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件天价鎏金佛像真品(鎏金佛像与法器)

10件天价鎏金佛像真品(鎏金佛像与法器)(1)

元 银鎏金嵌玉四股十二环禅杖

长71.5cm

两汉之际,佛教从印度沿丝绸之路经过中亚一带传入中国后,得到迅速的弘扬和发展。随着佛教的传播,作为佛教法器的锡杖也得到了相应的演变和发展。从石窟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初唐时期,锡杖主要出现在药师佛手中。中唐时期除此之外,还出现在地藏菩萨以及佛弟子迦叶和舍利弗手中。到了五代、宋时期锡杖大多数出现在地藏菩萨手中,同时也出现在密教所绘的观音手中。锡杖所出现的对象在不断增加和丰富的同时,持杖的手势和左右也不断地在改变。敦煌莫高窟最早的锡杖图像见于初唐第322窟。在该窟东壁门南,绘药师佛身着通肩红色袈裟,右手执六环锡杖,左手托药钵立于莲台上,两侧为胁侍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禅杖是禅门之中,在坐禅时用以警睡之具。《释氏要览》中说:"禅杖竹苇为之,用物包一头。令下座垫行;坐禅昏睡,以软头点之"。--用这种"禅杖"触击禅者,不会感受痛楚,但能苏醒精神,防止座中入睡。《十诵律》曰:"若故睡不止。佛言:听用禅杖。取禅杖时应生敬心。云何生敬心?言:以两手捉杖,戴顶上,应起看余睡者以禅杖筑。"《资持记》下二之三曰:"禅杖竹苇为之,长八肘。下座手执巡行,有睡者点起付之。"今以泛称僧所用之杖也。刘基诗:"过桥禅杖落,坐石袈裟袒。"

明 天铁金刚杵

长22cm

天铁是锻造物化表现形式的金刚杵或其他铁制武器的最佳材质,陨石的完美隐喻着色与空的不可分割性。金刚杵,藏语称“多吉”,又叫做宝杵、降魔杵等,原为古代印度之武器,又称金刚杵。在密教中,金刚杵象征着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断除各种烦恼,摧毁形形色色阻碍修道的恶魔,为密教诸尊之持物或瑜伽士修道之法器。此件天铁金刚杵制作十分精美,极为罕见。具有极大的力量,是极佳的护身符和辟邪物。

10件天价鎏金佛像真品(鎏金佛像与法器)(2)

明永乐 “消灾吉祥神咒”经文玉舍利罐

高8.5cm

款识:“大明永乐年施”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众多子女中,朱棣是比较出色的一位,受朱元璋的影响,朱棣成为永乐皇帝以后也极力推崇佛教,当时他在宫廷内,设立了佛作,专造御用佛像和其它佛教用品。此件舍利罐即为当时所做,为和田白玉雕刻而成,玉质细腻温润,造型别致,雕刻“消灾吉祥神咒”。为“本身若欲取舍利子,诵此存想菩萨持钵。曩谟三满哆。母驮喃。阿钵啰底。贺多舍。娑曩喃。怛侄他。唵。佉佉。佉呬。佉呬。吽吽。入嚩啰。入嚩啰。钵啰入嚩啰。钵啰入嚩啰。底瑟姹。底瑟姹。瑟致哩。瑟致哩。娑癹吒。娑癹吒。扇底迦。室哩曳。娑嚩诃!”消灾吉祥神咒,佛教徒《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出自《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唐代不空三藏大师汉译,由释迦牟尼佛于净居天上所说。读诵此咒可以消除灾难,带来吉祥。经中说:“若诵此咒一百八遍,灾难即除,吉祥随至”。

10件天价鎏金佛像真品(鎏金佛像与法器)(3)

10件天价鎏金佛像真品(鎏金佛像与法器)(4)

清 黄财神法螺

长20cm

10件天价鎏金佛像真品(鎏金佛像与法器)(5)

