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为理论(金融课堂前景理论)

今天在开始前,先问几个问题。

  1. 假设你现在年薪25万,两天里你去参加了大学和初中的同学聚会,大学同学的年薪大概都在30万左右,初中同学则在平均不到20万的水平。在2次聚会之后,你对自己的薪水水平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2. 上午你买的福利,中了个2000元的奖,喜滋滋地领了。结果下午你不小心掉了2000块钱,这一天你感觉自己的财运是好还是不好?
  3. 这个问题有两个场景,每个场景有两个选择。第一个场景是抛如果硬币的时候,扔到国字就赢1000块钱,或者是白给你500块钱。你选哪个?另一个场景,如果扔硬币扔到国字,就输1000块钱,或者白白地送给人500块钱,你会选哪个?
  4. 花20块钱买张,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赢100万。另外一个选择就是花20块钱参加一个赌局,有50%的概率赢200块钱,你会参加哪个游戏?

金融行为理论(金融课堂前景理论)(1)

好了,现在我们顺着这些问题,来回答一下。

  1. 第一个问题,参加大学同学的聚会,会让你怀疑人生。参加完初中同学的聚会,多少会让你产生人生赢家的感觉。我估计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2. 第二个问题,买了中奖,结果下午又掉了钱以后,一般的人不会觉得这一天自己的财运很好,一定会觉得心里很难受,就像天下掉了块馅儿饼,结果被狗叼走了那种感觉。
  3. 第三个问题,在第一个赚钱的场景里,扔硬币扔到国字就赢1000块钱,或者是白给你500块钱,在这个场景里,大部分人肯定都选白拿500块钱。而第二个场景,扔硬币扔到国字输1000块钱或者白白就给人500块钱,绝大部分人会去选择扔硬币赌博一把。
  4. 第四个问题,花20块钱买,有小概率赢100万,或者说花20块钱有50%的概率赢200块,绝大部分的人都觉得第二个游戏不怎么值得,但是会觉得不妨去试一试第一个。

你知道吗?这些都是我们普通人特别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恰恰是这些特别正常的反应,在经典的经济学教科书里都属于“异常行为”。

金融行为理论(金融课堂前景理论)(2)

一、前景理论

学过经济学的同学一定都知道“期望效用”这个词,就是说在衡量一个不确定的事情,比如说一项投资的时候,它可能会带给我们多大的满足感。这个满足感一方面要从这项投资中可能获得的财富来衡量,财富越多,满足感越高。另外一方面就来自它的不确定性,即风险,不确定性越低,满足感越高。

你看,在这么一个基础上,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就很好确定了,每个人都理性地去买入那个让自己期望效用最大的资产,即那些期望收益高、风险低的资产,然后抛弃那些让自己期望效用低的资产,金融资产的价格就在这样的博弈中被确定下来。

我们以前说的很多金融理论,比如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夏普的CAPM,其实都是在这么一个大框架下进行的。

金融行为理论(金融课堂前景理论)(3)

一切听上去很完美,但是,你发现了吗?在这么一个理论框架下,投资者,也就是我们人的情绪都被忽略掉了。

1.参照点

我在开始提出的几个问题,比如说你的年薪在两个场景里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在期望效用理论中,你的满足感不应该有任何区别。可是我们人类有嫉妒、攀比的天性,所以绝大部分思考的出发点都会从一个参照点(reference point)出发。

2.损失厌恶

投资当然不例外,你看在牛市和熊市里,你有仓位没仓位的时候,你对不同收益的满足感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你的倾向会反映在交易行为中,最后反映到价格里。再比如说,按照期望效用理论,上午赚了2000,下午损失2000,收益和亏损的金额一样,你的效用应该是不增不减。可是你忘了我们人类对损失有天然的厌恶,损失带来的痛苦远远比同等金额的收入带来的愉快要大,这个心理叫什么呢?叫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人们甚至发现,这种厌恶你需要两倍的价格才能够克服和补偿。

金融行为理论(金融课堂前景理论)(4)

