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指挥战役纪录片(粟裕指挥歼敌5.6万人)

粟裕指挥战役纪录片(粟裕指挥歼敌5.6万人)(1)

在我国一直有着"逐鹿中原"的说法。这不但是因为中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战略腹地,更是因为中原地区乃是承接着我国南北的中枢地带。在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在完成"三大战役"的决战之前,最先交兵的就是中原地区。

1947年2月,在山东莱芜展开的"莱芜战役"可谓解放战争中的经典战例。华东野战军通过巧妙地运用"运动战",冲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南北合击的计划,歼敌5.6万人,活捉敌将李仙洲。

国民党军战败之后,时任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的王耀武说过一句话:"五万多人,三天就被消灭光,就是放五万头猪,叫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

战场上的胜负较量往往就在一线之间,当今天人们颂扬在"莱芜战役"中大显神威的华东野战军之时,可曾想过,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我军实则为一次"险胜"。晚年时的粟裕大将在回忆起当年"莱芜战役"时说:"莱芜战役我军被欧震逼得无可奈何,就连作战方案都修改了整整7次。"

粟裕指挥战役纪录片(粟裕指挥歼敌5.6万人)(2)

国民党军的南北夹击

从1946年底开始一直到1947年1月。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合并成为新的华东野战军。其下辖的步兵纵队就多达11个,另还有1个特种兵纵队。在之后的战斗中,我军接连取得胜利。

宿北、鲁南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得华东野战军的声名大振。可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接连的胜仗之后,华东野战军也到了不得不进行休整的时候了。

正因为如此,国民党高层料定华东野战军在接连的两次胜仗之后,必然已经是强弩之末。于是便制定了所谓的"鲁南会战"的计划。集中了23个整编师53个旅共31万人的兵力,企图将华东野战军主力困在临沂地区,迫使我军与之决战,将华东野战军的主力全部消灭在临沂地区。

当时国民党军采取的是南北合击的战略方针。从南面而来的则是徐州绥靖公署陈诚的部队。作为蒋介石的王牌部队,由南面而来的部队装备精良,几乎全部是美械装备。其总指挥为第十九兵团的司令欧震,更是国民党军中能征善战的一员儒将。北面的是国民党第二战区由王耀武挂帅的第46、第73、第12军3个军。

粟裕指挥战役纪录片(粟裕指挥歼敌5.6万人)(3)

南面来的部队集结了国民党军的大部分主力。能供欧震所调用的部队多达65个团。虽然在山东临沂我军也集结了约50多个团的兵力,但是两军装备悬殊巨大,若是在临沂战场上展开正面拼杀的话,无异于以卵击石。

所以,陈粟二人一开始便放弃了一开始死保临沂的想法,准备分兵包围欧震的南线部队,重点歼灭国民党南线进攻部队的两翼。

南线敌强,不可与之争锋

可与国民党军中的其他将领不同,欧震对于我军的作战方略十分熟悉。特别是我军擅长的'"分兵合围"那一套,更是早有研究。所以,欧震的南线进攻部队之间靠得很紧,部队的行军也是徐徐而进,部队之间相互照应,并没有那个部位特别突出。如此一来,华东野战军几乎不可能将南线的部队切割开来。

面对欧震的徐徐北进,华东野战军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善于利用军备优势的欧震,甚至都不主动出击,仅依靠远程火力与空军的优势,就已经大量地消耗华东野战军的有生力量。这对于陈粟二人而言,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粟裕指挥战役纪录片(粟裕指挥歼敌5.6万人)(4)

"打"和"走"的关系

毛主席曾说过:"存人弃地,人地皆存;存地弃人,人地皆弃"。所以我军向来善于运用运动战法,保存有生力量,相机歼敌。正确的处理好"打"和"走"的关系,也就正确的找到了应对战场上态势变化的症结之处。面对南线的强敌,华东野战军绝不可与之争锋

而唯一能突围的办法便是放弃死守临沂,向北突围,攻打军力相对薄弱的北线之敌。示形于南,决战于北。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陈粟两位华东野战军领导人开始了一系列诱敌措施。

第一,是在华东野战军主力撤出临沂之前,全军进行休整,摆出将要与南犯之敌决战的态势。并且派遣华东野战军的二纵南下,先打掉了敌军的郝鹏举部,同时让渤海军区的部队停止对于敌军的袭扰,改为积极备战。这样一来敌人更加坚信了华东野战军将要与之"决战南线"的想法。

粟裕指挥战役纪录片(粟裕指挥歼敌5.6万人)(5)

第二,是将我军的主力悄悄地北移,并且严密地封锁我军拉动的消息。为了迷惑南线之敌,我军还在临沂以南修筑了三道防线,并且留下第2、第3纵队在临沂以南佯动,作疑兵之态。

第三,是我军主动放弃临沂,以第1、第4、第6、第7、第8纵队于2月10日夜分三路秘密北移。同时派遣地方武装与民兵佯攻兖州,在运河上架上浮桥,作出我军即将西渡运河与晋察冀豫野战军会师的假象。

