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只认汉寿亭侯(关羽的汉寿亭侯)
1930年,马连良先生以其代表作《甘露寺》发行了一张唱片,刚一上市就大获戏迷的好评可是很快有人向马先生指出,乔玄的经典唱段中有一处似乎不妥,“他有个二弟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愁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其中“寿亭侯”的前面少了一个“汉”字,应该是“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马连良先生向行家请教后,立即要求唱片公司销毁片模,并将还未出售的唱片全部买回,亲手销毁众人感到惋惜,马先生说:“虽然只是一字之差,若是以讹传讹,岂不贻害后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关羽为什么只认汉寿亭侯?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羽为什么只认汉寿亭侯
1930年,马连良先生以其代表作《甘露寺》发行了一张唱片,刚一上市就大获戏迷的好评。可是很快有人向马先生指出,乔玄的经典唱段中有一处似乎不妥,“他有个二弟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愁。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其中“寿亭侯”的前面少了一个“汉”字,应该是“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马连良先生向行家请教后,立即要求唱片公司销毁片模,并将还未出售的唱片全部买回,亲手销毁。众人感到惋惜,马先生说:“虽然只是一字之差,若是以讹传讹,岂不贻害后人”。
后来有人讲,其实这一字之差也不能怪马先生错。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演义》版本是经过清朝毛宗岗父子批注校改的,而马先生看到的应该是毛宗岗之前的版本,其中确实是称“寿亭侯”。
原来的版本大致是这样——官渡之战,关羽诛颜良斩文丑,曹操封赏为“寿亭侯”,但关羽拒不接受。于是曹操在前面加了一个“汉”字,关羽欣然,“丞相知吾意也”。关羽之意就是“降汉不降曹”,这个“汉”字代表了正统,代表了关羽对汉室的忠诚。
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史料佐证,于是后世关于“汉寿亭侯”名称的真正含义展开了持久的争论,产生了 “汉寿——亭侯”、“汉——寿亭侯”分解之说。
“汉寿——亭侯”之说
支撑这种说的理由是,汉寿是地名;亭是级别,县、乡、亭;侯是侯爵职位。
“汉寿”确有其地,现在为湖南常德市。战国时属楚国;秦朝时属黔中郡;西汉时属武陵郡索县地;东汉阳嘉三年(公元134年),改索县为汉寿县;三国时属吴地,赤乌十一年(公元248年),改汉寿县为吴寿县。似乎“汉寿——亭侯”为地名加级别加爵位,合情合理。
但在《三国志集解》中却有:“亭侯之号,不得袭用县名”。就是说,侯爵封号的前面是不能以地名来命名的。
魏时,有很多侯爵,如于禁为益寿亭侯、荀彧为万岁亭侯、庞德为关门亭侯……益寿、万岁、关门都不是地名。以此推断,“汉寿”为地名之说似乎站不住脚。
“汉——寿亭侯”之说
这种说法如同前面说讲,曹操知道关羽“降汉不降曹”的心思,但是为了收买关羽,给个虚名又何妨。况且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即便汉室重来,大权也握在自己手里,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以“汉”字冠在“寿亭侯”之前。
但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这样的描述,而清初毛宗岗更是对这样的说法大为不满,
“今人见关公为汉寿亭侯,遂以为汉为国号,而直称之曰寿亭侯,即博雅家亦时由此,实之误也……汉寿亭侯,犹言汉寿之亭侯耳,岂可去汉字以寿亭侯为名耶?”
毛宗岗的观点十分明确,在“寿亭侯”前面加一个“汉”字,不合规制,有悖常理,完全是错误的解读。
而且,为什么只在关羽的“寿亭侯”前面加一个“汉”字,而其他的人却没有呢,例如诸葛亮,为什么不是“汉武乡侯”呢?
那么“汉寿亭侯”又作何解呢?在现行的《三国演义》中对于“汉寿亭侯”只是寥寥数笔。第二十六回中讲:“且说曹操见云长斩了颜良,倍加钦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汉寿亭侯,铸印送关公……”,而在第二十七回题名中却是“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这里又出现了另一种说法——“汉寿侯”!
前后文之间,“汉寿亭侯”与“汉寿侯”之称,少了一个“亭”字。依照前面所讲,“亭”是级别,县、乡、亭,“汉寿侯”是一种简称,“汉寿”作为地名是成立的。
至于《三国志集解》中“亭侯之号,不得袭用县名”所讲,另一条史料记载似乎可以作为解释。清朝人写的一篇《关壮缪封爵考》中的一句话“殆先主以公赐名汉朝,因之不改,特建置一县为公奉邑”,这种说法来源于刘备改葭萌县为汉寿县的故事。规制上不允许“亭侯之号不得袭用县名”,那刘备就改一个县的名字,用新命名的县名为关羽所用。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汉寿——亭——侯”,“汉寿”指地名,“亭”是级别,区分与“县、乡”,“侯”则是爵位,区别于“公、伯”。
各位看官如有不同意见,敬请陈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