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当皇帝都干什么(当了二十七天皇帝)
文|深海里的星
(本文已加入维权骑士原创保护,侵权必究。)
2011年,江西省关西村一名村民在夜晚发现一群人鬼鬼祟祟不知道在干啥,第二天一早上,他叫上几个村民想去探个究竟,果然墩墩山上隆起了一堆黄土,一个十多米深的大洞就在眼前。
一行盗墓贼意图十分明显的展现在所有人眼前,后来在热心村民的联系下,开始有了考古队的抢救性发掘,这才使得这一大墓得以重现在人们眼前。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汉墓考古之最。这墓有三最: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
纪录片《海昏侯》便是记载了这一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以及对刘贺一生的概述,当然更多普通人为之吸引,一方面是因为它刻画了现实版“摸金校尉”的险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墓中陪葬品实在过于彰显墓主人身份的高贵。
一万多件珍贵文物,惟妙惟肖的雁鱼灯,身份高贵的提炼卣,制作精湛的鎏金编钟,二百多万枚五铢钱,温润剔透的蝶形玉佩,数以千计的竹简,还有前所未有,数量惊人的马蹄金,麟趾金,金饼金板,无一不令人瞠目结舌。
说来肤浅,当我第一次被这部纪录片吸引,便是被那所谓的“出土一座钱山”震惊,再去了解刘贺这一生,才发现他那大起大落的遭遇背后,实在显得有些荒凉。
作为汉武帝的孙子,他出身显赫,从小也便是泡在蜜罐子里长大的,而关于他的身份,他的父亲刘髆也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刘髆是武帝和李夫人唯一的儿子,绝世佳人李夫人得宠,也向来被后人所津津乐道。
对于李夫人的美貌,李廷年的一首诗便是专门用来描写李夫人的: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十分有画面感的为我们描绘出来一副倾国倾城的美人容颜,可惜红颜薄命,在生产的内耗和羸弱的身子影响下,李夫人很年轻的时候便已撒手人寰。
她离开后武帝思念成疾,也曾有过所谓“招魂”的说法,更是历史上第一位被追封的汉武帝皇后,由此可见她在武帝心中的地位。
所谓的“子凭母贵”,她曾托付武帝照顾好他们的儿子和兄长,所以刘髆得到了一块物壤丰富的封地,被封为昌邑王,后来刘髆死后,年仅五岁的刘贺嗣位,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
封国为王的时间,在后世看来,也是刘贺最安逸的一段时期,出身高贵的他前半生无忧无虑,本是让人羡慕的过往,可后来的一系列遭遇,却是向我们展示,深陷王朝纷争,帝位对他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也注定是他这一辈子无法置身事外。
所以我们去总结刘贺的一生,当了十三年的昌邑王,尔后突然被推上帝位,又成了当了二十七天皇帝的“汉废帝”,后遣回昌邑的他已沦为一介平民,却又在十一年后被封为海昏侯,远迁当时还是蛮夷之地的江西南昌,三十三岁去世,是一代王侯匆匆离场,倒也无法让人忽视其背后的“阴谋论”。
所谓“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本是可以更安稳度过他的这一生,却依旧在权利笼罩中轻易迷了眼,而在这其中,也是引申出一张十分复杂的人物关系网。
刘贺有太多备受争议的人生变故,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妄图揭开他死亡真相的密码,其实也是希望在蛛丝马迹里还原他不平凡的一生。
刘贺的前半生,主宰他命运的是权臣霍光,也是他立主拥立刘贺继承汉昭帝之位,却又在二十七天后将其废黜,表面看似乎是其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拉下来,但事实上这样天上掉馅饼的事和骤然间又被打入地狱的落差,对刘贺而言,一定不仅仅是几句史料能够总结的。
据《汉书》说,他被废除的原因是:刘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白话一点说,他的罪名包括沉迷女色,重用旧臣等一千二百多件,这样算下来平均一天干四十多件坏事儿也实在是让人难以信服。
所以在更多细节的埋笔中,史学家分析,史书所记也不能全信,刘贺被废是因为他急于想扩大自己的势力,他后起的野心让他并不止步当一个傀儡皇帝,却被霍光察觉,所以他被罢黜更多的也是因为这触及了霍光的私心。
之后,大将军霍光另立汉武帝曾孙刘病已为皇帝,是为汉宣帝,六年后,霍光逝世,宣帝亲政,前尘往事恩恩怨怨本来一段翻篇的过往,可怕就在于宣帝内心也依然忌惮刘贺,于是派使者赐给山阳太守张敞玺书说:“谨备盗贼,查往来过客,毋下所赐书”。
耐人寻味的便是这句话的后半句,也是向我们展示宣帝需要时刻知道被监视的刘贺在昌邑国故宫里的一切状态,也暗示了刘贺回归昌邑依然有太多无能为力的事实。
而谈起汉宣帝,也让他的一切谨慎有迹可循,他是一位从小饱食民间疾苦的皇帝,在出身和前半生的遭遇这一块儿,也是与刘贺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比起安稳享受,他在很长时间一直处在各种危险当中。
刘病已是武帝晚年巫蛊之祸中被迫身亡的皇太子刘据的孙子,在这场差不多让这个家族满门被灭的灾祸中,刘病已因为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才侥幸活了下来。
后来的他是在民间长大,所以对于各种世事人情是更能得心应手的,因此比起刘贺的退缩,他也能在这场纷争中更加沉得住气,而在对待刘贺这一环节,他的深沉,谨慎,有心机也是给后人留下的最直白的印象。
后来在张敞长期的监禁和事无巨细的汇报中,汉宣帝渐渐对刘贺彻底放下戒心,史料中接下来的记载便是宣帝一纸诏书,将刘贺分封到海昏为候。
但在刘贺到海昏国后,史书里留有他这样的一段记载:
《汉书》记载,一次刘贺与当地官员孙万世闲聊,曾问刘贺当初为什么不坚守在未央宫,杀掉霍光,坐稳这皇帝位,反而任由被废黜呢?