“大明永乐年制”款铜鎏金摩羯金刚越刀

高30cm

“玛哈嘎拉”是藏传佛教中一位重要的护法神,同时也是本尊和报身的显现。在元代蒙古王庭中玛哈嘎拉曾被当做政权的保护神和胜利之神,《元史》中记载,阿尼哥专门制作一尊玛哈嘎拉造像朝向宋,用意作为护法神战胜并克制南宋。玛哈嘎拉所有的造像形式中都持有钺刀和嘎巴拉,其钺刀所代表意义是可断灭一切观念,象征对佛法的承诺,表示神圣佛法不容侵犯,并示卫护佛法之心,将用手中的钺刀斩杀佛教之敌人。此钺刀应该是修行玛哈嘎拉仪轨重要的法器,是修行观想中最为重要的法物。从明代笔记史料中,我们发现玛哈嘎拉作为元代战神在明初也得以继承,永乐皇帝从燕王起兵靖难开始,数次大型战役背后都有重要的西藏僧侣日夜持玛哈嘎拉心咒,恭请护法对战事进行加持以求战胜。此件钺刀与博物馆现存的几只钺刀形制如此相似,应该是同一时期定制,应为西藏重要僧侣在修持中使用,以合仪轨。值得一提的是,为永乐皇帝数次重要战争主持法事者,皆为西藏重要僧侣,其珍贵性、重要性和神圣性自然不言而喻。

此件钺刀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作为手柄的金刚杵,第二部分为摩羯及其口吐的钺刀刀身,此组合为典型的藏传佛教仪轨之法器。上部的金刚杵钴叉聚拢,合而为一,为最常见的使用形式,其中央矗立一个中轴钴叉,在四大方位上分别有一弯曲型钴叉,四个外钴叉分别从摩羯口中伸出,也称作金刚舌,与中央连为一体,其象征着“四无量”、“四解脱门”、降服令人苦恼的“四魔”(烦恼魔、阴魔、死魔、他化自在)、战胜“四业”(息业、增业、怀业、诛业)。四个外钴叉与中心钴叉连为一体,同时象征着色、受、想、行四蕴是以第五蕴“识”为依据,隐喻佛陀引导世人摆脱轮回之苦的“八正道”。钴叉下方为一对称的结构,中心球体上以楷体书“大明永乐年施”,这个位置叫做法尔,即自然、本性或规律,其具象的将此概念比作空性,上下各有三层连珠装饰的部分,这三个层次象征着“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及“无愿解脱门”,由空性中生成,其上各有八瓣莲花座一个,上方八个莲瓣象征八大男性菩萨,下方八个莲瓣象征着八大天女或女性菩萨,十六个莲瓣统合为十六菩萨和大乘经罗列的十六空,两个莲花座上方又有一组三层结构,分别为莲蕊、宝珠及圆台,上下两个圆台分别象征着太阳与月亮,代表方便和智慧,相对与绝对真理的结合,俗谛与真谛的合一。

第二部分则为摩羯与刀刃,摩羯的形象出现在很多密教法器之上端,既是装饰,同样也是极具象征意义的存在,它在很多佛教艺术作品中,往往省略了身体部分,转而竭力夸张的表现其首部阔开的巨口,而金刚杵钴叉、钺刀等法器,往往由此巨口中生出,暗示兵刃被赋予了强大的能量,坚不可摧。自摩羯口中展开的刀刃,前端弯曲,曲刃丰满。这件钺刀的整体构造与制作工艺显示了明代御用监工匠纯熟的工艺与高超的艺术水准,为明代宫廷藏传佛教法器的典范之作。

