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最美水上公路自驾游攻略(你不知道江西最美水上公路)
进入6月,迎来主汛期,江西有一个地方又成了网友们热刷的网红打卡地,这就是被称为“最美水上公路”的永吴公路大湖池段。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这条“水上公路”被比喻为仿若宫崎骏漫画里《千与千寻》中那个与海水连接在一起的经典童话画面。而当全国网友及一些自媒体平台自发宣传这条“水上公路”时,另一边来自江西的专家们却对此颇有微词,就“水上公路”的“美”发表了不同意见。为此,记者来到了因为鄱阳湖涨水目前已被封路的永吴公路,以及看到候鸟小镇吴城因为这条唯一的道路被封正成为一座孤岛。通过采访当地工作人员、生态专家,我们为读者揭开永吴公路“最美”背后的故事。
“水上公路”再现 专家发文有话说
“水上公路”是指连接永修县吴城镇的永吴公路大湖池段,全长5.05公里。每年6月至8月间的汛期,当鄱阳湖吴城水位达到18.67米,这条公路就会被水淹没,形成独特的“水上公路”。今年“水上公路”景观出现在6月6日,很多期待已久的网友当天一大早在听到大湖池段被水淹没之后,纷纷闻讯赶来。据当地人透露,那天有近万辆车聚集在快速通道上。只是在当天下午,永修县交通运输局和永修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就发布了《关于永修县吴城水上公路禁止通行的紧急通告》。
也是每年的这个时候,随手打开抖音或是其他网络社交平台,就会看到各种关于吴城这条“水上公路”的视频,汽车冲浪、人们成群结队地在水中嬉戏的各种打卡照片,配上“最美”两个字,不停地鼓动着大家快来打卡。6月11日,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胡斌华以“越过山”的网名发表了一篇文章《“最美水上公路”到底美不美?》。文章中,作者认为美在于这条公路处在中国最大淡水湖的自然保护区附近,鄱湖之水与鄱湖天空变幻莫测的色彩组合。人们赶来体验“水上公路”,水中有路,路天一色,行驶其中,溅起层叠的水花,好似飞驰在茫茫湖水中。
“水上公路”的“不美”则是它背后隐藏的危险。水中行驶本就有熄火的危险,想要享受水中飞驰的效果,则有着更大的交通隐患。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永吴公路大湖池段被水淹没的当天,相关部门就发布了封路通告。道路被封之后,只允许少量被批准的工程车、运送物资的大货车行驶在“水上公路”上,它们都是极小心地龟速行驶,以保证安全。
虽然“水上公路”被封了,但仍有不少从南昌及周边赶来的游客,其中有年轻夫妻带着还在襁褓中的幼儿,有年轻情侣以及白头发的老人。他们有的漫步在“水上公路”旁边的人行栈道上感受湖水风光,但更多人是打着赤脚信步于“水上公路”,体验与湖水亲近的感受。但在“越过山”的文章中提醒道,“如果光脚行走在水路之上,会有感染血吸虫病的风险。”记者去永吴公路的那天,手机也接到了电信发来的关于“江西血防温馨提醒”的短信,被告知“请勿接触湖水,以免感染血吸虫”。
公路被淹形成奇特景观 居民生活受困
对于“水上公路”,有不少网友以为这是当地专门修建的一条利用鄱阳湖水制造出来的景观路。人们在感叹视频里汽车冲浪的刺激时,也会发出各种疑问,比如“这条路长期泡着会不会有问题”“路坏了怎么修”“对湖水有没有污染”等等。
永吴公路大湖池段因涨水被封,路的尽头就是江西历史上的四大名镇之一,如今被称为候鸟小镇的吴城。每年的这个时候,吴城因为这条唯一的公路变成“水上公路”而不能正常通行,便成了一座孤岛。此时要进吴城的人,只能坐定时接送的渡船。6月15日,记者专程驱车来到“水上公路”,被湖水淹没的路段前设有禁止通行的公告,工作人员现场维持着秩序。所有要进吴城的人必须要将车辆停在旁边旅游服务站的停车场内,然后来到“水上公路”旁坐渡船,一天约有7趟船往返。
上月底,中央文明办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江西鄱阳湖保护区基层巡护员王小龙榜上有名。他是土生土长的吴城人,喝着鄱阳湖的水长大,在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吴城保护站工作了36年,徒步巡湖4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0圈。正是平时工作中爱带着相机拍鸟和鄱阳湖美景的他,曾第一个拍下和“发现”了这条“水上公路”的风光。
他告诉记者,吴城以前就是一个孤岛,早年从南昌到吴城坐船需花上6个小时。20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请人在大湖池段筑起了一条土坝路,路下建有4个涵管,慢慢地吴城人冬天出行就靠这条土坝路。因为路是土做的,王小龙说一旦下雨极其难走,“路面泥泞,整条路被车轧得好似铁轨一样,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
