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的民俗生活(嘉善记忆正月十五甩火把)

西塘的民俗生活(嘉善记忆正月十五甩火把)(1)

所谓“稻作文化”,就是在水稻的一生中所伴随着的一系列风俗文化活动或仪式。

农历的一整年都有相当有意义的农俗活动,这都是为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合理耕作、多多收获为目的。农历正月,刚过好年,前半个月农田里没什么农活可做,所以一直休息,农家走亲戚也是在这十多天的时间里。过了正月十五,就得预备春耕了,所以正月十五是一条时间线。

喔啊喔,曲啊曲,

倷拉田里一蚌壳,

吾拉田里三石六。

还有:

火把甩得高,三石六斗稳捞捞。

火把甩到东,谷满囤来米满桶。

火把甩到西,风调雨顺呒禁忌。

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昔日农村田野,会不时地听到人们呼喊上述的话,还能看到呼喊者举着火把在田埂上来回奔跑。远远望去,人影火把随着声音在田野上窜来窜去,觉得滑稽,喊词又很可笑,这到底有何意义呢?

农历正月天还寒,过冬的田里没有什么作物,紫英云还未成形,冬天挖出的稻根还堆在田角,等待五月十五这一晚点燃成灰当肥料。农人们用稻草扎成火把,点燃后在田埂上呼喊奔跑,以祈祷当年的收成好。它不是祈神祈鬼,而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农俗而已。可能在古代的这一晚,有祈神仪式或活动,慢慢地演变为一种风俗,一种农事风俗。

嘉善的农俗很多,这些农俗活动都是围绕着农作物的播种、生长、收获过程为中心的。如起始清末的“春牛会”,往往在春耕前的清明前后或清明日,由县衙门公示。起初的春牛会只是各村把最健壮、体形好的耕牛经过洗刷打扮后拉到县城聚集,并在规定的街路上行街展示。届时县官和地方绅士都会手持干香跟在牛群之后同行,表示对牛的尊敬。到后来,慢慢地变成了赛牛会。而这里的赛牛不是斗牛,动文不动武。也就是对牛的健壮、美观的程度来评判优劣,当然,为了公正公平,有时还得“加试”比一下力气。

春牛会是对春耕预备的一次检阅,它对保护耕牛,促进农业生产有着相当的意义。

除了春牛会外,“开秧门”也是较大的农俗,俗称:“小满开秧门,芒种两边田。”所谓“秧门”就是在拔秧时,把所扎的两把秧留个缺口,俗称秧门。如果扎秧无门,被认为不吉利。当地对此农俗十分重视,其程度如办喜事,地主东家以鱼肉水酒来款待长工或插秧人,有歌唱道:

三根指头醮呀醮,

夜里吃顿小酒会。

开秧门时有禁忌风俗:插第一把秧时忌开口。认为开了口会伤手,不吉利。插秧的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传递秧把,那会使俩成为冤家。甩秧把时切忌甩在插秧人身上,被认为要倒霉或破财。还有,多余的秧不能丢掉,那会预兆不会有余粮。

插秧完毕称为“关秧门”,一般在夏至左右。这一天一定要早歇工。关秧门习俗是媳妇要回娘家看望父母。俗话说:“种好黄秧,望望爷娘。”

嘉善农村有养猪的副业,河浜里丰富的水草是猪的好饲料。猪糞是有机肥,施在田里让水稻长得壮实。俗话说:“养猪勿赚钱,回头望望田。”在农村养猪人家有一种习俗,称“斋猪栏”,斋,就是祭拜的意思。那为什么要癸拜猪栏呢?原来有一个传说故事:

从前某村有一对夫妻,丈夫名子息,不务正业,妻子叫善娘,长得不算美丽,却也五官端正,关键是人好心地善良,好帮助人,看见穷人要饭的路过,只要家里有,会给人家一口饭,而且十分勤劳。丈夫却一直在外赌钱,输了钱,回家还拿妻子出气。一次,他在外面又输了钱,回家后善娘劝了他几句,不料他恼羞成怒,反而以一纸休书将善娘赶出家门。后来善娘被一个老妇人收留,还和她的儿子结了婚,一家三口过得很好。一段时间后子息赌输了全部家产,无意中来到善娘家门口讨饭。善娘给他盛了满满一碗饭。当他认出是自己原来的妻子时,羞愧无比,就在善娘家猪栏里上吊自杀了。善娘发现后,将前夫子息安葬,并且在猪栏里设香烛祭祀。第二年,她家猪栏里的猪养得特别好,卖了好价钱。从此,附近一带就流行起“斋猪栏”的风俗了。

嘉善早有养蚕的历史,蚕俗规矩很多,蚕宝宝十分娇气,容不得半点粗俗。蚕农以农历十二月十二为蚕花娘娘生日,要祭蚕神。又有的地方称农历三月十六为蚕花娘娘生日,要在水上举行踏白船比赛来纪念蚕神。那时,天凝的踏白船为最盛。另外还有戴蚕花、接蚕花、轧蚕花等风俗。戴蚕花就是用彩纸剪成像蛾一样的花,养蚕时节好戴在头上,以图吉利。接蚕花是一种仪式,养蚕人家祭祀蚕神马明王,迎接其临,要唱《蚕花歌》:“称心如意,万年余粮,蚕花马、蚕花纸,头蚕势、两年势,好得势、采取好茧子,踏得好细丝,卖得好银子,造介几埭新房子。”所谓轧蚕花是个别地方的陋俗,在音乐剧《五姑娘》中有所再现

在杭嘉湖地区农村,养蚕种桑的很多,其风俗也不一样,但对蚕神、蚕花娘娘的敬畏虔诚却是差不多的。所谓蚕花娘娘也就是马明王菩萨,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有一家父女二人,父亲因远征戍边久未还家,女儿思父心切,对家里的一匹白马说:白马呀,你倘若能把我父亲接回家,我就愿意嫁给你,做你的妻子。白马听后奋力长嘶,脱疆而去。不久,那白马竟驮着她父亲回家。父女相逢甚喜,其父为感谢白马,以好食喂之。白马却不食,并且一直盯着女儿,走到哪跟到哪,而且不时鸣叫。父亲觉得烦恼,问女儿何故。女儿如实说了,并且表示不能食言,要嫁给白马。不料父亲听了大怒,好端端的一个女儿家怎么能嫁给一匹马?为了让女儿死心,当即把马杀了,而且剥下马皮晒到场上。女儿见父亲杀死恩人,伤心不已。正在此时忽起一阵狂风,白马皮翻卷了女子,裹着她飞到了远处的一棵树上。当地的农民看到一张白皮裹着蚕,疑为是两人的化身,便取回饲养。其实最早的蚕是结茧在树上的。民间就奉此女为蚕花娘娘。所以,民间蚕花娘娘的塑像有骑白马的。

前说到斋猪栏,更有甚者斋瓜的,这是对瓜农而言。在嘉善南边的大通等地曾有过斋瓜的风俗。那是在第一次采西瓜之前,要焚香点烛斋瓜神。在这以前,移瓜秧时还切忌吃霉干菜,不能口说“霉”、“瘟”等字语,否则会让西瓜得病。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农家的风俗起源于农事。许多风俗都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大自然影响农事模糊的认识,并且积淀而来的。它们无可否认有盲目迷信的一面,但其中更有人们对丰收、幸福的期盼。老百姓心中也有数: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来源:最嘉善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