3.风险态度的非对称性

同样地,这种损失厌恶就会让我们更倾向于投资那些自认为比较安全的资产。

和损失厌恶相连的一个心理状态是,我们在面对确定损失和确定收入的时候,心态其实会发生非常微妙的变化。你看,面对确定损失的时候,赌性就上来了,反正就要亏钱,不如赌一把。而面对确定收入的时候,就想着赶紧地落袋为安。

在期望效用理论中,我们在面对损失和收入的时候,我们的风险态度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是对称的。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自己的行为完全与之相违背,这就叫做“风险态度的非对称性”。

4.概率权重

同样地,在期望效用理论中,我们是根据期望效用值来比大小、做决策的,对不对?像在最后一个题目里面,我们的期望收益其实都是一样的,你简单地计算一下,知道了两个选项,最后的期望收益都是100块钱,理论上这两个选择对我们而言应该毫无区别。可是人类会因为那个大额的数字,比如说100万而去选择性地忽略它极小的概率,如万分之一。

金融行为理论(金融课堂前景理论)(5)

所以博彩业为什么会兴起?其实也是因为这么一种被称为“概率权重”(probability weight)的幻觉。

所以这四个听上去怪怪的名词,参照点、损失厌恶、风险态度的非对称性,以及概率权重,就等于打破了我们传统期望效用理论,这四个词加起来,就构造了一个关于人类行为偏好的新的方程。如果我们使用这个效用方程去进行决策的话,自然就会得出不太一样的投资决策结果。

那么由这四个因素构成的就是著名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也就是七十年代有两个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将心理学引入金融学、经济学科之后,所构建的前景理论。

金融行为理论(金融课堂前景理论)(6)

二、行为金融学,前景理论,以及参照点和损失厌恶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了解一点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也能够讲出一两个名词,比如什么“损失厌恶”这种名词。但其实很少有人弄明白,行为金融学的“前景理论”、“损失厌恶”这些词语中间的勾连,这其实就是碎片化吸收知识后造成的后果。

我们平时在这里听到一个词语,那里听到一个金句,散落在头脑中,是无法形成框架,所以你这样的思考也肯定是缺乏框架性的。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在前面说过,它是在原有金融学的框架下引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试图从人的心理偏误、行为偏差,也就是非理性的角度来理解金融现象,尤其是理解那些理性框架下没有办法解释的现象。

前景理论就是在行为金融学这个学科底下的一个基础理论,它从最基本的效用函数入手,把人的行为特质加入了函数,做了一个全局性的解析。这对于行为金融学形成一个学科,其实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金融行为理论(金融课堂前景理论)(7)

七十年代,前景理论出来之前,人们并不是完全没有意识到行为偏误对投资的影响。但是研究它主要停留在一个描述的层面。而描述的最大问题就是,它是点状的理解,缺乏一个简单的框架,把所有的知识点放到同样一个维度下来进行分析和思考。所以在很长时间里,关于人的心理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很多人模模糊糊地意识到:哎哟,它们好像很重要,很对。但是因为没有分析框架,它就一直不太受人待见。

从这个意义上讲,前景理论是行为金融学,也是行为经济学的奠基型的理论,它也是一个特符合现代学科研究范式的理论,即,用一个简单抽象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很多的现象。

我们刚才提到的损失厌恶、参照点,其实就是行为金融学里面的很多要素。前景理论将这四个要素结构化,构成了一个理论框架。

这里我可以打个比方,你不妨想象一下乐高积木。这些关于心理偏误的要素,就是积木块,理论上它们可以搭建成不同的建筑物。为什么它这么著名呢?因为它可以装下,也就是解释市场上形形色色的现象。

金融行为理论(金融课堂前景理论)(8)

今日概要:

1.参照点、损失厌恶、风险态度的不对称性,以及概率权重,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特征。而这些特征会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决策和判断。

2.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忽略了上面的这些心理要素,所以在这个理性框架底下,没有办法被解释的很多现象就被称为异象。而前景理论将这四个要素引入了效用函数的考虑,构建了一个非完全理性行为下的效用函数,解释了很多市场的异常现象,也被视为行为金融学里面一个奠基型的理论。

(本文出自得到,由北大金融学香帅教授唐涯亲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