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永远最可爱的老鼠(与人类文明一路同行)
与人类相伴最多的哺乳类动物是哪个呢?猫?狗?牛?羊?都不是,老鼠才是一直和我们相爱相杀的物种。
自古以来,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老鼠,它们啃食存粮、毁伤建筑、传播病菌,可以说是人人喊打。人们想尽各种办法消灭老鼠,但是都没有彻底成功。为什么老鼠那么难以消灭?老鼠能不能彻底消失?
生活在黑暗中的老鼠,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图源/Pexels
上天入地的老鼠,最早与人类相伴的动物我们平时所说的“老鼠”,指的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动物,大约有450种。这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人们曾在距今5500万年前的北美地层中发现了最早的鼠类化石——副鼠。
在印象中,老鼠常常栖息在地洞里,在城市阴暗的排水沟钻来钻去。实际上,老鼠几乎可以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生存,从寒冷的冻原到炎热的沙漠都有它的分布。2020年,科学家在南美洲的尤耶亚科火山6705.6米的区域发现并捕获了一只黄背叶耳鼠,打破了迄今为止记录到的哺乳动物栖息地海拔的世界纪录。如今,除了南极大陆和个别极其偏僻的海岛,全世界都有老鼠的踪影。
在尤耶亚科火山发现的老鼠被称为全世界住得最高的哺乳动物。摄影/Matthew Farson
为了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老鼠进化出强悍的生存能力。虽然老鼠的体长只有8~30厘米左右,但是会的技能很多——打洞、游泳、潜水、在垂直的墙面上攀爬,因此能够在不同的地形生活;它们对气温的耐受能力也很高,实验室环境下,无论是-20℃的低温还是40℃的高温都能存活,因此能在地球不同的纬度带生存;繁殖能力也很强,例如褐家鼠的妊娠时间为21天左右,每年产2-4胎,胎仔数为8-10,而且幼鼠出生一周即可独立生存,存活率十分高,因此当你见到一只老鼠的时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生生不息”的巨大家族。
一对老鼠每次可以生育8-10只小老鼠。供图/图虫创意
绝大部分的老鼠是素食主义者,以植物为主食。大约在9000年前,人类成功驯化了植物,开始进行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农业的大发展带来了谷类的大规模种植和储存,使得老鼠开始向人类聚居地聚集,成为最早与人类生活相伴的动物之一。
近年来,随着现代城市群的发展,越来越多老鼠以人类废弃的食物为生,并出现了肉杂食性倾向,同时,充足的食物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老鼠种群的扩张。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目前世界上约有170多亿只老鼠,约为全人类人口数的3倍多。
毫无疑问,老鼠是这个星球上最顽强的生物类群之一。
在印度的城市中,老鼠成群结队,四处觅食。图源/pixabay
隐秘的老鼠:粮食、破坏与病菌人们对毛茸茸的小动物总有神奇的喜爱之情,例如猫、狗、老虎、大熊猫等,但是对待老鼠的态度却十分复杂。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里,老鼠一代代繁殖、生长、扩散,最终演变成人类生活中的一大害。为什么老鼠不受欢迎?
与人抢食是首要原因。人类曾有长达250万年的时间靠采集及狩猎维生,野果、大中型哺乳动物是主要的食物来源,身形娇小、行动迅捷难以捕获的老鼠还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大约公元前9500年~公元前8500年,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从采集狩猎、不停迁徙逐渐转变成定居生活,靠耕种农业维生,开始以种植的小麦、稻米、玉米、马铃薯、小米和大麦等为生。而老鼠刚好也对这些植物趋之若鹜,人鼠之间的粮食之争由此开启。
老鼠的食性很杂,爱吃的东西很多,特别青睐谷物类食物如玉米、小麦、稻米。图源/ pixabay
虽然老鼠的体积小,但是它十分能吃。据统计,老鼠每天能吃掉相当于本身体重1/5到1/10的食物。而且由于繁殖能力强,只要有充足的食物,老鼠就能繁殖出数量庞大的子子孙孙,因此在争夺粮食上毫不逊色于人。古人就在《诗·魏风·硕鼠》感叹:“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有人统计过,一只老鼠在粮仓里居住1年,可以吃掉10~15公斤的谷物,同时排泄出2万到3万粒鼠粪,污毁40公斤粮食。直到现在,全世界因鼠害每年减产粮食估计达5000万吨,足够1.5亿人吃一年。
住进粮仓的老鼠简直到了天堂,有大量的食物任吃。供图/图虫创意
属于啮齿动物的老鼠,拥有不断生长的门齿。这原本是老鼠为了解决坚硬食物对牙齿的磨损进化出来的功能,但是在人类社会中,老鼠进食大量软质的食物,如小麦、水稻等,使得门齿的磨损大为减缓,不得不寻求其它更硬的磨牙替代品。与人类“同居”的老鼠就迷恋上啃咬建筑、家具和电线。例如在美国,工业停电有15%至20%是老鼠咬坏电缆或钻入变压器中造成的。
在自然环境中,老鼠为了逃避猫头鹰、猫、隼等天敌,往往选择在地下打洞生存,储存大量食物,而且洞穴出口四通八达,方便逃生或寻找食物,造成的破坏十分让人头疼。例如在内蒙古,由于老鼠数量过多,在地下打洞后破坏地表,使得当地不少草地退化,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影响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发展。