以上的部署中,第三点可谓是神来之笔。佯攻兖州,在运河上架设浮桥的举动掩盖了华东野战军北撤的真实意图。让陈诚误以为西渡黄河到河南与晋察冀豫野战军会师是我军在与之"南线决战"之后的预备方略。

于是陈诚下令,命令北线的王耀武部队抓紧向南推进,以配合北线的欧震部队对我军实施合围。而王耀武则是将国民党的第四十六军派往新泰,将李仙洲指挥七万余人跟进至莱芜、新泰、淄博一线。

粟裕指挥战役纪录片(粟裕指挥歼敌5.6万人)(6)

调动敌人,寻找战机

说起这第四十六军与李仙洲的七十三军的关系,其实十分微妙。七十三军乃是王耀武的嫡系亲儿子。所以面对陈诚的命令,王耀武一番权衡之后决定让四十六军先进入新泰一线,这样即便是情况有变做炮灰的也只是四十六军。

王耀武的龟缩不前,其实为华东野战军带来了一个困局。想要速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敌人拉动起来。如何做到这一点,就要利用敌军想要速战速决,吞下临沂的心理了。

我军在做好全面北线突围的部署之后,便将我军的战略意图有意识地暴露了一部分。原本大兵团的撤离想要完全隐秘行踪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如何有效的迷惑敌人,让敌人在分析敌情的过程中判断失误,这就是粟裕元帅的作战艺术了。

我军主动地撤出了临沂,欧震几乎没有花费多大的代价就将临沂收入囊中。同时派其部积极地向前推进,企图将我军歼灭在运河以西,并且将津浦线打通。这样一来南线的进攻就变成了三面围歼,只要北线的王耀武坚守阵线,那么华东野战军将被完完全全的包饺子了。

粟裕指挥战役纪录片(粟裕指挥歼敌5.6万人)(7)

相比较于欧震的强势,王耀武就要谨慎得多。因为手上的两个军共计也就7万余人的样子。王耀武知道,一旦华东野战军被围向北突击的话。那么以自己手中的7万余人应对华东野战军的20万人可想而知。王耀武不愧为沙场老将,敏锐的战场判断让其作出了准备将手中的两个军向后撤离坚守的想法。

事实上如果当时国民党军队与王耀武的想法一致,对我军实行"围三缺一"的方式,在不断地围歼中一步步消耗华东野战军的有生力量,那么最终华东野战军被消磨殆尽也只是时间问题。

可情况就在徐州绥靖公署主任陈诚的身上。陈诚认为华东野战军在经过宿北、鲁南等战役特别是涟水战役之后军力消耗甚大,想要与国军决战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唯一的可能就是强渡运河,向河南方向撤军。

于是陈诚命令王耀武的北线部队不得后撤,要在新泰、莱芜点上扎稳口袋阵,将华东野战军消灭在沂蒙山区一带。

粟裕指挥战役纪录片(粟裕指挥歼敌5.6万人)(8)

陈诚的部署正中粟裕下怀。粟裕将华东野战军部队悄悄地移动到了莱芜以西。这期间王耀武其实曾侦察到了粟裕将华东野战军部队集中到莱芜以西的动向。但是片刻的迟疑让其丧失了其保住七十三军唯一的机会。

当时王耀武也怀疑粟裕即将集中兵力对莱芜实施合围,于是便将李仙洲的先头部队从莱芜南部全部撤回到莱芜城。同时又将东北部第十二军从胶济线调出,向七十三军靠拢。来回的折腾,让部队十分疲惫。

原本就不属于王耀武嫡系的四十六军与十二军基本不听王耀武与李仙洲的指挥。王耀武调不动部队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当时的第四十三军的军长韩练成实际上也已经被我军策反。所以当李仙洲的部队在莱芜被围之后,其余两部也都是作壁上观,毫无增援的意思。

1947年2月20日凌晨,华东野战军的部队先是分兵强攻博山、锦阳关、口镇三个重要的战略要点。切断了七十三军与十二军的纽带。从莱芜向胶济、济南的通道全部封闭。李仙洲的部队彻底成为了一支孤军。而南线而来的欧震所部因为分兵在运河以西和津浦线上,所以也不能对李仙洲进行有效的支援。

粟裕指挥战役纪录片(粟裕指挥歼敌5.6万人)(9)

战斗从20日一直打到23日,李仙洲的七十三军六万多人被困在莱芜城中不能展开。华东野战军也几乎是将全部的火力倾泻到了莱芜城内,炮火的猛轰使得李仙洲部损失严重。最后李仙洲在企图向口镇方向突围的过程中被围歼。七十三军几乎被全数歼灭,李仙洲本人也成为了我军的俘虏。

此战过后,国民党军对华东野战军的南北合围之困已解。北线的国民党军队几乎消耗殆尽,北线的通道畅通无阻,华东野战军就此逃出生天。渤海、鲁中、胶东解放区也就此连成一片,稳定了山东解放区大局。

文/赵贺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