永乐皇帝与藏传佛教之间的因缘颇为深刻,他作为燕王入驻北平之时,城内众多寺庙居住有很多避祸归隐的前朝国师及高僧,朱棣就藩之后常常幽游其间,而这些高僧多为藏地喇嘛,久而久之便日渐崇信藏传佛教。靖难之役过后,朱棣改元永乐,出于经略藏地以及通过宗教标榜自身正统身份的考虑,永乐帝诏令司礼监派遣官员及僧人入乌斯藏礼请高僧入京,除加封国师之外,更以优厚之礼物回赐,自此,秉承“众封多建”之策,永乐皇帝对于藏地来京觐见的西藏高僧来者不拒,全部加以封赏,历数年而基本控制藏地,《明史》载:“初,太祖以西番地广,人犷悍,欲分其势而杀其力,使不为边患,故来者辄受官。迨成祖,益封法王及大国师、西天佛子等,侔转相化导,以共尊中国,以故西陲晏然,终明世无番寇之患。”为了显示“向佛之心”与“皇道正统”,永乐对乌斯藏的封赏与规模无出其右。《明史》载:“成祖兼崇其教,自阐化等五王及二法王外,受西天佛子者二,灌顶大国师者九,灌顶国师者十有八,其它禅师、僧官不可悉数。”为满足如此众多之封赏,永乐朝设御用监佛作,制作了形制丰富,工艺登峰造极的各式佛像以及法器。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都收藏有明代永乐时期宫廷所造藏传佛教密教法器,故宫收藏一尊铁错金大黑天造像。由于工艺十分复杂,即便在明代宫廷之中,也被尊为珍贵的法器。永乐帝虔心布施于藏地佛教领袖的雕像及法器,作为大明威严的延伸,以“施”的方式广布川、藏、青等地及京师的宗教领袖,持久而深刻的影响着一世一代的审美,其造像法器的制作融汇了东西方造像艺术的精华,让佛理、仪轨、度量等等抽象的概念得以具体化,以其在中国造像工艺史中的巅峰地位,诠释了完美与辉煌的定义。

10件天价鎏金佛像真品(鎏金佛像与法器)(6)

清 红铜鎏金财宝天王像

高10.5cm

这是一尊汉藏风格的造像精品。通体鎏金,色泽饱满,亮丽浑厚,金碧辉煌。宝冠、铠甲、宝幢、璎珞配饰等刻画更是精彩绝伦,极尽奢华。宝狮膛目圆睁,阔口盆开,锋利的牙齿畏怖逼真。

财宝天王乃五方佛之南方宝生佛所化现,故又名“南通谢”,周边围绕八路财神为部属,协助财宝天王普度众生,以满众生之愿。依经典所记,在释迦牟尼佛住持之时,天王在佛前立下誓愿,愿护持佛法,并给予众生财富之资量,令其成就世间法。故以其外相虽显财宝天王之貌,但实质上仍是佛陀之所化现。常行慈悲善行之一切众生,藉由财宝天王之大力加持,可事业顺利,鸿图大展,求财满愿,快速相应也可消灾解厄、求取财富、增进福祉。

10件天价鎏金佛像真品(鎏金佛像与法器)(7)

清 铜鎏金菩萨像

高10.3cm

10件天价鎏金佛像真品(鎏金佛像与法器)(8)

清 铜鎏金上师像

高14.5cm

10件天价鎏金佛像真品(鎏金佛像与法器)(9)

清 铜鎏金宗喀巴像

高16.5cm

宗喀巴面目慈祥,全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之上,身着喇嘛僧袍,衣纹细致自然。双手于胸前结说法印,手中各引莲枝至身体两侧的左右肩头。造像通体鎏金,以较为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宗喀巴慈眉善目,微露笑意,小腹微隆等形象特征。此造像技法娴熟,工艺精湛。

10件天价鎏金佛像真品(鎏金佛像与法器)(10)

明 红铜鎏金噶举派上师像

高9cm

此尊上师造像即应为帕竹噶举派某位上师之塑像。其髪际线平齐,眉弓高耸,双目狭长,双唇丰厚富有曲线,脸颊宽大,棱角清晰,下巴较短。此种面部特征常见于帕木竹巴及达隆噶举派上师像中,应为后世按有照其生前容貌定制供奉,除了其独有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非常强的宗教意义。上师身着覆肩坎肩、覆肩右袒袈裟,披质地厚重的大氅,衣缘和袈裟表面的田相格以联珠纹样作装饰,大氅背后阴刻团花纹饰。上师右手作触地印,左手于腹部作禅定印,手部指甲处原应以红铜镶嵌,足心嵌以金辐轮,结跏跌坐于仰覆束腰莲瓣底座之上。底座莲瓣双层,小巧,瓣尖上卷,遍饰莲台一周,体现了早期藏传佛教造像的莲座特征。

