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的寓意(从镜像语言象征意义)
表面美好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虚伪,这是以真实与虚伪为两极的生命探讨@木兰说博物
高分影片《楚门的世界》诞生于 1998 年,它是在美国真人秀节目风起云涌的背景下,由著名导演彼得·威尔执导,知名影星金·凯瑞主演的一部黑色幽默影片。在豆瓣上,有 514751 人对《楚门的世界》进行评价,总体评分高达 9.1 分,根据算法统计,它好于 98% 的剧情片,好于 99% 科幻片。
楚门·伯班克,一个“平淡无奇”的中年男人。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个叫桃源镇的小城,是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有妻、有房、有车还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过着似乎与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 30 岁这年,死去的父亲突然露面,让他发现生活中处处透着诡异,渐渐发现家附近的路上每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车反复来往,跟踪自称是护士并且每天都去医院工作的妻子竟然不是护士,让楚门感觉着他的生活是那么的不真实。
最后楚门驾船撞到海边高墙的时候才发现,桃源镇不过是一个巨大的片场,原来一切都是假的。过去 30 年的每一秒、每个角落都有数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除了他是真实的,身边所有的人都是演员,而他的生活,是一场名为“楚门的世界”的真人秀。
在我看来,从被限制到反抗最终鼓起勇气争取做自己。从一个中规中矩到勇敢追求的独立人,楚门的经历其实是向所有人表达发现自己,重塑世界观的意识觉醒。楚门逃离了被控制的舞台,打开了通向未知的现实之门。与其说片尾留给观众的是一个光明的尾巴,不如说它仍然留给观众一些疑虑,真正的现实又是什么?
如果仅从故事内容解读此片,我想很难深刻领会这部佳片的真正魅力所在。因此,本文将从''镜像语言的呈现、事物的象征意义、环境的呈现方式”这三个方面,从微观到宏观来为大家进行深度解读:
- 镜像语言的呈现:影片画面用多个主体视角,衬托出了导演鲜明的反乌托邦式思想倾向
- 事物的象征意义:片场、摄像机、周围人物都极具深刻的象征含义,值得深思
- 环境的呈现方式:独具特色的小镇设定,去除安定详和的背后,更彰显出独立男性做出选择的艰难
01、镜像语言的呈现:影片画面用多个主体视角,表面是在衬托楚门的安定生活,其实也是在传达导演鲜明的反乌托邦式思想倾向
作为一位观影者,看完《楚门的世界》后我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思想与灵魂的撞击。虽然男主活一个虚幻的世界里,但是他是一个真实的人。表面上,楚门的不满来自广告脸的妻子,一成不变的生活。但深层次是对权力构造下的不满。
楚门为了自己年青时的梦想,为了自己的真爱。他在这些压抑中控诉和挣扎。这种控诉的多主体镜像语言与画面,我们能从很多细节中看出来:
① 上帝视角下的人生: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绝对控制,渲染了压抑的气氛
导演克里斯托弗在这个人造的小镇上,架设了 5000 多个隐形摄像头,以此记录楚门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在这档全球瞩目的真人秀里,主演的父亲,母亲,朋友,妻子,同事,甚至街上的路人全部都是演员,他们和全世界的观众一起观看着楚门的个人秀表演。
在大如穹庐的摄影棚中,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反映的镜像,代表着凝视、偷窥和控制。节目导演克里斯托弗以“上帝视角”,以绝对权利调控着楚门及桃源镇的一切。
另一方面,配合楚门出演的演员们则是名副其实的被控制者,他们的不幸来源其每天程序化的生活以及对于外界控制心甘情愿的承受。表演是谋生的工具亦是生活的全部,在情感与利益的碰撞中如何选择成为观影者探讨的人生命题。《楚门秀》的配角与自己生活的主角这一双重身份使每个演员身上承担着一种不可明说的复杂情感和身份障碍。
在我看来,就楚门而言,他是极为矛盾的典型个体,他被安排与限制的人生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然而他不甘受支配与操控的反抗亦扭转了他的悲剧色彩。毫无疑问,楚门是现实中每一个人的缩影,他所面临的控制与操纵、隐忍与反抗亦是每一个社会人所面临的真实处境。
② 娱乐至死的观众:社交媒体直播视角下被裹挟的人生,映射出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
在其著名的《娱乐至死》一书中写道:“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电影以戏中戏的表现形式,讲述着主角楚门的一生。剧中的观众每天都会观看“楚门的世界”的 24 小时直播,甚至在吃饭,洗澡,工作,睡觉时都会看。
