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甪直最新规划(苏州甪直部分区域划归园区)
正式官宣,园区新中心开始提速,独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高端创新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出炉!
最新文件信息包括以下几点:
1、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约500亿元,亩均税收达到200万元以上;2035年,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亩均税收在200万元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2、整体纳入苏州工业园区管理体系,授权苏州工业园区编制集聚区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强化区域协同联动发展,加强与上海沟通交流合作;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设置轨道交通6号线和15号线站点,加快推进甪直大道、东方大道快速化改造;
4、产业布局分3期,按照“相对成片、分步交接、动迁一片、开发一片”的原则,因地制宜、同步推进一二三期开发;
5、按照800米服务半径,统筹建设3处工业邻里中心,集中配置人才公寓、商业、娱乐等配套设施;
6、提升数字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水平:重点方向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
“协同发展核心区”由高端创新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高端创新产业协同区、田园生态区三部分组成;其中集聚区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主进行开发建设,吴中区协同推进。
本规划以集聚区为主体范围,统筹考虑中新生物技术创新岛,主要阐明总体思路、产业布局和任务举措,规划近期至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集聚区东至凌港路,南至沪常高速,西北至吴淞江,总占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
重点规划详情
①强化集聚区与苏州工业园区联动发展
紧密对接苏州工业园区科创资源、产业资源和服务资源,加强与各类产业载体合作,探索“总部 基地”“研发 制造”“孵化 产业化”等产业协同模式,辐射带动吴中区提升产业能级,建立集聚区与吴中区其他园区的交流机制,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衔接。
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产业一体化格局。强化与上海高校院所、创新平台的联系合作,探索人才飞地模式,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交流。
积极与省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将集聚区、示范区整体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概念范围,围绕虹桥商务区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功能定位,探索“虹桥总部-集聚区生产基地”的合作模式,推进产业要素协同融合,打造长三角区域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②整体纳入苏州工业园区管理体系
根据苏州市《关于推进独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积极向市级有关部门争取,集聚区在动迁完成后,整体纳入苏州工业园区管理体系,参照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区划内板块,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全面行使经济、社会管理职责。
民生事务保障类事项,在动迁完成后,也一并委托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实施管理。
③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品质样板区
着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承接产业资源跨区域转移,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
④产业布局分三期开发
第一期(启动区)北至甪直塘,南至东方大道,西至吴淞江,东至凌港路,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
第二期向北、向西至吴淞江,南至甪直塘,东至凌港路,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第三期北至东方大道,南至沪常高速,西至滨江大道,东至凌港路,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
适度同步推进建设。按照“相对成片、分步交接、动迁一片、开发一片”的原则,因地制宜、同步推进一二三期开发。
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体系
争取在集聚区合理设置轨道交通6号线和15号线站点,加强与苏州东站交通枢纽的高效衔接,强化轨道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加快推进甪直大道、东方大道快速化改造,将南北向连接高架线从凌港路向东迁移至甪胜路,通过凌港路高架形成“两横一纵”的区域快速路环线。
结合实际情况研究构建跨吴淞江区域、快速便捷联通吴中区与苏州工业园区的主干路网体系。结合重点产业项目布局,合理设置集聚区内部支线路网。
⑥促进职住平衡发展。
按照800米服务半径,统筹建设3处工业邻里中心,集中配置人才公寓、商业、娱乐等配套设施,重点满足单身职工居住需求和就业人口多元化生活服务需求。
加强与周边临近的高端创新产业协同区和胜浦组团的协同合作,统筹解决带眷职工及家属的居住需求,促进职住平衡。
此次发展规划正式出炉,对甪直是利好,用心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
以上数据均来自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官网,在此感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