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十二时辰口诀(古人为何把遭遇不测叫)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形成了中国所独有的中华文化。很多人对于文化的感触可能不是很深,但事实上,中华文化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的成语,便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而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个成语,便是“三长两短”。

  

古人十二时辰口诀(古人为何把遭遇不测叫)(1)

  在日常生活中,当有人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时,家里人便会提到“三长两短”这个词。比如有人要去中东国家当雇佣兵,他的母亲便会激动地说:“你要是去当雇佣兵,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活?”这里的“三长两短”,就是死亡的意思。那“三长两短”为何可以代表死亡,背后又有何典故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三长两短”一词出自明朝范文若的《鸳鸯棒·恚剔》,原文内容为:“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而之所以会出现用“三长两短”代替死亡的说法,与中国古代的丧葬礼仪有很大的关系。据《礼记·檀弓上》记载:“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

  

古人十二时辰口诀(古人为何把遭遇不测叫)(2)

  古代的棺木不用钉子,用皮条把棺材底和盖捆合在一起。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所以“三长两短”便用来指捆棺材的皮条。因为这些皮条往往寓意着不吉利,所以“三长两短”便开始指意外的事故和灾祸,或者死亡。后来人们开始用钉子来钉棺材,三长两短的捆棺材皮条也随之淘汰,但这个成语却流传了下来。

  而除了这种说法外,关于“三长两短”的来历,还有两种说法。第二种说法是,棺木通常是由六片木材拼凑而成。棺盖和棺底,通常被称为“天”和“地”,左右两片棺木被称为“日”和“月”,这四片是长木材。而棺材前端和后端的两块短板,则被称为彩头和彩尾。所以棺材的六片木材便是四长两短。由于棺盖是在人死后才盖上的,所以只称“三长两短”作为死亡的别称,后将遭遇灾祸或事故的情况也包含其中。

  

古人十二时辰口诀(古人为何把遭遇不测叫)(3)

  而第三种说法则与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铸的五把剑有关。传说铸剑大师欧冶子曾打造了五把举世无双的宝剑,分别是: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这五把宝剑中,胜邪和鱼肠是短剑,另外三把是长剑。由于这五把宝剑锋利无比,出鞘就见血,所以后人便把“三长两短”比喻成人遇到危险的情况。对于以上三种说法,大家更认同哪一种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