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于庆涛(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唐波)
记者 张阿凤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将“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列为今后五年着力抓好的十二个方面重点工作之首。7月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山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唐波介绍争当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情况。
聚焦强化产业关键技术攻关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唐波表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赢得新一轮科技革命主动权、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全省科技系统坚持“四个面向”,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聚焦“十强”产业发展,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行“揭榜挂帅”等改革,实行技术成熟度评价,开展里程碑考核,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取得了一批重大技术成果。
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全球首款“国密算法高抗冲突物联网安全芯片”面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智能雪蜡车亮相冬奥会;国内首套水下采油系统海试成功;超纯海藻酸钠正式上市打破国外垄断;3个1类新药、3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在智慧交通、精细化工、燃料电池等20个领域,山东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上均走在全国前列。
坚持“四个面向”
不断增强政策引领支撑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闭幕不久,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就于6月22日在济南召开。会上颁发了2021年度山东省科技奖励,仝殿民教授团队凭借对“抗噪声量子操作的基础研究”,获得了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从科技奖励名单能看出政策的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提升源头创新能力;面向经济主战场,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唐波表示,在政策引领方面,省科技厅围绕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高标准编制了“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明确了全省“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方面,2022年省级科技经费比2021年再增长10%,达到145亿元,集中投向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原始创新、重大技术创新引导及产业化和重大创新平台项目等重点领域。
强化基础研究策源能力
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唐波介绍,近年来,山东基础研究资金投入持续加大,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日益完善。例如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就是致力于打造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的研究平台。
基础研究资金投入方面,省自然科学基金规模已突破6亿元,省政府与国家基金委的联合基金年支持强度达到1.6亿元,为提升山东源头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方面,省科技厅探索建立了“1313”实验室体系,已建设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省实验室9家,省重点实验室261家,在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首创“1 30 N”创新创业共同体创新体系,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山东能源研究院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平台蓬勃发展,31家创新创业共同体共突破关键技术391项,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86个,实现增加值超过513亿元。
培强创新主体
提升科技创新效能
科技型企业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三个走在前”的骨干力量。
唐波介绍,近年来,山东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计划,持续完善科技型企业扶持政策体系,科技型企业队伍群体持续发展壮大。目前,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到39.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21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突破2万家,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9.53%,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76%。
下一步,山东将继续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积极探索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加速器等链式孵化载体体系建设试点,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实现量质双升。2022年,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万家,培育科技领军企业200家。
引育一流创新人才
激发创新创业新动能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唐波介绍,近期省科技厅正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多家单位,共同做好山东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吸纳高校毕业生来鲁、留鲁就业工作。
近年来,山东省科技厅坚持“人才是干出来的,不是评出来的”,不断优化科技人才政策体系,着力构建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发现、培养、使用科技人才工作机制,大力集聚各类高水平创新人才。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115名,其中全职驻鲁海洋领域院士21人、占全国34%、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突破4500名。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健全战略科学家发现使用机制,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遴选支持力度,不断壮大山东战略科技人才队伍。加快推进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着力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