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城市发展规划(非凡十年广东答卷)
10月12日《南方日报》“非凡十年·广东答卷”特别报道。
9月的信宜,处处热火朝天,生机勃勃。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信宜学校有序施工,预计2023年9月1日招生开学;窦州里文化创意街塔吊林立,主体楼逐渐露出雏形;城区自来水厂迁建、信宜市影剧院等项目扎实推进;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志愿红”整治市容市貌的忙碌身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信宜全面提升党的建设水平,坚持“生态立市”,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收入、人居环境、人才返乡等各方面都发生巨变,一座优质宜居的现代新城呼之欲出。
当下,信宜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突出高质量主题,瞄准粤西桂东最优县域发展环境,让“绿色秀美”的山水田园、“开放创新”的产业体系、“协调共享”的公共服务、“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信为本”的人文氛围,成为信宜最显著的城市气质、发展优势,努力把信宜建设成为一座生态发展区的现代活力之城。
信宜努力建设成为一座生态发展区的现代活力之城。 郑运 摄
奋斗岁月
党建引领 现代活力之城催生幸福样本
在信宜东江河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现场,322名工人分散在东江河东西两岸在建的施工井,进行着破路面、挖井、顶管等作业。
5月底开建的东江河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是信宜全力提升“绿色秀美”的生态优势和宜居质量的重要抓手之一。工程建成后,将彻底解决“一河两岸”污水渗漏及倒灌等问题,大幅度改善水质,恢复“一河两岸”的秀美风光。
这是信宜今年的民生十事之一,各级各部门聚焦民生民情,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信宜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体现在一项项服务的细节里:全面推广“党建 微心愿”便民服务平台,群众通过线上“许愿”,村(社区)“实现”,切实提高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水平;持续打通拓宽“瓶颈路”,优化市民交通出行环境;信宜市402个村(社区)完成了政务外网全覆盖工程,可足不出村,办理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发放高龄老人补(津)贴等124项事项……
一件件实事正推动信宜高速发展,群众幸福感日益提升的背后,是信宜从微入手、以微见大,以各种“微服务”为契机,消除基层党建工作中流于形式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让党建更接地气。
信宜通过组织1987个基层党组织书记结合“三会一课”学习计划上讲台讲党课,一体推进19.4万多人参加基层党员线上学习培训等党员教育活动,夯实政治建设,全面增强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2021年,信宜推动各级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17766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0049个。
“要把奋斗目标与信宜美好发展愿景高度统一起来,用我们党员干部的辛苦一点,换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多一点,努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展现信宜担当、作出信宜贡献。”信宜市委书记龚庆说。
随着党建引领力度不断增强,信宜摸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高招”,实现群众诉求不落空,推动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融合,跑出“加速度”,高质量建设生态发展区的现代活力之城。
激发活力
农文旅融合绘就发展新画卷
2021年7月,云茂高速通车,其贯穿信宜6个乡镇,辐射影响深远。在此基础上,信宜加快推进“内畅”路网建设,云茂高速北界连接线、育才路、环东大道和玉都快速干线东线A段等建设已完成。由此,信宜20个镇(街道)全面实现“1小时全覆盖”,13个镇(街道)融入市区“半小时”生活圈。
近年来,信宜构建“外捷内畅”的交通网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4.406公里,“内畅”路网加快升级,助力当地农业、文旅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品牌响亮的钱排三华李成为群众奔康致富的“发财果”。
“今年的三华李不愁卖!”钱排镇果农许云自豪地说。云茂高速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也方便游客前来赏花、品果。自“中国李乡·山水双合”品牌打响后,今年1-7月,每天都有大量游客慕名前来。
今年,钱排镇三华李果农、果商、电商、快递、餐饮住宿服务商等各行各业全线飘红。钱排镇产业产值约17.5亿元,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约22亿元。依托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信宜南药、坚果、茶叶、甜柿等特色农产品也走上快车道。
目前,信宜正在加快三华李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动工建设怀乡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本地优质企业入园,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
