩的片段或者感受,甚至是报纸上的一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好汇报。激活了学生已经积累的语言记忆仓库并调动理解了的语言,从而也加强了积累的能力。学生也从被动化为主动。
2.活用积累。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特别是童年的回忆是人生中印象最深刻的。那时候的日子是最无忧无虑,最多难忘的趣事。但是,在安全永远第一的环境底下,学生的生活受到了很多限制,自然失去了很多生活体验。因此,为了丰富学生的积累,我在教学中都努力为学生创造生活的情景:在一个晴朗的早上,和孩子一起躺在校园碧绿的草地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感受草地带来的柔软感觉;让学生带着自己喜欢的乐器回来,交流乐器带给自己的乐趣;设计组织主题班会、合作完成每月的墙报更新……
丰富学生的生活,不仅仅是参与学校的活动,还经常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利用星期六日的时间,带孩子走向大自然,布置参观一次公园,组织一次会外野炊,把孩子带到郊区,烤烤地瓜、挖挖花生等,回家和家长一起交流游玩感受。这样做到家校合作,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变得丰富,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习作过程中自然能活用积累。
3.文化积累。
什么是文化?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道德、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构体、精神产物。”由此可见,文化积累比语言积累要广泛得多,那如何提高文化积累呢?就需要大量阅读。
在平时的学习中,通过建立图书角,带课外书回校互相交换看书,每周进行三次静阅读,每天阅读半小时打卡,每月最少开展一次课外阅读指导课等形式,给孩子创造阅读的氛围,养成大量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书目要指导学生阅读范围要广,除了多看看一些文学类的书籍,还要多读一些历史名人故事类、战争类、寓言通话类以及天文地理和科普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面,积少成多,不断丰富文化积累。
二、提高写作能力,给语文素养的提升注入活力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语文素养的提升能给写作能力的提高以有力的支撑;同时也要遵循写作教学规律,回归写作根本,才能有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1.尊重学生的自由表达。
"自由表达”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作文教学的基本精神。“自由表达”是儿童的天性,正“儿童是通过自由表达来达到其对有关事项的参与的。作文中儿童自由表达,既发展作文能力,又有助于成为一个......的人。(见《儿童参与权》)如何体现写作的自由呢?
首要是“放”。首先,是放宽选材。
当学生在选材范围内实在无材可选的,可放宽至相似的题材,如写作《校园一角》,学生实在无内容可写,就不规定只写某一处或者某一角,可以围绕整个校园来写。平时的练笔,可不限题材,只要是学生的真情实感,想要表达出来的,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为同桌为单位选取最感兴趣的题目,交由全班投票,选取最想写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感,激发写作的兴趣。
其次,放开感想表达。
学生写作文,往往倾向于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想,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感想,鼓励他们用于写出真情实感,不要以“思想健康”为由限制学生一昧地去写一些口是心非的内容,去迎合别人的要求,扼杀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机会,实在有不健康内容时教师再加以疏导。
最后,放任学生的个性表达。
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心理发展不同,经历不同,性格喜好不同。因此,在写作的语言表达上也会有不同体现,有的同学喜欢直接,有点则喜欢迂回,有的表现出客思想,有的则喜欢带有个人情绪,有的喜欢华丽,有的喜欢朴实,……各有千秋,放任孩子自由表达,老师不要以自己的标准来影响学生。
2.在语文实践中发展作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指出“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还强调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对语文实践,除了扩大阅读量,多练习写作,还应创造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引导学生制作读后感手抄报、好书推介卡等。每个月的墙报设定主题,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墙报的内容。定期举行好书推荐会、朗诵会、演讲会。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制作PPT汇报等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增长学生的组织能力,还能使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得到提高,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三、以范文为基础,充分利用范文
1.学习范文,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往往又是教学中的难点,作文理论内容空泛,只是空讲的话学生很难领会,他们需要直观性教育,必须借助范文的学习去领会。
范文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模仿,是孩子的天性,重视并引导学生从范文的阅读中去学写,无疑是给学生,提供了很明确的帮助。所谓范文,不一定是课外的,充分利用相关课文作为写作指导的范例。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范例渗透写作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写作要领。
如《桂林山水》一课,文中充分利用了排比和比喻的句式,写出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除了修辞手法明确,这篇课文还有连段成篇的特点。把并列的段落串联起来,构成一篇课文。学完课文,我让孩子们也用这样的句式来写一写天空。
孩子们也是各出奇招,有个同学写天空:“天空真大啊,大得一眼望不到尽头;天空真蓝啊,蓝得像是谁不小心撒下的蓝宝石;天空真高啊,高得让翱翔在其怀中的巨型飞机,看起来也只能成为燕子般大小”还有个同学写天空的白云:“天上的云真洁白啊,白得就好像那寒冬里的积雪,那么的洁白无瑕;天上的云真多啊,多得连成一片,分不出是哪一朵”多么形象多么贴切啊。
由此看来,把范文作为“实物教授”,让学生学习当中的写作手法,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实践中去。许多训练都首先从模仿开始的,这有助于过渡到下一步的创作阶段,学习范文,不仅从中积累语言,丰富词汇,掌握方法和技巧,开拓思路,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2.大声朗读范文,提高写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由此可见,朗读对于写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里的“读”是笔者让学生每天坚持大声读一篇文章,大声朗读文章不仅可以加深记忆,提高自信,更能增强语感。
学生通过大声朗读,感受名篇佳作的精髓,通过大声朗读,使读书者在朗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积累了大量词汇和借鉴了各类文章中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通过大声诵读把语感积淀下来,熟悉文章结构,这样,对他们以后写文章大有帮助,久而久之,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自然能“出口成章”。
3.强调学生读写结合,多读多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饱读群书,下笔有如“神助”。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阅读是写作的先导,但是单靠阅读是不够的。其实在当今的教育当中,我们发现很多的科目都会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比如学数学时写数学日记;学科学时写实验报告,学综合实践时调查研究等。
读和写的结合更是成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常常会用到读中学写、读后练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批注、写感受、心得体会,并引导学生将读到的材料写进作文当中,做到读中学写,读中会写。这就需要老师创设条件了。
如在教学《中彩那天》一课时,在学完故事,点明寓意后,教师可设计一项拓展延伸的写作训练:库伯把车开走的那天,我们一家围坐在一起,我们一家当时的表现是怎样?爸爸妈妈交流了什么?我又说了些什么?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不仅丰富了内容,也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又如《生命生命》一课,是用第一人称写的,通过“我”倾听自己的心跳感悟生命虽然短暂却很珍贵,从而启发人们要热爱生命。学完文章,让学生换位思考,用第三人称写一篇《热爱生命的杏林子》,将笔触深入杏林子的内心世界,将“我”对生命的看法转换为杏林子,充分展现杏林子在病痛折磨中如何坚强生活,不懈努力的精神。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所以,只有借助范文才能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提示和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
总之,在当今的大语文趋势下,教师立足于“核心素养”来开展习作教学活动,让生活融入课堂,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的热情,掌握写作的方法,让“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生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