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最出名的几大叛乱(灭唐朝的一代枭雄)

自古,成者王侯败者寇;又言: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看到旧人哭?

说到唐朝,在创立之初,英雄人物可谓层出不穷。为此,后世的文人墨客们,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评书、小说和演义,比如《隋唐演义》、《薛刚反唐》、《大唐惊雷》、《罗通扫北》等,以歌颂和纪念唐朝创业时期的辉煌。

但唐朝末年呢?很少有人关注和在乎。唐朝被谁灭亡的?也很少有人知道和关心。

好像每个时代都一样,除了东汉末年的三国。即便是三国时期,也是关心魏蜀吴,谁还关心东汉的死活?没有太多人关注一个辉煌帝国的落寞,即便这个帝国是大汉、大唐。

唐末最出名的就是黄巢起义,甚至连唐末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这三大顽疾,关心的人也不多。

自古成者王侯败者寇,窃珠者贼窃国者诸侯!

特作此篇,纪念一位灭唐的枭雄,以及这位枭雄窝窝囊囊死去的历史小知识。

枭雄和英雄的区别?没有区别。

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根据个人喜好:喜欢的,称之为英雄;不喜欢的,称之为枭雄。

灭唐者,谁也?朱温也。

梁太祖朱温(公元852年—公元912年),出身一般,家庭条件一般(父亲死的早),虽然不至于穷困潦倒,也仅仅是衣食无忧的普通家庭。

乱世出英雄,放之四海而皆准。朱温恰好遇到黄巢起义的“大好”时机。像朱温这种不爱稼穑、不爱劳动,好吃懒做但志向远大的人,如果生活在和平年代,就算不会饿死,也绝不会有太大的出息。

生在乱世的朱温,义无反顾的参加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四处征战。

后来看到唐朝军队占了上风,立刻归顺了唐军。眼力劲多好,多灵活。

因为镇压起义军有功,而被唐朝皇帝唐僖宗赐名“全忠”,委任在河南任职,曾任刺史、节度使等职务,后又进封梁王。朱温一步一个脚印,将自己的地盘河南,打造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没有之一。可见朱温的能力,是很强;志向是很远大的。

河南到关中,挺近的,足够强大的朱温最终率军入关中,将大唐王朝政权纳入怀中。

公元904年,朱温武力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到了自己的地盘,就更不怕了,不久后将唐昭宗杀死。三年后,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代唐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

又是一个屁民逆袭的励志故事。称朱温为一代枭雄,丝毫不为过。

总结朱温的一生:最大的特长:灵活的掌握人生轨迹,谁行就跟谁,从黄巢到唐朝。

最大的能力:打仗,一生败仗很少,关键的战役都赢了。

最大的成就:灭了烂到骨子里的唐朝,建立了梁朝。

最大的失败:没养一个有出息的儿子,最后死在了儿子手里。

最大的爱好:儿媳妇。这个爱好很特别,好色可以理解,喜欢儿媳妇就非常另类了。

朱温最后为何被杀,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没生一个好儿子,没有接班人,造成儿子们对皇位虎视眈眈,不惜弑父夺位。

二是儿媳妇成了朱温的玩物,而且儿子们争相把自己媳妇送到父亲处,以此来争宠。可见这一家人的价值观非常之歪曲,弑父这种事就不算啥事了。

三是继承人问题没有安排好,最好的继承人未在身边造成的(参照秦始皇和扶苏)。

当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主动退位让贤是多么的明智,如果李渊动怒,和李世民干起来,即便不被杀估计也被软禁。

朱温的儿子们,大多混账,儿子混账是因为老子没有教育好,老子没有教育好是因为老子忙啊,要打江山啊。所以谁也怪不得,这就是命。

唯一有点出息的大儿子朱友裕死的早,活有点出息的朱友文还是个养子,名不正言不顺。

朱友珪有野心,没能力,弑父登基后,根本没有能力管理国家。后梁,历朱温、朱友珪二帝,仅存16年即被宿敌李存勖(后唐开国皇帝)所亡。

具体说,朱友珪还是有点良心的,并未亲手弑父,而是让亲信马夫冯廷谔动的手。

但朱友珪说了一句话,不合适:“将老贼万段!”

父亲成老贼了,相当于说自己是小贼。可见,朱友珪也是个缺脑子的人。

本文由后知后觉吴原创,欢迎关注!

唐朝末年最出名的几大叛乱(灭唐朝的一代枭雄)(1)

黄巢起义

唐朝末年最出名的几大叛乱(灭唐朝的一代枭雄)(2)

朱温

唐朝末年最出名的几大叛乱(灭唐朝的一代枭雄)(3)

后梁地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