他回答,的确是这样,当时错失了机会,孙万世又认为他不久就会升任豫章王,刘贺并没有否认,只是提醒他不要过分声张。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贺对于权利依然有他的打算,却苦于各方面的局限,只是没想到这一次大意,竟成了摧毁他最后的把柄。
这次谈话很快就被传到了汉宣帝耳中,并被认定为一件非常严重的事,于是宣帝下诏,削去海昏侯三千户食邑,要知道整个西汉被削户的侯一共加起来也才六千户,而刘贺一人就占了一半,可想其惩戒的严厉性。
至此远离故土,无根无基的刘贺也彻底远离了那场他被动被卷入的朝廷纷争,再加上被削户的变故,也是让他彻底回不去了那心心念念的国都帝位。
结合来看,霍光家族早已被清理的干干净净,汉宣帝也没有必要用下作的手法除掉刘贺,这样看来关于谋杀阴谋论再难立主脚,可正值壮年却命送黄泉的刘贺死因究竟是什么?似乎一切又蒙上了另外一层遮掩。
事实上在主棺椁的考古过程中,曾发现了大量香瓜子分布在刘贺胃部以及肠道部分,这时便有专家再次开始怀疑“吃香瓜致死”的原因。
而刚好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辛追夫人遗体内也发现了大量香瓜子,经科学研究分析,辛追夫人可能是吃了生冷香瓜后,引发胆绞痛并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而猝然死亡,可辛追毕竟年老体衰,年纪轻轻的刘贺也会如此弱不禁风吗?
也是这时在更多细节推敲中,人们才发现刘贺在昌邑国时本身就有各种疾病的痕迹,《汉书》中记载刘贺的外表是这样的:“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身体长大,疾萎,行步不便。”
专家言,所谓面上的发黑发紫,便一定有肝上的问题,古时卫生条件差,加上饮酒无度,轻易带来一系列身体上的反馈,而说他行动不便,也是很明显让现代人联想到关于脑血管堵塞所造成半瘫痪的状态。
结合刘贺墓中出土的各种《医书》和《五色食胜》等,还有各种冬虫夏草和药物罐子,不难推测刘贺不是在吃药就是在进补的路上,也更一步证明了他身体并不好的事实。
用纪录片里的话来总结,大概真的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了,再加上一个北方人突然来到阴湿的南方,难免水土不服,偶尔吃起爱吃的香瓜,却因为潮湿炎热交加,细菌繁殖快,倒成为了刘贺命丧黄泉的最后导火索了。
所以他极大的可能是因为吃香瓜,出现了急性肠胃炎,导致脑血管一些疾病再次爆发,这时候那可能六到八小时就突然去世了。
——专家结论
后来刘贺死后不久,他的大儿子,二儿子也接连离去,这时朝廷便有人开始上书说是天意要断绝他们这一脉,于是海昏国被废,那些刘贺生前所有用过的物皿,因为没有了人再能继承享用,便一股脑全都随了陪葬,也才有了如今震惊中外的海昏侯这座西汉大墓。
一代王候的陨落,无不让人唏嘘其中的悲凉。小时候被一些影视作品的负面引导,曾觉得这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的不过是个可笑之人,现在却只觉得,他的一生,似乎只是在被动接受那些或许他并不向往的荣耀。
史料对于刘贺的评价,向来贬大于褒,但我以为仅凭片面去看一个人的一生始终是不够全面的。
原本当昌邑王当的好好的,突然成了皇帝,才激发了他内心对权利的欲望,尔后却遭废黜,让他沦为平民,可是当他已经适应平民的生活,却又突然成为了海昏侯,又燃起一丝“崛起”的期待,最后却只落得个如此匆匆的收场……
可能所谓生在帝王家,便是一辈子的勾心斗角,起起落落的一生,到底没有办法实现普通人的安稳,慌慌忙忙中,也不过是成了时代和政治因素的牺牲品罢了。
感谢阅读!
图片来自纪录片《海昏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