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昭乌达二人转剧场(梨树县松辽明珠东北粮仓)

梨树县是中国二人转之乡,中国诗歌之乡,中国硅灰石之乡。在4209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梨树县人民政府下辖15镇6乡、1农场、1良种场。57多万人民,是辖区很大的县。

梨树县实现过地区生产总值(GDP)234.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有过8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有过62.6亿元,第三产业值有过85.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6.9:26.7:36.4。 梨树县人民政府驻梨树镇向阳街2号。

梨树县,隶属于吉林省四平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松辽平原腹地,东与公主岭市以东辽河为界,北与双辽市毗邻,西与辽宁省昌图县接壤,南与四平市相连。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部低山丘陵,中部波状平原,北部为东辽河冲积平原。长白山大黑山余脉由梨树县东部入境,

梨树县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城镇化试点地区,国家级(食品类)农畜产品加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赤峰昭乌达二人转剧场(梨树县松辽明珠东北粮仓)(1)

地名由来及历史

梨树设县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原名“奉化县”。曾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福晋”、清太宗皇太极生母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和慈禧太后的祖籍地。梨树县有“东北粮仓”和“松辽明珠”的美誉。

梨树县原名奉化县,古称偏脸城,俗称买卖街。当时奉化县地处边北扼要之地,是“盗寇出没”、“顽民盗风不息”之地,统治者为了教化当地“顽民”,故大肆宣传要“遵奉王化”,因此起名为奉化县。梨树城并非是一座城,而是一个小村落,“传闻其地多种梨因名之”。

梨树古城原名昭苏城,因在昭苏太河右岸而得名。传说有一位蒙古太子名叫昭苏,死于此地。为纪念他,将此河命名为昭苏太子河。昭苏为蒙语,意为有很多钱。

梨树古城位于今梨树镇北偏东4公里,南临昭苏太河,北依白山丘陵,城垣依山势修筑,因地势不平,西北高而东南低,方位偏斜,形成“偏脸”状,故民间又称“偏脸城”。

梨树县交通便利,“京哈”、“四梅”、“哈大”铁路,“长大”高速公路、102国道等交通主动脉从梨树县境通过。境内有火车站3处,年吞吐货物量在300万吨以上。

梨树县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作物生长期日照、降水较充足。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朗气爽,冬季寒冷多雪,间有暖冬。气候特点雨热同步,能充分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

土地资源

梨树县受地质条件和土质影响,县域土壤类型较多。由南向北依次为山地石质土、灰棕壤等17个土类,39个亚类,47个土属,132个土种。

矿产资源

梨树县主要优势矿产资源为硅灰石、大理岩、天然气、石油。梨树县矿藏100余种,主要有金、银、铜、铁、锌、石灰石、硅灰石、大理岩、花岗石等。

森林资源

梨树县森林资源海拔在250—400米之间,山峦起伏,岗岭相连,山高林茂。东傍东辽河,中有石岭河,属温带针阔叶树混交林区。天然次生林树种有柞树、枫桦、山杨、椴树、水曲柳、等,人工林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黑松、油松、红松、紫穗槐等。

民俗文化

梨树县是东北二人转艺术的发源地之一,梨树县二人转起源于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当时最著名的二人转艺人齐姓,其艺人谱系“齐家蔓”。第二代传人刘姓,出生在梨树县林海镇。《小两口串门》是已知的由梨树县二人转艺人双菊花创作的最早剧目。

民国时期,梨树二人转从艺人员达百余人,经常演出的剧目有300多出,小曲小调近180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岳永丰班、金凤山班等8个戏班,唱遍整个梨树及四平、双辽、怀德和辽宁北部各县,远近闻名,曾有“八大戏班闹梨树”之说。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二人转艺术在清朝末年的梨树大地上根深叶茂,遍地开花。

2011年7月9日,由中国曲协授予的“中国二人转之乡”的牌匾落户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由中国曲协副主席姜昆、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董耀鹏将“中国二人转之乡”的牌匾授予梨树县。

风景名胜

梨树县旅游景点有叶赫那拉古城、叶赫那拉城、转山湖游乐园、偏脸城遗址。

文章整理编辑,梨树县历史文化艺术领域作品。欢迎朋友们审核评论,转发收藏,赞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