2013年11月下旬,永吴公路大湖池段全路段双向开通,这段公路正是在土坝路的基础上加高修建而成。2014年7月23日,鄱阳湖汛期来临,湖水淹过公路,首次为人们呈现出“水上公路”的景观。慢慢地,网友就把这条路称为“中国最美水上公路”,人们纷纷驾着汽车前来体验水中冲浪。2020年,紧邻着“水上公路”又修建了人行栈道,方便更多游人可以徒步在“水上公路”旁,感受鄱阳湖美景。
只是,永吴公路大湖池段每年约有两个月被淹成为“水上公路”,在摄影师和普通观众眼里,被淹的“水上公路”画面很奇特很美丽,但对居住在吴城镇的居民来说,是影响生产生活、交通阻断的时期,用当地人的话说,“这个时期连病都不敢生”。所以,这种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美”让专家表示实在不敢恭维。每年汛期过后,政府部门都要对被水浸泡的公路进行安全维修;每年洪水冲来的垃圾堆满在旁边的行人栈道上,也要专门请环卫工人清理。
丹顶鹤被当成白鹤 关于鄱阳湖的“美丽错误”
鄱阳湖里的一条公路因为涨水被淹而称为“水上公路”,算是一个美丽的“误解”。对于我国极其重要的淡水湖泊,对江西更为重要的鄱阳湖,专家认为,其实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这些年在认识上存在着种种误区。
例如,鄱阳湖是指湖体4070~5100平方公里的范围,鄱阳湖保护区仅为224平方公里或557平方公里,即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4平方公里,或者也包括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33平方公里。这两个保护区范围的557平方公里鄱阳湖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约占鄱阳湖面积的14%。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准确地讲应该是“有时候”。专家将鄱阳湖比喻为一个大脸盆,里面有好多小碗(秋子湖),当夏天丰水期来临,鄱阳湖碧波万顷,就像汪洋大海,这时里面的“小碗”是看不见的。而在冬天枯水期,鄱阳湖的水面缩小至500平方公里左右,有一年甚至只有146平方公里,此时“大脸盆”里的“小碗”就露出来了,它们是开满野花的滩涂、停满水鸟的堑秋湖、摇曳芦荻的草洲。这个时期的鄱阳湖也就成了候鸟的天堂。
在每年众多来到鄱阳湖的候鸟中,白鹭一部分是夏候鸟,一部分是留鸟,其中最典型的东方白鹳大部分为冬候鸟,有一部分是停留在江西繁殖,但是数量不多。因为它们筑巢的条件较为苛刻,必须选择在大树上,巢的直径有1.5米到2米多。包括白鹤也并不是全部在冬天过后都飞往西伯利亚繁殖。“今年极少数的白鹤也没有北迁,有的是受伤的个体,可能有一些是不参与繁殖的亚成体。”获得2019年中国生态学学会首届突出贡献奖、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戴年华表示,发现这些现象,是现在的研究手段多了,参与调查研究的人员也多了,对于鸟类研究的发现就越来越丰富,“但这些现象有时却被错误地宣传为候鸟变‘留鸟’”。
白鹤是江西的省鸟,当它站立时,其全身的羽毛看上去皆为白色,只有展翅高飞时,两翅尖端的黑色初级飞羽才显露出来,就好像我们衣服的袖口位置,因此白鹤也称为“黑袖鹤”。但在鄱阳湖区一些宣传鸟的户外牌上甚至有的官方宣传片上,居然都有把丹顶鹤误当作了白鹤的情况,这很让专家啼笑皆非。丹顶鹤站立时,颈部和尾部均为黑色,飞翔时翅膀的黑色位置也与白鹤有着明显区别。
近年来,因为生态问题备受重视,所以当发现大群白鹭集群繁殖时,通常会以此判断我们的生态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戴年华表示,这是不科学的判断。白鹭确实是我们身边重要的湿地环境标杆,通过了解它们,可以了解一系列与它们相关生物甚至是污染物质的变动情况,但绝不该因为发现大群的白鹭活动行为就断定生态恢复。专家认为,评价鄱阳湖生态,不是简单的鸟多与鸟少,鸟的数量增加可以表示是大家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
关于评估鄱阳湖生态,戴年华认为是需要全方位地系统看待。他很早就提出鄱阳湖的生态包括水、草(代表植物)、鱼(代表水生动物,包括江豚)、鸟(焦点物种、有显示度物种、博眼球物种),以及人与湖(生态系统)之间关系,需要系统统筹和科学关注,其中每个因素都不能少。生态的好坏需要多因素综合评价。
候鸟小镇建设高大上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是真美丽
2019年12月,吴城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首个“中国候鸟小镇”称号。王小龙告诉记者,那是2016年他去东北拍鸟,看见当地有两个“白鹤之乡”,这让他多少有些“不服”。“白鹤在那里只停留一个月,在鄱阳湖的时间长达5个月,我们却不是白鹤之乡。”回来之后,他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了情况,之后吴城就开始积极进行相关申报工作。
