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到底是哪国的(你知道英语的由来吗)
英语的由来
英语在中世纪早期的英国被最早使用,因其广泛的殖民地,而使英语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它是由德国人(Angles)命名的,该部落后来迁徙到大不列颠地区的日耳曼,称为英格兰。
英语被广泛使用
英语到今天为止已经走过了1400多年,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受到诸多语言的影响。比如法语,德语等,自公元17世纪以来,现代英语在英国和美国的广泛影响下在世界各地传播。通过各种媒介,各种语言载体,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主导语言,成为世界官方语言,各国都在积极的学习,俨然成为世界普通话。
按照分布面积而言,英语是最流行的语言,而且以英语为母语者的数量是世界第三,仅次于汉语,西班牙语。作为第二语言,它是学习最广泛的第二语言,有近60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而将其作为第二种语言学习的人数更多,同时各种国际组织也选择英语为官方语言,如联合国,欧盟,世贸组织WTO,世卫组织WHO等。
英语学习
02英语方言
由于英语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分布在各地区,不可避免的就出现了各种变体,形成了各地区的方言,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标准英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伦敦腔调,除英国英语外,还有美音和澳音等主流发音。自从17世纪,18世纪开始,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新西兰英语开始成为独特的方言。它们也都含有各自的地域性词汇和发音。再比如印度英语,东南亚英语,加勒比地区英语和非洲某些国家的英语,都受到了当地语言的影响,形成了各自的方言,在语音语调上,词汇上都或多或少含有自己的特色。
标准英语
英语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发音上,比较明显,而拼写的差别相对小些。人们通常以出版书籍上的辞书作为标准英语,例如《牛津英语词典》等。在学术文章,论文等标准刊物上发表作品时,各国作者通常使用同一种标准文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音是不被普遍认可的,特别是在英国本土,他们会觉得美音更像是方言,而有不屑的态度。但随着战争的结束,美国变得逐渐强大起来,各领域,各行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变得景象,随着技术和文化的输出,美语变得越来越流行,逐渐被大众接受,成为主流语言。
英语开始普及
03英语在未来的变化
英语在逐渐的变化,近些年,随着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对语言又有了更多新的需求。英语出现了更多的新词汇,缩写或变形,越来越简易是它的发展趋势。中国语言学家周海中教授在《21世纪的英语特征》一文中提出了大胆预测:到本世纪末,英语的拼写和读音会逐渐统一起来,越来越方便人们的使用和学习,词汇和语法方面的不规则变化也会越来越少,多用缩略词,省略句和简短句,表达方式更加简单,明了;常用词语的重复率会相当高,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间的界限几乎消失。
英语在未来的变化
04英语被定为国际官方语言
英语在许多国际组织和会议上都是必须语言,联合国秘书长的当选条件之一,就是要掌握英语。
由于讲英语的两个主要国家——美国和英国,先后成为了世界大国。并在商业,工业和科技等领域取得了硕果,因此,许多人,许多国家,都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把英语作为外国语使用的人大约有3~5亿。英语在欧洲大陆和日本的普及率最高,大约有94%的人来学习使用这种语言,其次是法语和西班牙语。
而在我们中国,英语也是学校必修的课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英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我们需要交更多的朋友,而英语相对汉语来讲,要容易学的多,想交朋友总要有共同的语言,我们中国人要尽快把英语学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英语是世界人的普通话
05英语在中国
中国大陆地区
从小学到高中,特别是在中学阶段,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会选择英语作为其主要或唯一的外语必修课。
中国从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初期,在全日制普通大学推行大学英语等级考试,200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学习英语的起始年级从初中一年级提前至小学三年级,逐渐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
义务教育教育阶段英语
中国从1949年至1950年代,因与苏联关系极为密切,主要以俄语作为第一外语,从1960年代以后,开始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
从1983年以后,英语在高考中,同语文,数学等科目一样对待。在全日制普通大学,一般也都以英语作为必修课。
中国台湾地区
在中国台湾地区,英语是所有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大学对英语成绩的考核也非常重视,同时,台湾的许多大学专业课程常常使用英语原文书。
英语在台湾
06英语水平测试
在我国,英语水平的主要测试有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六级考试,以及专业英语测试,但很难准确的全方位检测出英语水平,多为应试英语。
国际上认可的英语水平考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英国组织的雅思(IELTS)考试,另一种是美国组织的托福(TOEFL)考试,如果参加这两种考试,并取得较高分数,英语才算是真的学好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