按部就班的群众演员以及片中痴迷直播的《楚门的世界》观众,他们每个人都是控制与被控制,主动与反抗的代表,他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在完成故事讲述的同时也映射着社会的多变和人性的复杂。
这恰恰映射了我们的如今的生活,就像我们真实世界中的真人秀节目及网络视频直播。在片子最后,观众为楚门的逃离成功欢呼雀跃之后,两个保安用极其平淡与无所谓的态度更换了频道。
在我看来,是导演借此向观众表达一个普世的道理,即便多么强烈的窥探欲和同理心,别人的生活终究与自己无关,人们最关注的往往还是自己。
这部影片也在完成对自我情感宣泄与表达的同时更多地引导着观众去思考自我人生与命运的种种可能。为别人而活,受别人控制看似是这群演员的真实写照实则映射出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
③ 新媒体操纵与监视的呈现,画地为牢让众生无法摆脱的尴尬境地
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媒体成为社会的万能工具,任何人在媒体的操纵与监视下别无选择更无处可逃,影片中楚门的不幸在于其被操纵与监视的尴尬处境,亦在于时代下新媒体的全球化和人们与生俱来的原始窥视心理。
片中设置的桃源镇是一个小型的真实世界,楚门就是每一个社会人的缩影。人人在自己所处的世界里以一种不自觉的方式被动的接受着外界媒介所强加于自己的一切信息,促使个人的意识和命运在无形之中发生着不自知的变化。
影片中导演在桃源镇为楚门专门设置的数千台隐形摄像机一样,媒体时代中的我们其实也正处于这样一种被监视的状态,人人身处其中却不自知,人人别无选择却又无处可逃,这是众生普遍的生存状态,也是众生无法摆脱的尴尬境地。
在我看来,我们每一个人就和《楚门秀》中的主角一样,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可是却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我们常常以一种被动的方式在现实的世界里过着自己虚假的生活,看似为自己而活实际上是在无意识的过程中受到别人意识的影响——画地为牢。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将人们的窥视心理无限放大,所有人都在对别人的生活品头论足,却对自己的人生却无知所措。这种窥视来源于人们对内心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恐惧,从别人悲惨的生活中寻求些许安慰,也从别人的欢乐中影射自己的生活。
02、事物的象征意义:片场、摄像机、周围人物都极具深刻的象征含义,值得深思
本片最大的象征含义,就是楚门那些看起来真实的生活轨迹,其实是全世界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所有人都知道楚门,除了楚门自己。
《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虚假世界带给楚门的认知,让楚门认为虚假世界就是真实世界,这种认知之所以难被识破,极具欺骗性,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 “片场"其实是制造真实感的道具
楚门生活的桃源镇是一个充满和谐友善、碧海蓝天的的世外桃源,这里充满了美好与光明。片场模仿了一个真实小镇环境,有医院、学校、公司、客运部门等等,甚至每天的日出日落和四季变化,都被电脑程序精准地操控着。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接受采访的节目导演克里斯托弗,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至今楚门还不知道,自己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他回答说:“我们都接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就是这么简单。”面前的“现实”之所以易于令人信服,在于它触手可及地贴切人的感官,人们往往会将真实感,误以为真实存在。
在我看来,从楚门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被剥夺了与外界的联系,从某种层面上讲,他就是“桃花镇”中的原住民,所以他面对的世界原本来就是这样的。楚门对于外界的一切信息,在认知层面都是无法证实和证伪的。
就像哲学家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所说的:我们认知的对象,是感觉后的对象,至于对象本身是什么样的,我们完全不知。
也就是说,只要视觉、触觉等感官让你觉得某件事情 100% 真实存在,那么你就不会产生质疑。
② 摄像机让事物常态化,让人认知被动化
剧中摄像机无处不在,没有剧本,没有彩排,24 小时,365 天,随时窥探楚门的生活,然后再通过卫星转播实时地出现在全球的观众面前。
这种令人沉醉的消遣娱乐方式,用源源不断的感官刺激拉拢着观众的注意力,占用人们大量的生活时间,让其在不知不觉间形成常态化的认知,且丧失了主动思考的能力。