10件天价鎏金佛像真品(鎏金佛像与法器)(11)

明 铜泥金班禅像

高21cm 宽17cm

四世班禅,法名罗桑却吉坚赞,是西藏历史上极有影响力的人物,班禅活佛转世系统就是从他开始的,他还为四世和五世达赖喇嘛剃度和传授沙弥戒。他是明末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首领,为格鲁派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尊造像身体端正挺直,体态匀称,全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双手当胸结说法印。双目微睁,目光慈祥,双耳似屏风,捕捉万世每一处细微的声音,下颚尖凸,留有胡须,神态温和沉静,表现为一位沈思的高僧形象。身着袒右肩式格纹袈裟,内穿交领式僧衣,外披宽大的僧氅,这是西藏人的典型装束,具有明显的地域风格,衣缘錾刻花卉纹,腿部衣褶形似花瓣自然的垂于座面上,整体形象高度写实,生动表现了四世班禅不同凡俗的形象特征,充分体现了身、语、意的凝聚与贯通。束腰覆仰式莲花宝座,莲瓣宽肥饱满,尖端饰曲卷花纹,上下缘饰连珠纹,底座下部藏文明文,通体鎏金,制作精致,展现出独特的十六世纪造像艺术。

10件天价鎏金佛像真品(鎏金佛像与法器)(12)

清 铜鎏金释迦摩尼像

高16.5cm

此尊释迦牟尼全跏趺坐于莲台之上,高肉髻,顶严宝珠,面相庄严,双目微下视。身着袒右肩袈裟,衣质轻薄贴身,左手腹前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此尊造像很好得表现出了佛陀身体的肌肉线条,装饰不多,主要以面部的俊美慈和与身体的造型美来吸引人。造像静穆、稳重,观之肃然起敬。莲瓣刻划细劲瘦挺,瓣尖翘起,充盈饱满的莲瓣装饰台座一周,精细的工艺烘托出莲座乃至整尊佛像的磅礴气势,尚存明代造像风格。

10件天价鎏金佛像真品(鎏金佛像与法器)(13)

明 木胎漆金释迦摩尼像

高91cm

此尊佛像结跏趺坐、施上品上生手印,身形宽厚壮硕;表层的彩漆已经斑驳,木胎本身也由于色素沉淀变得暗淡,身上还有些许伤疤;身披袈裟上身半裸,袈裟上的衣纹线条流畅,褶皱层次分明,可以感觉出自然的堆叠;面部饱满,一双宽大的耳朵垂在两侧,双眼微睁、眼角上挑,鼻翼与眉骨圆滑、不再凸显棱角,嘴巴在面部占比减少、人中深刻。具有非常明显的汉地特征。

佛教长久以来兴盛不衰与他劝导人们向善,完善自我、摒却痛苦的正确指导思想紧密相关,但是佛造像等佛教艺术品作为象征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作为支柱承载着人们所经历的苦难;使人们不止步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放弃生存的希望,并且时刻警醒人们要遵守佛法,这对于佛教发展来说也至关重要,看着这尊背负了人们数百年痛苦与希望的佛像不禁肃然起敬。

10件天价鎏金佛像真品(鎏金佛像与法器)(14)

十九世纪 铜鎏金释迦摩尼像

高97cm

此尊释迦牟尼像周身由精铜铜打造,施以厚重的鎏金,在时间的打磨下结出醇厚的包浆。佛像呈跏趺坐,头戴宝冠,左手施禅定印右手施与愿印,是佛教艺术形象中释迦牟尼的典型特征。整体形制高大宏伟,其神情静谧,嘴角微扬;眼睛用阴刻线条雕琢,似闭非闭,眼白部分以贴银技法突出,眼睛以琉璃为材,其工艺等级极高;鼻梁挺拔额头饱满圆润;两侧耳廓垂搭于肩上。斜披袈裟,半裸上身,袈裟的褶皱紊而不乱,纹理流畅表现自然。此像将佛祖无尽的智慧与慈悲的胸怀展现无遗,另外艺术加工上也极富特色,流传甚少,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藏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