为了磨牙,老鼠甚至会放弃食物,专挑木头、电线下嘴。供图/图虫创意
更令人恐惧的是,老鼠还会传播疾病,包括常见的有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兔热病、恙虫病等多种传染病,可以说是人类最致命的动物杀手之一。
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在老鼠和跳蚤间传播,能够人畜共通的烈性传染病。科学家研究发现,约5000年前鼠疫杆菌诞生,寄生在老鼠身上,由于缺乏传播载体,并未能传染到人的身上。直到公元6世纪,在中亚地区的某个自然疫源地,鼠疫杆菌变异出强传染性。当跳蚤叮咬携带病菌的老鼠,它也会成为携带者,然后通过叮咬传到人类身上。如此反复,老鼠、跳蚤和人类之间形成了庞大的病菌传播链条。
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跳蚤,有时候会转移到人体,并且带来了各种病菌。供图/图虫创意
人类之间的贸易交往日益频繁,携带病菌的老鼠也跟随着人类的脚步不断扩散。源自亚洲草原的褐家鼠,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向东西方分别散布;印度次大陆上的黑家鼠,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抵达欧洲;而太平洋海岛上的波利尼西亚鼠,随着人类航运的发展到达了各个海岛上……原本集中在某些地区的鼠疫,也开始席卷越来越多的地区。
从公元541年开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记载的鼠疫在地中海地区大规模爆发,肆虐近200年夺去近1亿人的生命;到了13世纪,鼠疫在欧洲卷土重来,老鼠在意大利沿着商船与货品在欧亚大陆畅行无阻,瘟疫也随之而来,整个欧洲死亡人数约2000万,中东地区人口更是消减了三分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有史以来死于鼠传疾病的人数,远远超过历次大型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
▲肆虐欧洲的鼠疫,最初的症状是腹股沟或腋下有肿块,皮肤出现青黑色的斑块,因此在当时被称为“黑死病”。图源/ wikipedia
除了鼠疫杆菌,老鼠体内还有大量的寄生虫与病毒,其中马蝇幼虫感染人类后会寄生在皮肤之下;鼠肺线虫会引发脑膜炎;还有绦虫、巴尔通氏体等都能感染人类。老鼠体内的汉坦病毒,与埃博拉病毒类似,感染人体后会引发严重的出血热,死亡率超过超过50%。如果与老鼠有亲密接触,比如被老鼠咬伤,食物被排泄物污染,都有可能被这些病原体入侵。
此外,老鼠的过度繁殖也会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海岛,老鼠大量啃食原有植物,造成了植被严重损坏,例如在南太平洋复活节岛,随人类而来的老鼠吃掉了大量棕榈种子,给棕榈树的生存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当植物紧缺时,老鼠开始向肉食性转变,捕杀鸟类,食用鸟蛋,加速了当地鸟类的死亡,成为可怕的生态杀手。
当老鼠吃掉了海岛上的植物,就会对其它动物发起攻击。此图中老鼠正在围攻鸟类。摄影/RSPB Ben Dillley
真的能彻底消灭老鼠吗?为了消灭老鼠,人们总是各出奇招,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捕杀。我国解放后的“除四害”运动,老鼠就被列为四害之首;1987年,印度尼西亚西部地区也曾颁布过“老鼠”法规,农民每耕作1公顷稻田,必须缴纳75只老鼠作为税金。人们堵洞、掘地、水淹、放置老鼠夹,大量扑杀老鼠。
人类也试着用大规模的投毒计划来消灭老鼠。譬如砒霜、马钱子碱和氯硅宁,就是古代常用的“耗子药”。1944年,人们使用双香豆素作为靶向性抗凝血类药剂——杀鼠灵,并在全球进行推广,进一步加强了消灭老鼠的能力。2018年5月,南极洲附近的南乔治亚岛上,人们开展灭鼠行动,在39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用直升飞机投放300吨毒药,力图灭掉这个岛上的所有老鼠。
城市开展毒杀老鼠计划后,一只老鼠在清晨横尸街头。图源/ pixabay
不过,物理与化学两种方法只能在短时间内杀灭老鼠,却无法彻底根绝鼠患。老鼠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庞大的基数,迅速进化出一套新的机制应对人类。科学家发现,老鼠拥有有比狗更敏感的嗅觉,可以辨别几千种气味的嗅觉,当一只老鼠被毒死后,剩下的老鼠会记住这个味道,并且在其它毒药上撒尿,避免同类进食。人类捕杀老鼠后,剩下的老鼠会再次繁殖,只要环境合适,一对老鼠就能繁衍出6代老鼠,生下的老鼠也会继续繁殖,整个种群爆发指数式增长。
人类对环境的改变也在无意中助长了老鼠的繁殖。随着城市的增多,各种地下管道、涵道和楼房地下室成为了老鼠的天堂,街道上堆积着大量的废弃食物,便于老鼠出门觅食。
曾有人在国外的地铁拍到一只老鼠拖着一大片披萨回窝。图源/网络
同时,城市化进程大量减少了本地蛇类、鸟类等老鼠天敌的数量。在自然环境中,一只猫头鹰在5个月的时间内能捕食315只野鼠;成年鹰4个月可以捕食500多只老鼠,黄鼠狼一年能捕食2000多只老鼠,蛇每年也能捕食100多只老鼠。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老鼠再无天敌之忧,仅凭人类难以应对猖獗的鼠患。
从生物角度上看,人类无法彻底灭绝老鼠。不过,假设人类有能力灭绝老鼠,就真的可以放心大胆地去行动了吗?老鼠真的对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都毫无贡献吗?
