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他为何还能保持如此好状态(在最危机的时刻)

在裴松之注的《三国志》里面有这么一条:

魏氏春秋曰:初,益州从事常房行部,闻褒将有异志,收其主簿案问,杀之。褒怒,攻杀房,诬以谋反。诸葛亮诛房诸子,徙其四弟於越巂,欲以安之。褒犹不悛改,遂以郡叛应雍闿。臣松之案:以为房为褒所诬,执政所宜澄察,安有妄杀不辜以悦奸慝?斯殆妄矣!

简单翻译过来就是,益州从事常房巡查牂牁,发觉朱褒可能想谋反,于是拿下了朱褒的主簿来调查,并且把主簿杀了。朱褒大怒,杀了常房,说常房谋反。诸葛亮就把常房的儿子都杀了,流放了常房的兄弟,以此来安抚朱褒。但是后来朱褒还是和雍闿一起造反了。然后后面附了一个裴松之的注:如果常房是被朱褒所诬陷的,诸葛亮怎么可能杀无辜的人来取悦奸佞之人?这肯定是假的!

……当初看到这样的反驳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因为裴松之的反驳毫无力度,纯粹是从诸葛亮个人道德和能力的角度来反驳,而没有考虑当时的情况。其实这件事《华阳国志》里面也有记载,不过在这个记载里面,从事的名字叫常颀。

牂柯郡丞朱提朱褒领太守,恣睢。丞相诸葛亮以初遭大丧,未便加兵,遣越巂太守巴西龚禄住安上县,遥领郡。从事蜀郡常颀行部南入,以都护李严书晓喻闿。闿答曰:“愚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派敝,正朔有三,远人惶惑,不知所归。”其傲慢如此。颀至牂柯,收郡主簿考讯奸。褒因杀颀为乱。

不过这个名字差异不重要,因为都是当从事,都是收主簿,然后都是被朱褒攻杀,这三件事情加在一起,如果还是两个人的话那才怪——所以这件事情两本独立的史料互证,有很大概率还真是真的。考虑到当时季汉的情况——刚刚经历夷陵大败,刘备当年纠合四方的精锐和精心培养的人才梯队也丧失大半,诸葛亮直接封闭了对南中的道路,看地图的话:

34岁的他为何还能保持如此好状态(在最危机的时刻)(1)

建宁和牂牁和越巂都实际上不在季汉的控制中,看地图上橙色标出来的地方,其实蜀汉一半的国土面积已经完了。一直到叛乱的两年之后,诸葛亮才通过务兵养农,凑出一支劲旅出兵平叛。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诸葛亮一定要亲自去征南——在三国演义里面,南征似乎只是癣疥之疾,但是其实这次征讨意义非常重大:

  • 这是关乎蜀汉一半领土实际控制权和资源的战争
  • 这是猇亭之后,蜀汉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如果不能顺利平叛,不光南中不能得,魏吴又会蠢蠢欲动,对蜀汉自己的士气打击也是巨大的

在南中反叛初期,风雨飘摇的蜀汉压根没有实力去平叛,本来诸葛亮还可以装聋作哑,拖延南中正式和蜀汉政府反目的时间,但是常房巡查牂牁,杀朱褒主簿而后被杀这件事情,就生生的逼得诸葛亮要做选择题:

  • 如果常房是对的,那么政府将不得不宣布朱褒为叛逆,然后出兵讨伐;
  • 如果常房是错的,朱褒杀的对,那么常房的亲属就要连坐;

给定当时的情况,诸葛亮只是作出了任何一个及格分数线以上的政治家都会作出的选择,将错就错,杀了常房的儿子来安抚朱褒。所以这算是诸葛亮的一个黑点。

但是且慢!

这件事情可能并没有这么简单。注意看华阳国志里面的这句话:

从事蜀郡常颀行部南入,以都护李严书晓喻闿。

这里仿佛能看到了其他的东西。结合『吕凯传』:

时雍闿等闻先主薨于永安,骄黠滋甚。都护李严与闿书六纸,解喻利害,闿但答一纸曰:"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也。"其桀慢如此。

这又互相验证。本来一个从事,为什么去一个连太守都只能遥领的地方去“行部”?从华阳国志来看,是得到了同为托孤大臣李严的命令去晓谕雍闿的。而与此同时,诸葛亮其实是怀柔派,只是:

牂柯郡丞朱提朱褒领太守,恣睢。丞相诸葛亮以初遭大丧,未便加兵,遣越巂太守巴西龚禄住安上县,遥领郡。

派一个人遥领牂柯,做做样子。但是常房怎么做的呢?常房直接绕过这个遥领的郡守,去“晓谕雍闿”,同时行部牂柯那么这个常房很大概率是李严的人。 也就是说是李严试图用自己的方法——也是和诸葛亮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南中即将到来的叛乱——其实就是杀鸡给猴看,让常房严查朱褒的主簿,甚至杀之以震摄朱褒。更深一层想,这可能也是李严接受托孤之后急于立功,以便于更好的在朝中树立威信的手段——如果南中的事情真被他处理好了,毫无疑问李严的实际权力也会得到提升。

34岁的他为何还能保持如此好状态(在最危机的时刻)(2)

这个策略我不做评价,因为历史上很多这样的案例,有的时候杀人震摄一下就好了,怀柔反而叛乱了;有的时候怀柔还能拖一段时间,震摄一下反而矛盾激化了,以寥寥几句话,我们无法判断当时的南中是什么情况,李严又是怎么做出判断的,但是反正事实是——朱褒没有被震摄住,反而直接撂挑子反叛了。

李严弄巧成拙,最后这个烂摊子还是要诸葛亮来收。已经这样了,诸葛还能做什么?只能亡羊补牢『诛房诸子,徙其四弟於越巂,欲以安之』。一方面确实是试图安抚朱褒,另一方面也是用这种方式来政治切割李严和常房,表示惩罚连坐到此为止。因为史料太少,无法保证上述分析的可靠性,但是如果以上的分析为真的话,常房的儿子和兄弟可能只是李严的牺牲品罢了。所以常房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诸葛亮的污点还两说。

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到北伐中原前的这几年,所面临的形势之险恶,简直令人发指,处处都是亡国之象。外和魏国吴国都处在交战状态,内则丢失了一半的国土,实际控制区域只在汉中到成都周边这一小块地方。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诸葛亮居然能短短几年之内翻盘回来,修好吴国,平定南中,还能长期在陇西-祁山一带对魏国形成攻势,不得不说『天下奇才』这四个字确实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