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学生为这个隐姓埋名的前辈创作感人漫画(浙大学生为这个隐姓埋名的前辈创作感人漫画)
2018-09-22 19:07 | 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
1960年,他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52年坚守罗布泊,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最后一次地下核试,前后45次参与核试验。
身患癌症的他,从确诊到去世的27天,拒绝手术坚持工作,直到无情的病魔带走他最后一息。
他就是藏身大漠四十载、为国铸“核盾”的林俊德。
9月20日,《新闻联播》播出了中央军委批准增加林俊德、张超为全军挂像英模的消息。
由此,全军挂像英模由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8位增至10位。
中国军队英雄烈士千千万,为何挂像英模仅十位?
看完林俊德的故事你就懂了……
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自确诊以来,为了利用有限的生命,继续工作,整理、汇集一项重大的科研发展的技术思路,他转院转病房,放弃手术放弃透析,拔掉胃管,拒绝休息。
甚至生命最后一天,他先后9次要求起床工作,3次打电话询问和指导科研工作,2次召集课题组成员布置后续任务,他说“不能躺下,躺下就起不来了”“躺着是病人,坐着就是正常人”。
藏身大漠四十载为国铸“核盾”
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的林俊德在几乎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凭着一腔热血和爱国热忱,一头扎进了科研。
1960年,年仅26岁的林俊德,担任首颗原子弹冲击波机测仪器研制小组组长,没有试验设备,没有技术资料,这个仅有3人的小组,仅凭美国、苏联少量解密核试验资料和公开刊物的常规武器试验测量文章,埋头研究。
1964年10月16日15时,罗布泊一声巨响,蘑菇云腾空而起。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将军向周恩来总理报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周总理在电话里谨慎地问:“怎么证明是核爆成功?”
现场指挥帐篷里顿时一片肃静。这时,程开甲带着26岁的林俊德匆匆赶到,说:“冲击波的数据已拿到,从记录的波形和计算的数据证明,这次爆炸是核爆炸。”
而测出这些重要数据之一的自主高科技,正是林俊德用自行车和闹钟等研制的钟表式压力自记仪。
1996年7月29日,中国成功进行了最后一次地下核实验,当晚,中国政府发表声明,郑重宣布: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从1964年到1996年,32年来,这是中国第45次核试验,也是林俊德参加的最后一次核试验!
在后来解密的视频中,林俊德激动地说:这是我们国家进行的一个伟大的事业,自己有幸在一辈子中,为这个工作做点自己微薄的贡献!
他的人品如激光一样,笔直明亮
暂停核试验后,林俊德带领他的团队,将工作重心转向重大国防科研尖端课题的研究,并创造出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他的学生说,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老师常年奔波在实验一线。
凡是重要实验,他都亲临现场,拍摄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这是他的专业需要,也是习惯。
即使年纪上了七十,在他的日程表里,搞研究、做实验、带学生…几乎占去所有时间,他一年只休息三天,大年初一、初二、初三。
正像他去世前曾说的:“咱们花钱不多,做事不少。咱讲创造性,讲实效,为国家负责。”
2012年,林俊德院士当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他用自己率直的品格和坚定的信仰化作一束至纯至强之光,为后人前进的道路指引着方向……
若没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定力,
若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
若没有一种甘于寂寞的情怀,
若没有一种为国奉献的信念,
怎能在艰难困苦之中,成就这样的伟业?
今天,请让我们记住林俊德这个名字,真心地对他说一声:谢谢!
(原标题《浙大学生为这个隐姓埋名的前辈创作感人漫画!中央军委批准他为全军挂像英模!》。见习编辑 钱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