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学期古诗蝉(小学生学古诗蝉)

《蝉》唐·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

一年级下学期古诗蝉(小学生学古诗蝉)(1)

注释

垂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开阔、稀疏。

:凭借。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的声音传得很远是因为它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本诗写蝉饮清露,栖(梧桐)高处,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寓意君子应像蝉一样居高而声远,从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

作者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政治家,[1]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执着且向学,年少时与兄长虞世基一起在著名文学家顾野王的门下读书,受学十多年,他勤奋努力精思不懈。他擅长写文章,曾师从著名文学家徐陵,徐陵也认为虞世南得到了自己的真髓。与他同郡的和尚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擅书法,虞世南拜智永为师,深得王羲之书法真传。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其代表作《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一年级下学期古诗蝉(小学生学古诗蝉)(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