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话概括七擒孟获(八擒孟获这句歇后语不幽默)

文 | “八擒孟获”,这句歇后语不幽默,但形容贴切、寓意深刻,涨知识

“八擒孟获”,《三国演义》中不是“七擒孟获”吗,这里怎么变成了“八擒孟获”?篡改历史的事小编可不会去做,这是而是“天下人”加上去的,这“天下人”也许是你,也许是我,也许是很多、很多人。

网络字典中“八擒孟获”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的歇后语,它们的词义相近。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诸如俗语、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等等脍炙人口的短句。这些短句是很多人的“最爱”,往往很直白且简短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很多时候给人以醍醐灌顶的效果。

用一句话概括七擒孟获(八擒孟获这句歇后语不幽默)(1)

画蛇添足

什么是“八擒孟获”或者“画蛇添足”呢?人们都想把事情做好,往往很多时候却做过了头;或者别人已经看到自己做了好事,但自己还要自夸一番,这样的行为不但不会增加自己的功绩,反而会有损于自己的德行;又或者由于智谋不足、判断形势错误,而做出了错误决定和行为。

那么,如何做才好呢?在《沉思录》中,有这么一段话:“受益之事,无人嫌其多;按照自然的法则去行事,本身便是益处。所以不要疲于去做“既利己又利人的事。”道理很深刻,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用一句话概括七擒孟获(八擒孟获这句歇后语不幽默)(2)

沉思

我们先看两个“多此一举”的例子。

汉高祖刘邦一代开国皇帝,那可不是一般的普通人可以比的,无论从智谋还是从格局上。但是在与项羽的角逐中,就做了一件“画蛇添足”的事情。鸿门宴上,项羽要在酒桌上杀掉刘邦,所以,刘邦察觉到情况不妙,借机去上厕所的时候与樊哙商量对策,决定暗中溜掉。但刘邦却又说要不要与项王告辞?别人都要砍你的脑袋了,你还要回去打声招呼!所以,有时候这种“多此一举”的行为,不是某个人的专属。

用一句话概括七擒孟获(八擒孟获这句歇后语不幽默)(3)

鸿门宴

我还听到这么一个故事,但听完了之后,真有种想大笑的感觉。学校期末考试,其中两个同学关系不错,一个学习特别好,一个学习特别差,学习好的同学很快答好了试卷,就把卷子借给了另外一个学习差的同学抄。考完试后大家都很开心,成绩应该都很不错。成绩公布那一天,结果学习好的同学得了100分,另外抄卷子的人得了0分。这是什么情况呢?试卷写的都是一样的。后来得知,学习差的同学把学习好的同学的名字都抄上去了。

这个故事也许是一个笑话,或者来自小说里面的故事情节,为了渲染故事的氛围,是一种艺术的写作手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对于旁观者来看,那个事就像是一个笑话,心中不自觉地在想,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呢?而对于当事人来说,也许是马虎大意,也许当时已经做了反复思考了。

用一句话概括七擒孟获(八擒孟获这句歇后语不幽默)(4)

0分试卷

“画蛇添足”与“多此一举”同义,它们的反义词是“不可或缺”或“必不可少”。那么,下边通过古人的事例,或者在事例的细节中,看到哪些事情的外在表现是多余的,但实际上却是必须做的。

宋仁宗时期,皇宫起火烧了一整夜。第二天大臣们上早朝,但从早上等到中午也没见到皇帝,后来终于应大臣们的要求在宫门处给皇帝请安,但皇帝却没有露面。在大臣们下跪向皇帝行礼时,一人腰板挺直并没有下跪向皇帝请安。在众人不解时,这个人(吕端)要求要看见皇帝才行跪拜礼,皇帝听后,果然出来让大臣们看到他了,吕端才向皇帝行跪拜礼。

用一句话概括七擒孟获(八擒孟获这句歇后语不幽默)(5)

吕端

在这个事例中,我认为吕端与皇帝相见这一事是顺乎于理(自然的法则)的。皇宫失火,皇帝是否遇难,这是大臣们都需要关心的,那么吕端要求见到皇帝,这是忠君、爱国的行为;同时,皇帝来到宫门处与大臣们见面是顺乎于理;另外,在吕端要求见面,皇帝没有摆谱,顺应要求出来见面这是顺乎于理。在整个事件中,吕端的要求看似多事,皇帝已经出来了,为什么还要亲眼看到他呢,看似较真的事情,其实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是顺应于理,而非“多此一举”。

用一句话概括七擒孟获(八擒孟获这句歇后语不幽默)(6)

顺乎于理(自然的法则)

我们再看《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片段。刘备三请诸葛亮,诸葛亮才出山辅佐于刘备打江山。第一、诸葛亮未出茅庐便判定三分天下的形式,这说明了诸葛亮的视野和高度是人所想不到和不能理解的,他将行人所不能行之事,如果得不到对方的重视,那么他即便出山,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第二、诸葛亮也要通过这件事来考验一下刘备和他两个兄弟是怎么样的人,另外,如果别人一请他就出山,那只能说明自己的价值有限。第三、一而二、二而三,已是极限,如果再多一或者少一,那就是另外一番情景了。

用一句话概括七擒孟获(八擒孟获这句歇后语不幽默)(7)

三顾茅庐

在这段故事中,看似不顺应人情,其实却顺乎于理,顺乎于大局的发展,这样的情节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画蛇添足”与“不可或缺”,其实它们都是理智下的一种行为,但却是两个极端。一个是自以为是的,合乎于情,却不合乎于理,没有抓到事物的根本要点;而另外一个却是合乎于理,正是切中入事理的要点。

用一句话概括七擒孟获(八擒孟获这句歇后语不幽默)(8)

理性的第一规范是自然法则

凯姆庇斯曾经说过:“理性的第一规范是自然法则”。四季春夏秋冬,它们的自然生长变化不是顺乎于人情的,它是一种自然规律。而人的理性的作用就是要顺乎于这种自然规律的发展而发展,谁掌握了这种自然规律,谁就是具有理性的,就掌握了事态发展的主动权。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及时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