猫头鹰不仅长得像猫,在捕食老鼠的能力上也毫不逊色于猫。供图/图虫创意
事实上,老鼠的存在也是维持食物链的重要一环。老鼠在大自然中的分布区域广,数量多且肉质营养丰富,是其它肉食性动物重要的食物来源。一旦老鼠全部灭绝,黄鼬、蛇类、鹰、狐狸等生物也会因缺少食物而灭绝,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
从人类社会角度上看,老鼠也在科研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在近代医学发展中,人们发现老鼠是最优良的实验动物。老鼠的繁殖速度快,而且与人类基因相似度高达90%以上,个体小,便于实验操作和管理,而且廉价易得。从实用性、经济性来看,老鼠的实验应用途径远高于其它动物。
实验动物主要从鼠类中培育并优先选用,老鼠为人类科研作出巨大贡献。供图/图虫创意
老鼠的种类达450种,其中小鼠、大鼠就被人们选为实验所用。如果人为地让老鼠连续近亲繁殖20代以上,那么就能产生出基因背景几乎一模一样的后代——这就是所谓的“近交系”了。1921年,哈佛大学大量培育近交系小鼠,其中编号为C57的近交系成功延续下来,成为了世界上用途最广泛的实验对象。
目前,全世界各大科研机构中饲养着数以亿计的老鼠,仅仅在我国,老鼠就占实验动物总用量的95%以上,可用作药物实验、疾病模型研究、基因测序等方面。从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研究项目来看,2014年的“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2007年的马丁·埃文斯和2012年的山中伸弥对于“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1975年的“逆转录酶”、1980年的“组织相容性基因”、1984年的“单克隆抗体”、1996年的“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等卓越发现,都是利用老鼠作为实验对象取得的。
此外,老鼠还能成为人类进行生理和遗传学测试的重要替代品:1998年,小鼠被成功克隆,成为了继绵羊之后人类成功克隆的第2种哺乳动物;2019年,40只基因修饰老鼠搭乘由SpaceX猎鹰9号火箭发射的龙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科学家希望借助它们搞清楚如何减缓微重力环境下肌肉和骨骼的流失。
NASA分享了精心挑选的一批实验鼠在国际空间站失重环境下的情景反应。图源/NASA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物资变得充足,对老鼠的态度也开始发生改变,部分老鼠凭借出众的颜值脱颖而出,成为一种家庭宠物,有关于老鼠的动画与连续剧也被创造出来,例如迪士尼的标志米老鼠、皮克斯出品动画电影《美食总动员》系列。在这些文艺作品中,老鼠也有着代表童心与天真的一面。
这就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老鼠依附人类共生,又与人类保持距离——它们是令人厌恶的粮食盗贼,但又是与人类朝夕相处的哺乳动物之一,与人类一起浪迹天涯;它们是病菌的携带者,曾经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但是人类又利用它们研发了药物与疗法,拯救了更多生命;它们被人类喊打喊杀,但是人类又在无意中打造了最适合的生存环境,帮助它们种群的扩散与增长……老鼠勾起了人类的厌恶、恐惧之情,却一直与人类文明同行,甚至在不经意间影响人类文明。
千百年来,人类驯化了植物,带来了粮食;驯化了猪、牛、羊,带来了家畜;驯化了猫、狗,带来了宠物。但哪怕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依然难以平衡人与老鼠之间的关系。或许人类不能完全消灭老鼠,本就是自然最基本的平衡之道。
老鼠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虽然在人类社会的名声不太好,但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图源/pixabay
参考资料
·郑智民,姜志宽,陈安国 .啮齿动物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韩崇选,王显车,杨学军 .鼠的发生历史与变迁[J].陕西林业科技,2003,000(002):62-65.
· 中国科学院.《千姿百态的食物链之:老鼠何以越打越多?》
cas/kxcb/kpwz/201210/t20121016_3659260.shtml
·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为何给老鼠立纪念碑?》
cas/kx/kpwz/201701/t20170123_4589349.shtml
·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世界卫生组织:鼠传疾病死亡人数远超战争》
cpca/site/content/7364.html
- END - 资料来源丨中国科学院 世界卫生组织版权声明:本文图文版权归“国家全景地理”及《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国家全景地理”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