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大师生前互托身后事(他被称之为卧龙先生)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改革家。

这两位大师生前互托身后事(他被称之为卧龙先生)(1)

诸葛亮出生于公元181年4月11日,相传在诸葛亮出生的那天,有一位清泉寺的得道高僧在睡梦中看到一团红色的光在东边河岸慢慢升起,照红了半边天空,高僧掐指一算,马上就有一代伟人出世,便起床去查看个究竟。

此时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也觉得有什么大事会发生,连连往家里赶,大约在三更终于回到了家,同时高僧也来到了此处,诸葛珪进门后看到妻子无事便大松一口气,看到高僧后便让家人看茶,随后让接生婆好好伺候妻子。

诸葛珪与高僧在外喝茶,突然内室传来婴儿的哭声,这哭声划破了黎明时的寂静,给诸葛氏家族带来了吉祥的福音。接生婆来到室外,笑容满面地说道:“大喜,夫人与小公子都平安无事,夫人还让老爷给公子取个名字呢”,诸葛珪与高僧同时思考着,突然猛地往天空一看,发现已经接近黎明,看到天空微微发亮,于是两人脱口而出:“干脆就起名为亮,名为诸葛亮,字孔明吧”,家里人听着这名字感觉非常不错,都十分开心。

在公元197年,诸葛亮叔父诸葛玄病故。

这两位大师生前互托身后事(他被称之为卧龙先生)(2)

在江南诸名士的挽留下,诸葛亮带着弟弟诸葛均来到了襄阳城西的隆中山村来隐居,过着“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隐居生活。

耕作之余,博览群书,深交密友,精研兵法,静观时势,深思治策。虽隐居,却以博学多才、远见卓识、胸怀大志而受到世人器重,因而被江南名士庞德公称为“卧龙”,称他的侄儿庞统为“凤雏”,与诸葛亮齐名。

从此,诸葛亮被号称“卧龙先生”

在战争年代,劳累是必然的,但是因劳累而亡的却很少,诸葛亮作为一个统帅,从来没有上阵杀敌,也不会像其他武将一样长期超负练习武艺,所以说因劳累而亡的几率非常的小,除去这个之外那就只有疾病了。

这两位大师生前互托身后事(他被称之为卧龙先生)(3)

三国里谋士如云,排去被杀的非正常因素,几乎所有的谋士都死于病。古代医疗一般,而且要经常外出打仗,所以医疗不能及时地跟上,这就造成了很多人病死,比如郭嘉,周瑜这些奇才,其实都是病死的。

是什么样的病,让诸葛亮的身体在五十四岁的时候就垮掉了呢?从史书上的记载中我们或许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在一次战斗中,司马懿抓到了几个蜀国的士兵,他也不问蜀国的军队部署等关键问题,却问了一个看似不痛不痒的小问题:诸葛亮吃饭睡觉怎么样?

这两位大师生前互托身后事(他被称之为卧龙先生)(4)

蜀国士兵当然不会考虑得那么多,就如实回答:丞相每日早起晚睡,事无巨细必自躬亲,凡是二十军杖以上的责罚,都要亲自批阅。每天吃的饭加起来才几升。一升米的重量换算现在是1.25斤。诸葛亮一天吃的饭大概有两三斤。

作为参考,举例战国廉颇的饭量“一饭斗米”,一斗是十升也就是12.5斤。而且诸葛亮是在征战期间,体能消耗应该更大才对,但是吃的却是非常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是因为诸葛亮嫌伙食差?当然不可能,其实是因为诸葛亮吃不下,54岁就病逝,肯定跟饮食有关系。他得了什么病这么严重吃不下去饭?此病如今很常见,就是胃溃疡。

事情多,压力大,长期征战造成饮食不规律。非常容易引起胃溃疡,到后期的时候,诸葛亮甚至出现了咳血的情况,这个时候胃溃疡已经非常严重了。古代的医疗,普遍都是中医疗法,中医讲究调理身体,讲究休养。但是长期北伐期间,诸葛亮很难得到有效的休养。

这两位大师生前互托身后事(他被称之为卧龙先生)(5)

最终诸葛亮年仅54岁病逝五丈原。

身体终究是革命的本钱,大家有没有按时吃饭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