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当众让你尴尬教你几招反击(被拒很愤怒暴露低情商)
写此文时,本人刚刚经历被拒绝,原因是我一个段位极低的小人物,竟然不知天高地厚的跑去找大团队谈合作,尽管我自信满满带着项目,将所能所想全部掏空亮出来,最终还是收到对方一句“谢谢你,暂不考虑。”的委婉回绝。
那一刻,我的心从未感受到的一种苦涩缓缓流出,但转念一想,如此有名的团队,合伙人能亲自回复你,你应该算知足了。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无数次像我这样的被拒经历,那些经历的背后你会有怎样的举动?躲一边暗自伤神?还是迫切想要立刻发泄与反驳?
这篇文章或许根治不了你的内心元冲动,但却能帮助你在逆境中找到舒缓情绪的突破源。
01 被拒后的愤怒元冲动,恰好暴露了你的低情反应度
曾经有一个男孩,愤怒的质问女孩,我追了你整整1年,你不开心时我陪着,生病了我第一时间赶到,每天在楼下等你下夜班,你竟然还在拒绝我,你以为我非你不娶吗?我诅咒你以后再也找不到幸福。
男孩愤怒甩下那句狠话后,扬长而去。
女孩事后告诉我,那个男孩坚持那么久,我真有点被感动了,不过是自己还想再努力一把,看看会不会慢慢喜欢上他,现在突然好庆幸没有答应他。
一旦你无法控制被拒绝后的愤怒元冲动,这就恰恰暴露了你的低情商反应度。
所谓低情商反应度,就是考查你在特定环境下,未经大脑深思酌虑的瞬间反应能力,当你轻而易举的将内心独白脱口而出,从而使自己置身于一发不可收场的尴尬处境时,低情商反应度偏高。
工作中无故被上级骂,客户不听解释将你辛苦的方案合同甩在桌上,你的同事为了晋升在你背后捅娄子;生活中表白被拒绝,请人吃饭被放鸽子等等。
先让我们看看,当你遭遇各种各样拒绝时,你的内心会发生什么变化?
- 明明自己很努力了,为啥还会被骂?——自我怀疑
- 我要再去争取下,是你理解程度不够吧?——自我防御
- 切,有什么了不起,不识货我走人!——愤怒冲动元
心理学家盖伊·温奇经过多年的调查发现,被人拒绝后,智商会瞬时降低,产生愤怒、抱怨、自责等情绪。
当一个人被突如其来的否定时,内心的无价值感与孤独感会喷涌而出,产生羞耻和愤怒的攻击性,要么攻击他人,要么转向自己。
被拒后愤怒情绪产生的后果不言而喻。永久失去合作关系,辛苦建立的人设形象毁于一旦,多年挚友感情降温……
自我截流关系的可延性,自我增设低情商人设标,一切只因被拒后你肆无忌惮将愤恼一吐为快。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控制愤怒元冲动,成功提升自己的“抗拒力”意识能力呢?
02 提升“抗拒力”意识,认领新TASK是关键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一个很出名的判断: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被拒绝”即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10%的不可控事件。也就是说,剩下的90%属于你对已发生的事情应该做的反应决策。
当我们生活中有大部分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决策时,不妨将这部分拆解当作新TASK去完成,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快速认领自己的新TASK,即可掌控全局了。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主张的“课题分离”,是克服被拒绝焦虑的神器。具体来说,“课题分离”就是通过区分“这是谁的task”,来做到“认领各自的task”,并且不干涉他人的“task”。
先让我们看看,商业巨头是怎么应用此方法的。
马云曾在达沃斯演讲里说:“我们需要学会习惯被拒绝。我在找工作时被拒绝了30多次。去肯德基应聘,24个人收下23个,我是唯一一个被拒绝的。去考警察,5个人招4个,我又是唯一一个被拒绝的。”
马云就是完全领悟了“课题分离”法,成功避免了被拒焦虑,他说:拒不拒绝是他们的事,我只要负责做好我想做的,哪怕让他们了解了“中国黄页”这样一个概念,我也算达到目的了。
也就是说,当你将被拒绝与被拒绝后产生的情绪像课题一样完整分离后,你会发现,被拒绝只是他人的决策,而被拒后的一切决策的主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们可以研究前部分,被他人拒绝的原因这个课题,也可以去研究被拒后我应该如何调整战略的这个课题。
一旦你将前半节课题与后半节课题混淆谈,你便极易被困情绪矩阵中出不来,甚至难以控制情绪 涌现“愤怒元冲动”表现。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分析下,两种人的被拒心态模拟路径如下:
- 小A谈合作被拒绝。产生混淆情绪的思路是:为何拒绝我?——方案有问题?——看不上我资历浅?——等我强大不找他合作;
- 小B谈合作被拒绝。产生分开课题“task的思路是:为何拒绝我?——方案这块再提升——交流表达这块有纰漏再练习——调整细节再争取一回。
上述案例思维中可以看出,小A被拒后掉落在自我纠结中出不来,小B却完全断开被拒绝的情绪,而是去分析被拒后的复盘计划。
因此,当遇到被拒糟糕环境后,大脑立刻采用隔离课程法,短时间内迅速认领新“task,并将其拆解为分项任务去执行,是避免“愤怒元冲动”,提升“抗拒力”的最关键因素。
03 启动“同理心”导出法,直面“被拒绝”是出口
心理学家盖伊·温奇认为思维有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当我们拒绝别人时,会认为我只是在拒绝这件事,并不否定人;而当我们被人拒绝时,我们感受到的却是被否定。
这种思维情景下,被拒绝的我们即会迅速感受到自尊受创的条件反射,以致于我们的情绪立刻从期待最高点降至失落最低点。
那么,有没有一种有效的实用方法,能帮助我们能在被拒绝的时候,不轻易被情绪干扰呢?
