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简转换在哪里(不学也能看懂难道我有)
荔枝新闻讯 近日,一份《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引发广泛热议。
看到新闻,学渣霸如小编者,好诧异!难道只有我体格清奇,自带“繁简转换器”?
不僅是小編,相信各位也有這樣的經歷:金庸古龍武俠,全文繁體,讀得津津有味;港澳台旅遊,滿街繁體,照樣買買買、逛逛逛,閱讀0障礙。
雖然咱不認識,但咱看得懂呀!
So……學啥繁體字?你不已經會了?否則……你是怎麼讀到這一句的?
据媒体报道,全国阅读繁体字书报困难程度调查数据表明,58.69%的人阅读繁体字书报“基本没有困难”和“有些困难但凭猜测能读懂大概意思”;“困难很多”的比例占41.31%,多集中在西部省份。事实证明,我国多数人基本能够认读繁体字。
说到这,是不是你也有一样的疑问:为啥咱们仿佛自带“繁简转化器”一般,天生认得繁体字?
天赋异禀也不是没可能,但直觉告诉我,还有别的可能性。
桥梁般的传承字让“脑补”有迹可循
请将下面台词朗读一遍:
(读得如此顺畅,竟被自己折服!)
然鹅,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这几个字,咋跟简体字长一样?
繁简同型的这些字就叫做“传承字”。 即使一句话中,有不认识的繁体字,但只要读出所有传承字,然后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就能自动把不熟悉的繁体字翻译过来。
做个测试,请看下面四个字:
豔、嚮、籤、籲
认得几个?别放弃!把它们组成词看看呢?
豔遇、嚮往、牙籤、呼籲
如果再造个句呢?
她說自己從不期待艷遇。
什麼時候才能過上嚮往的生活?
吃完飯后,阿黃開始到處找牙籤。
政府呼籲民眾,請務必進行垃圾分類。
2013年,国家正式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共收录8105个汉字,其中2546个左右的汉字是由繁体字简化得到的简体字。也就是说《规范表》中超过三分之二的汉字都是传承字。
同时,汉字简化过程中,一大批汉字的字形结构没变,只是把比较复杂的部分简化了,还有一批保留了原繁体字中的一部分;另外一批则保留了原繁体字的轮廓特征,仅对内部笔画适当简化。因此从字形上看,很大一部分简体字保留了原字重要的形态特征,大大提高了我们“脑补”的准确率。
↑1956年1月《人民日报》全文刊登国务院《汉字简化方案》,公布了第一批简化汉字。
80、90年代港台文化的强势影响
八九十年代港台文化风靡大陆,港台剧、港台电影、流行歌曲影响了无数青少年。
曾经,最开心的就是租几张VCD,和小伙伴一起窝在家里睇港剧、看电影;
再后来,KTV里又留下了我们忘情欢歌的背影。
80后、90后们接触繁体字的机会远比想象的多。台词字幕,歌词字幕……不知不觉间,(甚至粤语都学会了),我们竟上过这么多堂繁体字课!
人脑匪夷所思的信息重构能力
说完外部原因,再来看看内部因素。
大部分人在阅读的时候并非逐字看,而是将文字组成词组、半行、一行等大小不一的单位进行整体阅读。整体阅读能够让我们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信息。
这也就是为何改变文字顺序和大小,不影响正常阅读的原因。
人脑这种信息加工重构能力非常强大,识读个火星文都不是难事。
甚至一段文字中掺杂着繁体字、外文文字、符号文字、字符大小不同……都不会影响信息的获取。
看来只要你认字又敢猜,没啥读不懂的繁体字!
简化字伴随着汉字的产生而发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两者本就一脉相承,根植于同一种文化。
教育部在本周对“识读繁体字”做出回应时表示,学校教学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但在中小学经典阅读和书法教育中,会涉及繁体字教育有关内容。
专家也指出,若要想传承中华文化,单纯让孩子识读繁体字远远不够,更应从多学科汲取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荔枝新闻专稿 文/朱彤 资料来源:知乎、百度百科、教育部官网、“柴知道”、中国之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