信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信宜持续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启用“信字号”产品品控溯源体系,推进“信宜银妃李”“信宜怀乡鸡”“北梭甜柿”“大雾岭茶叶”等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提高农副产品竞争力。
“信字号”北梭甜柿。
农业驶入了快车道,文旅产业也以新姿态呈现在大众眼前。信宜抢抓机遇,充分挖掘云茂高速与钱排三华李产业的优势,高标准打造“沿云茂高速农文旅结合带”,将一二三产业融合绽放异彩。
平塘马安竹海,钱排山水双合,白石三华李度假区,窦州古城……在刚刚结束的国庆黄金周,这些极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因云茂高速“串珠成链”,成为游客青睐的旅游胜地。
高速畅通助力信宜提升区位优势。 陈承 摄
当下,信宜将全域旅游作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重点促进“红色 旅游”“体育 旅游”“研学 旅游”等融合发展,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信宜将积极争取国家、省和茂名市的政策支持,配套完善助农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电商平台直播、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新业态,不断增强高质量生态发展区特色发展内生动力。”信宜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龙飞说。
以文塑城
文明新风展现城市新气象
在信宜奋进新时代的故事里,全力创建“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这是信宜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信宜人民对文明追求的记录。
如今行走在信宜的街道,随处可见志愿者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忙碌身影、车辆主动礼让行人、街道干净整洁……文明如同细雨,在细微处浸润信宜,在无形中塑造城市品格。
文明建设的过程,也改变着信宜百姓的生活方式。餐饮门店落实门前“三包”,诚信经营;占道、乱摆卖经营现象减少;城区实现垃圾分类定点投放;群众纷纷自愿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自觉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在这背后,是信宜一步步的循循善诱和以身作则。
今年6月,信宜正式启动“包联包创”工作机制。累计开展志愿服务专题活动29场,发动志愿者20300多人次,入户走访市民群众5万多户,发放创文、诚信等宣传资料16万份,开展文明行为引导12100多人次,集中整改“十乱”问题15997宗。
信宜还组成监督验收组,开展专项督查,明确问题整改时限,强化监督验收,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截至9月,信宜已累计开展专项督查91次,发现问题552宗,协助整改476宗。
信宜城区绿化不断升级,农贸市场焕然一新,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4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送教下乡、舞蹈轻骑兵走基层等文明实践品牌活动深受群众喜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齐头并进。文明的内涵在深化,信宜“以信为本”的城市气质和印象在群众心中不断实体化。
时至今日,这场吹响文明风尚塑造城市品格的号角仍在持续,将文明基因刻入城市肌理。9月23日,信宜“创文创卫”整治市区“十乱”百日攻坚行动收官。通过一场全面“扫雷”、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的文明提升行动,再度明确文明城市建设管理是常态化的日常工作。
赓续奋斗
锚定现代活力之城目标加速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信宜锚定发展目标,砥砺前行,一步一个脚印,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山绿、水清、路阔、村美,人文信宜正以崭新的面貌欢迎四方来客。
坚定不移建设生态发展区的现代活力之城,是信宜实现华丽转身的密码。
当前,多条贯穿东西南北、连接粤桂两地、通达大湾区的高快速交通大动脉正在信宜逐步交会;城市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开,一座优质宜居的现代新城已具备建设条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数字经济的新兴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旺盛。
信宜三华李景区。
“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广的视角谋划信宜发展,瞄准对标全国山区发展的最先进地区,努力推动信宜从粤西北部的生态屏障,成长为生态优势突出的茂名地区城市副中心。”信宜市委书记龚庆说。
棋局布定,落子从容。信宜力争拓展为粤西桂东边界县连接大湾区的新兴特色产业集聚区,促进信宜加快形成现代的产业体系、现代的城市品质、现代的治理能力、现代的文化氛围,让信宜逐步拥有粤西县域最开放包容、活力高效的营商环境、人才环境,为信宜突破发展瓶颈、积累发展后劲打开新格局。
瞄准动力之源,信宜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挖掘粤西桂东连接大湾区的“桥头堡”优势,以绿色矿业、生态环保、药品食品等为重点,引入国内省内“链主企业”推动产业规模化、集聚化、数字化发展。
绿色发展,绘就山清水秀的生态画卷。信宜以“治水”为龙头,“治林”“治气”同步推进,大力支持清洁能源项目落户,并探索推动其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同时,信宜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研发应用增汇型农业技术,推进农光互补、“光伏 设施农业”等模式。
