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境的生活区(中缅两国边民的)

西双版纳发布凌晨三点,夜阑人静,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中缅边境的生活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缅边境的生活区(中缅两国边民的)

中缅边境的生活区

西双版纳发布

凌晨三点,夜阑人静

夜空中,月亮昏晕,星光稀疏

整个大地似乎都沉睡过去了

在边境小镇打洛

原本应该宁静的小市场里却异常的热闹

“那个洋葱是我的、那个白菜我要三箱……”几辆满载着各类蔬菜的大货车依次停放在市场中央,在此采购蔬菜的菜农忙的不亦乐乎,负责卸货的师傅衣服已被汗水浸透,记忆里8月应该是金风送爽,但在比邻缅甸的打洛镇气候依旧闷热难耐。

打洛镇与缅甸接壤,镇政府驻地距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勐拉县城仅3公里,离泰国清迈仅240多公里,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国家距离最近的内陆口岸和最便捷的通道。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际公路客货运输一类口岸。

每天菜农们会提前把需要的蔬菜清单发给蔬菜批发商,批发商按照采购需求统一采购装车,凌晨3点左右到达打洛镇。有时货源不足,所以虽然有清单,但货车一到市场,菜农们就纷纷在货车旁抢购。

“以前,我们买来的菜,称量以后就可以用三轮车拉到打洛口岸办理通关手续出境售卖。但受疫情影响,现在出不去了,我们买来的这些菜要得重新打标签,装袋,再一样一样的放到货车里面统一办理通关手续送到境外。

这边的司机负责把车开到打洛口岸,缅甸的司机又从口岸把车开走。”玉坎边装袋边说道。“货车到达小勐拉(缅甸东掸邦第四特区首府)的农贸市场后,我们再联系那边的熟人收货,售卖。”

家住西双版纳勐海县打洛镇曼蚌村的玉坎20多岁就开始卖菜,菜农已经干了好多年,以前每天都要到缅甸去卖菜,现在因为疫情,出不了关,在缅甸做生意的人少了,蔬菜销量也减少了。

以往都是自己去卖菜,现在采购以后的蔬菜由指定的车辆统一送到缅甸,再由联系好的雇主负责接收、售卖,卖完以后按照商定好的利润分配方式,对方将钱打给她。

虽然多了一个环节,利润减少了一些,但不用自己去摆摊卖菜,倒也节省了不少时间,家里7亩的菜园也有时间打理,除草、种菜闲然自得,每月也有六七千的收入。

曼蚌村离打洛口岸仅2.5公里,在边境一线,老百姓除了日常的生产生活,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参与疫情防控守边固边。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勐海县打洛镇在边境一线构建起“党政军警民企”六位一体合力固边机制,组织民兵、护村队、村民与驻村军警常态化联合开展“守村护寨走边关,军民同踏巡边路”等活动,严厉打击偷越国(边)境、走私护私等违法犯罪行为,玉坎作为村子的一员,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开展出入村寨人员排查、消毒、后勤保障、宣传等工作,确保防控工作不留“死角”和“盲区”,保障了边境村寨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来源:勐海发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