如今因为“候鸟小镇”的名号,吴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巍峨壮观的鄱阳湖生态文明展示中心被设计得美轮美奂,空中俯瞰好似一只展翅飞翔的白鹤,夜晚的灯光更让这只“白鹤”绚丽而栩栩如生。据说灯光的颜色、亮度是由专家专门设计,保证了对鸟类不具“刺眼”性。旁边是五星级国际酒店,还有正在建设中的仿古古镇镇区。吴城的环城公路也做得极其漂亮,有两旁被竹林掩盖只见蔚蓝天空的蜿蜒道路,透出浓浓的神秘感,让人浮想联翩,环湖路上一眼望不尽的鄱阳湖水让你心旷神怡。环镇公路四通八达,可以到达被做成鸟巢、鸟蛋等各种形状设计得高大上的观鸟台。
但与这些快马加鞭的建设形成反差的是,越变越美越趋向国际化风格的这座“候鸟小镇”却没有因此兴旺起来。曾经是赣商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吴城仍因“水上公路”交通不便,人口还在日益减少。王小龙告诉记者,他热爱吴城,希望家乡能打好候鸟这张牌,做大做强旅游业。
戴年华表示,对于鄱阳湖,生态专家现在也已经改变思维,学会换位思考,不要简单地说“不”,而要多说“怎么办”,才能真正做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例如在经常出外考察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观鸟经济原来是很大的产业,属于高端消费,“观鸟不仅要购买望远镜等观鸟设备和户外用品,还包括吃住行的消费”。
真正热爱观鸟的人,是通过鸟类了解大自然来陶冶情操。大都市里的人也常会通过观鸟缓解平日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达到减压的效果。因此观鸟延展出一个巨大的产业。比如在观鸟前,人们要先认识鸟,需要阅读各种相关的工具书。中国最早的一本观鸟手册名为《中国鸟类野外手册》。观鸟前,人们通常还要接受相应的培训,学会如何观鸟,培训的入门方法是从城市观鸟开始,有专家指导观鸟的正确方法,教你在看鸟的时候应该怎样仔细观察,鸟在什么样的环境、在干什么、吃什么东西。“掌握了方法后再到野外观鸟就很容易上瘾,通过观鸟人们也会爱上大自然。”
比如当人们来到候鸟小镇吴城,这里还可以有关于观鸟的各种周边产品。如印着白鹤的服装、胸针、胸贴,各种候鸟的样子可以制作成项链、耳环,“当人们随时随地穿着、戴着印有白鹤的各种东西时,至少大家从此就认识了白鹤,再也不会分不清白鹤和丹顶鹤了。”
观鸟也不是像现在我们很多人那样,来到鄱阳湖区只是简单地看一下,惊叹声“哇,好多的鸟呀”,然后吃个中饭就回去了。“观鸟在一些地方也叫赏鸟,是要看到并记录到鸟的种类,他们来了基本上是要住的,有时要住上一个星期,这样客人就留下来了。”
戴年华透露,2016年开始,有个来自上海的教育机构每年春节前都会组织全国各地的孩子来鄱阳湖进行观鸟和观江豚研学。他们会邀请江西的专家陪同观鸟观江豚考察鄱阳湖,给孩子们讲解鄱阳湖的生态知识,孩子们白天观鸟,晚上还有本地高校的在校研究生给孩子们上课。通过观鸟观江豚研学,让孩子们开拓思想,学会科学思维。这些小朋友一年四季的假期都会到全国各地去研学旅游,接触过他们的专家感叹,“这些小朋友的素质很高,能力也很强”。
在来到吴城的观鸟台时,记者刚一走近,四处草丛里就纷纷飞出野鸭和小鸟,扑腾着远去。如果吴城的观鸟经济发展起来了,当游客越来越多时,会不会鸟又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对此,戴年华解释,鸟具有不良行为记忆,当鸟被人惊吓后再看到人时就会因为害怕而远离我们,如果我们观鸟时不去惊扰它,慢慢地鸟也就不会怕人了,人也可以慢慢地不断跟鸟拉近距离。“什么地方人与鸟之间的距离最近,就说明这个地方的生态保护意识最强。”
鄱阳湖是多变的湖,不同的水位有不同的景观,鄱阳湖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也因为湖泊的千姿百态,而有着区域和时间(季节)之分。因此,鄱阳湖的观鸟经济可以做得更细化和活跃。戴年华强调,生态保护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极端环保主义,让生态保护区的居民因为生态的发展而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才能增强人们自觉保护生态的意识,才会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好。因此,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将鄱阳湖的生态优势可持续地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湖区人民享受保护生态带来的福祉,是生态人共同努力的目标。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 图/王小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