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简历(伦勃朗和他的同行们)
1568年,信奉加尔文教的荷兰七省结成乌特勒支同盟,反抗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统治,爆发了长达八十年的独立战争,直至1648年以七省胜利并宣告建立荷兰共和国而告终。我们今天所谓的“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横贯这场战争的始末,直至1715年以荷兰共和国宣告破产而画上句点。1585年,彼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安特卫普被西班牙军队攻陷,导致大量居住在安特卫普的商人和居民逃往当时还仅是小渔村的荷兰阿姆斯特丹港。同时拥有得天独厚的航海技术和海上霸权使得对外贸易在阿姆斯特丹如火如荼地展开,间接促成了这个小渔村在17世纪取代安特卫普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港口。荷兰艺术的黄金时代也在以阿姆斯特丹为核心,包括哈勒姆、代尔夫特、莱顿在内的荷兰各城市就此拉开序幕。现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中的画作也都出自这个时代。
《书房中的女神密涅瓦》 伦勃朗
我们今天所称颂的“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从画作本身来说和“黄金”没有半点关系。荷兰著名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就从不喜欢将17世纪的荷兰称之为“黄金时代”,他认为“即便我们最显赫的时代需要有个名称,也应该是与木材和钢铁,沥青和焦油,绘画和颜料,勇敢和虔诚,精神和幻想有关。‘黄金时代’这个称谓更适合18世纪那个金库中装满金币的荷兰”。之所以称之为“黄金时代”,应是指在这个历史时期当中活跃的画家数量以及他们所留下的海量绘画作品。例如,1650年,可能有650-700个画家在荷兰共和国生活和工作,或者说,每1000个居民中就有1.5-2个画家。在仅有2.4万人的代尔夫特,1650年圣路克行会中登记的画家就有30个。另外,荷兰的画家们也是非常多产的。根据大量史料估算出的结果,从1580年开始至1800年,荷兰共和国至少创作出500万,上限可多至1000万幅绘画。而导致荷兰画家们如雨后春笋般的原因,源于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艺术市场氛围。
《披披肩、戴头巾的男孩(巴拉丁的鲁珀特王子像)》 扬·利文斯
首先,艺术品的受众群发生了变化。17世纪初期荷兰经济的兴盛直接导致了艺术市场的繁荣和社会各阶层对艺术品的渴求,艺术赞助者的范围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好转而日趋扩大。尽管贵族阶级依旧存在,艺术却不再专属于贵族和富人。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盛行很久的以贵族为雇主或赞助人委托艺术家创作的机制,随着更多新兴的中产阶级和中低阶层成员(包括手工业者、贸易商人、低阶军官、政府人员和士兵等)也摇身一变成为艺术赞助者,荷兰艺术市场有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正因如此,伦勃朗接受委托描绘民兵队群像的传世名作《夜巡》才应运而生。随着越来越多相对普通的百姓家庭能够负担起艺术品的价格并开始用喜欢的画作装点家居,多层次顾客所带来的必然是对画家们创作题材的挑战。
其次,迅速扩大的市场需求带来了对画家创作要求的剧变:要创作顾客能够买得起的作品成为首要任务。在那个颜料需要用各种进口石材磨制而成的年代,尽管繁荣的阿姆斯特丹港口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购买进口石材仍是一笔庞大的开销,尤其是由青金石磨制出的宝蓝色最为昂贵,且仅在中东地区出产。因此,绘画的价格往往是由它们所使用的材料(画布、颜料和画笔)以及完成绘画所需要的时间来决定的,最后附加上的才是画家本人的市场价值,且只有已经确立起自己良好名声的画家才能开出比其他画家更高的价格。为了顺应市场,画家们缩减了画布尺幅进而提高效率,尺幅的缩小使得对颜料的需求量下降,创作成本自然得以降低。有关艺术作品价格的档案资料显示,截止到1700年,细致的风俗画作品价格最高,其次是历史画、宗教画、风景画、静物画和肖像画。
《安东涅·库帕尔肖像》
因此,伦勃朗的第一位弟子,开创“精细画”的格里特·德奥便在这种趋势下如鱼得水,以至于他的很多小尺幅风格画价格都比恩师伦勃朗的作品售价高昂;而自己拥有酒馆且兼职做画商的约翰内斯·维米尔更是在他生前便已有了售价为600荷兰盾的作品,而当时荷兰人均年收入1500到3000荷兰盾已属于中产阶级。由此我们能够发现,在这些荷兰绘画大师中,他们不仅肩负着创作的职责,更要把控自身画作的销路,以至于创作成本和回报率也是画家从生意人的角度需要考虑的。这便是为何创作成本不高且销路大好的小幅风格画能够在荷兰如此饱受热捧的原因。
当更多的社会群体能够买得起艺术品之后,他们就拥有了建立在个人好恶上的购买选择权。尽管市场对肖像画的热衷一如既往;以往饱受欢迎的传统大幅历史画作却由于需要巨大的空间悬挂,价格高昂等因素变得需求量下降,如擅画历史题材的伦勃朗在他中年时便饱受此市场因素影响。为顺应这些新客户群的不同品位,画家技法的专业化和创作题材的多元化势在必行。此外,有别于我国对古代传统绘画大师“诗书画印皆精”的评判标准,“黄金时代”的艺术市场并不推崇“十项全能型”的艺术家,“一招鲜吃遍天”成为了顺应市场的过程中画家们的首选。比如,弗朗斯·哈尔斯专注于肖像画、约翰内斯·维米尔擅长描绘讲述故事的室内风格画、格里特·德奥独创细致入微的“精细画”、扬·斯蒂恩的作品带着其独有的幽默和讽刺特征、雅各布·罗斯达尔是这个时期荷兰风景画的代名词,即便是伟大的伦勃朗也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肖像画和宗教历史题材创作中,鲜有风景画和风格画存世。极致的专业化和严格的市场细分,使得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绘画作品有着不同于西方以往任何时期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坐在维金纳琴边的年轻女子》 约翰内斯·维米尔
在拥有了市场需求,广泛的受众群体和多元化的创作题材之后,“荷兰黄金时代”的画家们接下来所考虑的则是如何解决订单过多的问题。“师傅带徒弟”的“工作室制”便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有别于如今学画大都出自艺术院校,那时学艺都要从学徒做起,早到米开朗基罗拜师基兰达约,再到伦勃朗在斯万登伯格门下做三年学徒,大师们都是按照这种模式开启自己辉煌的职业生涯的。17世纪的荷兰,受欢迎且有名望的画家大都独立创办工作室且有助手协助,其中许多是他们现在或以前的学生,为的便是解决市场需求。伦勃朗就曾有一个规模可观的工作室,学徒们的报酬就是跟他学习的权利。
正在国博《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中所展出的伦勃朗《安东涅·库帕尔肖像》便是出自这种工作室模式。在他的学生和助手中间,包括像格里特·德奥、费迪南德·波尔、卡雷尔·法布里蒂乌斯、霍弗特·弗林克等人最终都成为了独当一面的艺术家,其中,格里特·德奥日后甚至自己还开设了一间不逊于恩师伦勃朗的工作室,足以证明“师傅带徒弟”模式的成功。在上述艺术市场氛围之下,不仅是阿姆斯特丹港,周边城市如莱顿、代尔夫特、哈勒姆等等也借着阿姆斯特丹的繁荣发展起自己独立的绘画风格和画派。这些城市以及生活在城市中的画家们共同撑起了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
文| 王加
文艺能超脱
评论是态度
北青艺评
往期精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