“桃源镇”的片场,每天早上,楚门出门都重复说同一句话,连邻居大叔的狗每天都是常规化的动作。楚门的公司,每一个人都在他出现后,才开始真正地工作。他家附近的路上,每天都有相同的人拿着鲜花和车来回反复。这些熟悉的现象,让楚门和其他围着他转的演员,都产生了认知惰性。
生命最容易被埋葬在熟悉的环境中。当人过于依赖自己生活的小圈子时,一成不变的重复的行为,看似越来越熟练,其实已经变麻木了,思维开始僵硬、灵魂便会开始变得黯淡。在不能重来的人生中,勇于跳出自己的小圈子,去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感,才能体会精彩的人生。
③ 周围事物是视野边界狭隘局限的原因
人们是靠认知了解事物,改变事物。 我们人生格局里藏着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的人。世界可以无限大,格局的边界视乎我们的视野之所及。
而影片中楚门从小长到大,眼中形形色色的人,接触的事物,构建了他的全部关系网络,在他视野边界的制约下,无法意识到外围“世界”的真实面目。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局外人能摆脱这个“局”对眼界的限制,在当局者的“视野边界”下,将我们困于其中,我们就无法清醒地认识到利害关系。
在我看来,楚门的视角是发展和变化的。正如一个人的逐渐成长。从另一个层面上讲,一个人目光短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界对眼界的限制,“井底之蛙"里的蛙之所以看不到大千世界的真实境况,是因为“井”对视野造成的认知局限。
03、环境的呈现方式:独具特色的小镇设定,去除安定详和的背后,更彰显出独立男性做出选择的艰难
影片的故事环境很简单,导演创造了一座幽闭的小镇,让所有的一切都在这里发生,不受处界社会的沾染。在这种简单环境下,才更能彰显出男性命运的不甘和抗争。
主角楚门最终冲破束缚,抛弃安定人生,追求到了自由和幸福,其实就是本片最想要表达的主题。下面我就分以下几点谈谈电影中是如何呈现楚门追求梦想和自由的:
① 将故事背景简单化,更能突出简单环境下人性的多面与功利
导演创造了一个世外桃园,将整个故事封闭在一座小镇,让所有的一切都在这里发生,不受外界社会的沾染。所有人的心灵在这里都是有目的地,都展现了了最功利的自我,人性的虚伪得到最自由的展现。
这小镇里所有的人物都要面对伦理,面对真实内心挣扎和困惑。比如说,当楚门与自己的父亲在桥上相聚的时候,原本最为真实而感人的亲情被导演毫不留情的操作与控制,父亲的眼泪成为的营造虚假的道具。
最后,在这个只有一百分钟的故事里,我们用不同视角的人性窥视,凝视一个真人秀实验者楚门三十年的人生。人类的心,就像一个世界,里面充满了有各种可能性,人生的平静与冲突,现实与残酷,喧嚣与刺激,导演用影片中每个人多面人生还原生命本来的样子。
② 将人物置于矛盾与尴尬之间,突出主角自我抉择的艰难
就楚门而言,他是极为矛盾与尴尬的典型个体,他被导演安排与限制的人生注定了他本来的悲剧命运,然而他不甘受支配与操控的反抗亦扭转了他的悲剧色彩。
毫无疑问,楚门是现实中每一个人的缩影,他所面临的控制与操纵、隐忍与反抗亦是每一个社会人所面临的真实处境。它是生活中少数的敢于反抗的代表,它用自己行动冲破了导演为他施加的一切障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最后踏上帆船,面对狂风暴雨时,楚门对梦想及自由的选择至此得到了最真与最勇敢地呈现。从小被灌输家园概念的他,终于找回自己当冒险家的初心,踏出了去看看新世界的一步。
③ 最后设置反转结局,抛弃恐惧,其实更显楚门的笃定与坚持
通过前面的解读,我们都知道:小镇的一切就是 30 岁之前楚门的生活,放弃一切意味着原先的楚门已逝去。
这里导演又设置了一个令观众都屏住呼吸的情节:当楚门同船一起下沉,我相信很多观众都希望楚门能坚持下去,不要放手。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在观影的过程当中,我们是多么希望楚门能一直这样的生活下去。
是什么让我们此时愿意看到楚门的坚持呢?
这正是这部电影的最大魅力所在。从安于现状到勇敢放弃。这个过程就是因为我们在浑然不知中已经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了楚门的真实想法——他也想要有梦想有自由的生活。
从楚门逃离节目的过程,就是楚门发现自己,重塑世界观的过程。即便这个过程会很痛苦,哪怕身边的人都反对,哪怕所有的条件都不支持,都不放弃。在去与留面前楚门选择去,在舒适的生活和梦想面前他选择梦想。这种抉择兼具理性与坚定的力量。
总结一下:《楚门的世界》不仅仅是一部男性展示独立意识的电影,其中也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思。如果我们仅从故事内容来解读该片,实在过于局限。因此,本文就从三个角度,由浅入深、由微观到宏观地展示了该片的独特魅力。
电影结尾编剧给观众留了个开放性的结局。作为观看这部电影的现实世界的观众的我们,也应在凝视完毕后,获得对自我与人性更深层的思考与体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