来看看那些大佬们是怎么做的吧!
有位被拒创伤的高学历美籍华人,名叫蒋甲。他每天什么不干,就想一些匪夷所思的请求,跑大街上向各种行业的人请求帮助,体验着无数次的被拒绝,并把这样的真实场景拍成视频——“碰壁100天”
向陌生人提出借100美元;请求汉堡包店给他来个“汉堡包续杯”;请求甜甜圈店做个奥运五环形状的甜甜圈;捧着一束鲜花敲开陌生人家的门,并请求将它种到对方家的后院里;对一位不认识的大学教授提出帮对方去上一堂课……
在100天的碰壁后,蒋甲克服了被拒绝的阴影和恐惧。
之后,他在TED演讲里谈到:“在做一件事前,与其脑补很多标准限制自己,不如先去尝试。”
当你体验失败多次后,大脑会逐渐对这一类事情产生麻木感,渐渐地,你甚至学会了用对方的“同理心”去看待被拒绝这件事。
也就是说,你重复被拒绝数次后产生的自我怀疑感,会陆续进入拒绝人的思维中去,如此以来,你会发现再也不会产生被拒敏感愤怒情绪了。
“同理心”的本质,即你是否能切换角度思考问题,真正能轻易做到并不容易,但倘若你从对立角度去训练,会发现成效很快。
比尔·盖茨曾说:“你被900人拒绝了吗?如果没有,请继续加油。我只是和1200人讲了我的项目,900人说NO,300人支持,其中85人愿意合作,85人里有35人全力以赴,而其中有11人陪我取得了成功。”
当你害怕被拒绝或者忍不住想要表达愤怒元冲动时,想一想名人的经历,最终我们将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被拒绝=成功。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让我们再来了解下,卸下被拒愤怒情绪后,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尴尬正确沟通交流呢?
04 学做“反查流”,三步规则,炫出漂亮回旋踢
朋友麦莉是一名蛋糕店老板,有一次,她为了拓展生意,打算亲自去做推销。
当她来到一家餐馆前,麦莉拿出一张名片,很有礼貌的走进去对店主说:您好!不好意思耽误你宝贵时间,我只是想和你打个招呼,我是麦莉,这是我的名片。
没想到,店主看了一眼,直接将名片丢到了地上,说:我不需要你家东西,请离开!
麦莉压制住心中怒火,弯下腰捡起名片,十指合一谦逊的说:是我不好,不知道你现在您店里高峰期很忙,太不好意思,打扰到你了!
几天后,麦莉再次去这家店,没想到刚进店,店主立刻迎了过来,解释说自己那天刚跟客人吵架,心情不好,实在不好意思,对你做出那么不礼貌行为。
后来,两人坐下来聊了起来,最终店主和麦莉谈成了合作。
上述案例中,向我们传达了几处被拒后的行为反应精彩点。
第一步:反查自我,肯定对方。被拒绝后的麦莉尽管内心愤怒,依然懂得延顺他人想法,先查找自身原因,将责任推在自己身上,将被动化为感动。
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陈果
很多时候,当你遭遇他人拒绝时,潜意识里会急切证明自己是对的,寄期望对方重新喜欢自己的建议。
恰恰这种思维是完全无效的,最有效的突破口是让对方为自己行为感到不好意思,这样才会有下次合作的可能性。
如何让对方有愧疚感,即你先肯定对方,再承认自己不足,最后谦逊道歉或请教,如此一来,对方会对你肃然起敬,从而为自己粗暴语气所愧疚。
第二步:紧抓愧疚期时效,再次出击。麦莉在使店主还未产生印象失忆前,及时再次拜访,水到渠成。
研究表明,人们对于陌生人的印象普遍停留在三天以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大脑对新鲜面孔记忆逐渐减弱,直至完全失忆。
假如你很幸运的察觉到了对方有愧疚期反应,切记不要等到对方印象记忆消失后再去进攻。找到出击的最佳时间段,你的成功率高一倍。
巧妙把控对方心理,迎刃而上,是凑成谈判的最关键一步。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切勿继续用原套路去谈合作,应该回去斟酌旧方案失败原因,尽快拟出对方有利的新方案。
第三步:抵消对方顾虑,表达自我诚意。在获取第二次谈判机会后,相信麦莉一定给出了更加优厚的福利,才会使店主顺利合作达成。
用顾客抱怨创造契机。顾客的抱怨是很严重的警告,但诚心诚意去处理顾客抱怨的事,往往又是创造另一个机会的开始。 —— 松下幸之助
生意场上,人情抵不过利益。而不管是你的谈判对象是谁,或职场或商务,你需要考虑的是利他思维,只有真正给出对方需求获利点,才能将成功几率提高到期望值。
也就是说,你必须先探寻到对方的顾虑,打消顾虑,表达诚意,让出利他收益,即达成所愿。
没有人会去拒绝一个真正对自己着想的人,即便拒绝也不会带着抗拒心理会强硬回绝,而很多人之所以被粗暴被拒,是因为倘若以利己思维,而从不考虑自己行为会给别人带去什么困扰和麻烦,继而加剧彼此之间的抗拒心理,造成难于收场的尴尬局面。
文章末尾,我想对你说,人生中,我们会遇到10%的被他人拒绝的尴尬场面,被拒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懂得如何恰当处理后面的90%的反应行动,一旦反应不妥,很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
规避被拒后的“愤怒元冲动”,你需要懂得分离课题,认领新TASK,提升“抗拒力”意识,学做“反查流”,炫出漂亮回旋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