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字是从哪来(探究许)

许字是从哪来(探究许)(1)

【老贾喷空儿】

探究:“许”这个地名真是因许由而来吗?

文‖贾凤翔 图‖网络

我们生活的这块地方最早叫“许”。有人猜测说,因许由来此,故此地称许。始作俑者无考,而其他人写文章就跟着如此转述。三人成虎,似乎成了定论。对此,鄙人窃以为不妥。

还有朋友记述了一个故事:某天中午,许由正在田间劳动,空中一只大雁鸣叫着飞过,许由就根据“中午鸟言”造出了“许”字。编这个故事的人很聪明,把这个故事当作传说记述也未尝不可,但我们不能把这个故事当成真实发生的事情。(想看看老贾上回喷哩啥空儿?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欣赏:人文始祖伏羲,曾在禹州此洞生活)

用当时的文献直接证明这个问题是困难的,因为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文字是商朝文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能通过后来的文献或研究成果来推论。

许字是从哪来(探究许)(2)

姓氏学研究成果及先秦文献证明

许由时代不可能以人姓命地名

中国上古时期有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这八姓怎么来的?黄帝住姬水之滨,即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则以姜为姓。父亲对儿子赐姓命氏。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三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先有地名,再根据地名赐姓命氏,姓氏学研究专家的成果一致如此表明。

周朝,诸侯的氏一般也是根据分封的地名来赐给的。在一个诸侯国内,国君把儿子、臣子分封到了一个地方,也把这个地方的名称赐给他做氏。

例如:文叔是炎帝的后代,属姜姓,被分封到许地,就称许文叔。鞅被封到商地,就称商鞅。周成王把他的弟弟叔虞封到了原唐国,叔虞就称唐叔虞。周康王把叔虞少子公明封到贾,公明就称贾公明。后来,晋襄公把表伯狐射姑封到贾,狐射姑就称贾季。

许字是从哪来(探究许)(3)

除此之外,也有根据官职等命名的。在先秦文献中,这类记载比比皆是,但找不到一个先给人定下氏,再按这个人的氏给一个地方命名的例子。

可能有朋友会问,现在的“张庄”“李村”,不就是姓张的、姓李的来到这里居住后,才据此给这个地方命名的吗?不错,是这样的。不过,这是秦朝姓氏合一、子女随父姓之后发生的事情,秦朝之前是没有这种事情的,有先秦文献为证。

也许有朋友认为,《史记·伯夷列传》中说:“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书中在逃隐之前就称“许由”,不是说明他本来就叫许由吗?我认为不能这样理解。这是司马迁转述他人的话,是在许由死后谈这件事,当然可以这样称。

例如:齐桓公的“桓”是他死后加的谥号,而后人谈他的生前事迹时也可以称他齐桓公。毛爱莲原名“杨舍儿”,9岁卖到毛家改名毛爱莲。现在讲她幼时事,说“毛爱莲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这样说没错,但不等于她幼时就叫毛爱莲。

许字是从哪来(探究许)(4)

许由与伯夷的关系证明许由姓姜

来许之前,许由姓什么,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但伯夷是炎帝之后,姓姜是有明确记载的。许由与伯夷是何关系?我将见到的文献资料作了如下分类:

A、明确说明为传承关系的。

晋皇甫谧《高士传》记载:许由去世后,“配食五岳”。“五岳”即伯夷。《公羊传·宣公三年》:“王者必以其祖配。”汉何休注:“配,配食也。”由此可知伯夷是许由的祖先。

《菲律宾许氏发祥史》:伯夷比许由高三世,是许由的曾祖父。

南宋许存心《毗陵夫椒许氏世谱叙略》:“勾龙生垂及由,……垂生伯夷及尧四岳。” 许由是伯夷的叔父。

B、似为一人,又似为传承关系的。

颜师古《急就篇》“许终古”条下注:“许氏,许由之后也。太岳之胤,有姜信者,封于许国。”这里说许氏是许由之后,姜信(许文叔)为太岳(伯夷)之后。姜信是许国君,可视姜信、许国、许氏为一体。也就是说,姜信、许国、许氏是伯夷、许由的后代。

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所藏唐代墓志中许绪、许行本二人墓志:许由是墓主的祖先,伯夷也是墓主的祖先。

许字是从哪来(探究许)(5)

C、似为一人的。

《尚书·尧典》载:尧曾让位于四岳,四岳辞让,并推举舜,尧最终让位于舜。此与许由辞尧禅让为同一事件。

《淮南子·修务训》:“冶由笑。”高诱注:“冶由笑,巧笑。”《文选》木华《海赋》:“眇眑冶夷。”李善注:“冶夷,妖媚之貌。”由古音韵学可知,“冶由”即“冶夷”。

上述资料虽相互抵牾,却可以得出一个并不矛盾的结论:许由与伯夷可能为一人,也可能是传承关系。这个模棱两可的结论却可以推出另一个清晰的推论:许由是炎帝之后,姓姜。也就是说,许由来许之前称姜由,来许后才称许由。

“许”字古写证明因地域辽阔得名

先秦文物及文献中,“许”字古写很多。我见到的有11种。秦以后除少数沿用古写外,还出现了第12种写法。(见下图)

许字是从哪来(探究许)(6)

对这些古字,我见到一些解释。

有人说,许地部落居无定所,写法“5”正是反映了这种情况。

有人说,写法“1”是“许”的别称。

有人说,许人居水边,因而造出了写法“12”。

这些说法令人生疑。“5”表示居无定所,“8”表示这个地方没有树木吗?这是不可能的啊!“许”为什么以“1”为别称呢?对“12”的解释假设是对的,但“12”“许”现在读来不同音啊。

我反复思考,想到用音韵学这把钥匙也许会打开这把锁。我查阅了王力先生编的古音韵表,发现与“1”“3”“12”“许”同音的字均属第12部“鱼部”,感到豁然开朗了。

上古时期是以口相传,有音无字。至商代始有文字记录。对“许”这个地名应该怎样表示呢?最早出现的应该是“1”。“1”者,大也。根据考古发掘,许地部落包括今鄢陵、许昌、禹州等地,这在当时各部落中确属地域辽阔。这恐怕也是当初将许地称为“1”的原因。而“2”“3”则是同音假借。后来以“3”为偏旁造出的字均为形声字。“3”为声旁,“4”至“10”其他部分为形旁。“4”下部表示祭器,“5”至“10”除“10”上部表示疆域外,其他字其他部分表示人口聚集、树木茂盛。“6”“7”形旁为“5”形旁的形变。古人写字,偏旁上下左右不定,所以出现了“6”“7”等。“11”上部是众多的意思,这个字是会意造字。

秦代统一文字时,造出“許”字。“言”与“炎”同音,为避讳“炎”而写成“言”,表示许族是炎帝的后代。“午”是声旁。“12”当是继“許”之后出现的形声字。

1956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将“許”简化为“许”。简化字的形旁是受草书启发而定的。

本文开头讲那个故事只能当笑话说。

综上,作如下表述:“许”这个地名是先民根据此处地域辽阔而命名的。姜由来许后,被称为许由。

许字是从哪来(探究许)(7)

【作者简介】贾凤翔,曾获河南省高等院校毕业统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全省第一名,进修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现为许昌市老干部大学文学教师。在小说、散文、戏剧、影视、曲艺、诗歌、文艺评论、历史研究、书法、音乐、摄影、演讲、表演诸领域均曾在国家级、省级发表作品或获奖。出书三十余本。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名列《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博客被新浪总部评为全球十大新锐之一。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