夯实城市之基,让百姓安居乐业。信宜立足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人口规模优势,持续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向纵深发展。信宜高起点建设并逐步扩展信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谋划推进公办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信宜学校等项目,改善村镇学校办学条件。
积极推进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各个镇持续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发展好“一镇一业”拳头产品,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为民办实事的能力,加快打造乡村振兴的“信宜样板”。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重视和关心青年成长成才,努力创造更有利于青年成长和回归的环境机制,特别是,把《信宜市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若干措施》16条真正落到实处,提升信宜对广大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感召力,让信宜的年轻人“出得去、回得来、留得住、干成事”。
目标绘就,大道如虹。信宜坚持高质量建设生态发展区的现代活力之城,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新时代更为闪耀、更加精彩、更为瞩目的“信宜答卷”。
一线案例
“山水双合”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8月9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2年广东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信宜市“中国李乡·山水双合”荣誉上榜。这是“中国李乡·山水双合”继今年3月份获评2021年度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后的又一省字号荣誉。
“山水双合”是信宜市委、市政府打好三华李产业王牌、擦亮“中国李乡”品牌、推动全域农文旅全方位高效发展,高标准打造的乡村振兴“信宜样板”“茂名样板”。
“中国李乡·山水双合”成为信宜旅游新名片。郑运 摄
该项目于2021年秋季启动开建,通过实施“党建 ”工作机制和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同年底首期工程基本告竣。
“山水双合”以山水为主题,以文旅为主调,着眼宜游、宜业、宜居,围绕“河、桥、岸、村”做文章。项目建设主要包括民房风貌提升(“穿衣戴帽”工程)、游客体验服务区、电商培训基地、水景廊桥、水上微坝景观、观水栈道、艺术果园、绿植景观、乡村公益图书馆、河岸灯饰、大型停车场等。
“去年之前,我们这里还是普通的小山村。太阳一落山,到处黑灯瞎火,家里来了客人,都不知道带他们去哪里玩。如今,客人就算玩上几天几夜,仍觉不尽兴,要吃好的、住好的,村里头就有星级酒店,那设施和服务,跟城市是一个样的。”家住“山水双合”西岸村的村民李新章,说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脸上挂满了喜悦和自豪。
实现美丽蝶变的“山水双合”,展现了“中国李乡”的绿、富、美,迅速成为各地游客热捧的乡村振兴游打卡地,成为当地乡村游流量担当。据统计,今年1至7月份,“山水双合”游客接待量突破90万人次。
“今年三华李产销季一结束,家家户户都说比上年增收了,产品卖给游客的销量和卖给收购商的销量接近五五开,不少家庭还增加了门店的生意收入。今年全村三华李的平均售价,至少比去年提高了2元。”双合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冠章表示,乡村变景区,不仅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让村民立竿见影地得到了大实惠。
“今年下半年以来,‘山水双合’二期规划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目前,民房改造美化扩展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一些重点建设项目的征地工作亦正在紧张推进中。”信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钱排镇党委书记俞淮竞说,“山水双合”二期建设主要包括新建双合村至平塘镇马安竹海景区的连接线、完善延长双合村东岸滨江景观线、文化景观带等内容,通过不断完善美丽乡村的功能设施,让“山水双合”的颜值更美,活力更盛,生命力和创造力更强!
【数 读】
●2021年,信宜农业总产值217.06亿元
●2021年,信宜旅游业总收入37.17亿元
●2021年,信宜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49个(含村卫生室)
●门诊特定病种从原来的24种扩大到63种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达98.15%
●城乡居民医保享受待遇140万人次、报销金额8.52亿元
●至2021年,全市已完善县道550.698公里,乡道1670.282公里,村道2340.848公里,“四好农村路”完成改造1186公里
●完成239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至2021年12月底,信宜市本外币存款余额、本外币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6.4%和17.6%,存贷比为58.0%(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2021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92.19亿元,增长9.2%
●环境保护责任年度考核连续9年名列茂名各区(市)第一名
●信宜市44个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715户41833人实现全部脱贫出列
【撰文】李阳诗
【通讯员】陈飞虎 高干
【作者】 李阳诗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