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校派教师支教(山东支教教师心之所向)
来源:【海报新闻】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程文琪 邹仕晓薇 报道
山东有这样一群支教教师,他们远离家乡,在西藏日喀则,在青海海北、在新疆喀什、在兵团第十二师……他们奔赴在祖国边疆,在最需要教师人才的地方,用爱与责任,悉心培养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孩子们,默默坚守,无私奉献。
在第三十八个教师来临之际,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联系到山东支教团队中几位优秀教师代表。受疫情影响,虽无法前往现场实地采访,但通过线上联络的形式,听他们他们讲述自己扎根当地学校,立德育人的的援教故事。
雪域高原上的山东援藏教师
“从胶州出发,一路向西,在飞机上,我从窗户上看到远处下方高高挺立的的雪山,雀跃的心情无法言表。”胶州市实验中学高中英语老师孙小燕在2022年8月7日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此次援藏支教的目的地——日喀则。“日喀则的天特别蓝,白云一片片,虽然还是夏天,但日喀则已经有些凉意,出了机场,我就看到在机场口迎接的当地教育局领导在等着我们。”孙小燕说。
青岛援藏教师杨康也记得这一幕,也是因为那天,他在机场口与同事一起,低下头接受了当地人们为他戴上的哈达。那是他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哈达,洁白又光滑,戴到脖子上传来丝丝凉意,他郑重万分,甚至不舍得轻易摘下来,后来他说,“当时觉得哈达虽轻,但附着的是当地领导们对我们援藏教师的期望,这期望让我们下决心,必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对得住这份真心。”
刚来没多久,日喀则出现疫情,杨康和孙小燕等同事一起,在援藏教师公寓,通过线上为学生授起了课。
作为英语老师,孙小燕开始担心起学生们的英语学习进度,“为了不耽误教学进度,我们依然按照线下的时间点上网课,分层布置作业并批改,第二天课上再对作业进行点评并提出新的要求,课后同学们如果有不懂的语法和口语问题随时线上联系我,这样我们能及时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动态。”孙小燕说,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敢于和她交流问题,甚至有些孩子会主动来问自己在这里适不适应,缺不缺少食物,她觉得很暖心。
除了线上教学,负责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援藏教师荣波通过线上方式,组织全体援藏教师与受援学校教师开展教研工作,互相交流教研经验,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线上教学打下基础。
杨康也是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线上教学工作,不过他除了教学生,还与受援地学校的另一位年轻的信息技术老师结为“师徒”对子,将山东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带给当地年轻教师,为当地学校培养一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
孩子们送给山东援藏教师的祝福贺卡
中秋节要到了,杨康离开家人已经一个月,平时在线上视频的时候,他说,小女儿在电话里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自己就忍不住地思念家人。然而中秋节虽无法与家人团聚,杨康和孙小燕和其他援藏教师们却收到了当地学生发来的问候和祝福。“学生制作了电子贺卡给我,他们说祝孙老师教师节和中秋节双节快乐,我特别感动,还发了朋友圈。”孙小燕觉得,既然之则安之,大家肩负着山东与日喀则教育局的期望,有一份热,就要发十分光,她要将这份感动化作动力,努力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提上去。
与学生们相聚云端的山东援青教师
受疫情影响,在8月19日,鲁青高中“组团式”援教团队便提前返回门源县,成为山东援青教师团队中唯一一个在海北全州静态管控之前从山东回到门源的队伍。
来自威海文登的鲁青高中校长宋献经告诉记者,“鲁青高中是由山东援青投资建立的重点学校,而威海援教团队担负着重要使命——高中即将迎来第一批学生。新学校、新学生、新老师,我们要把第一批生源带好,做出成绩,打一个‘开门红’。”
宋献经说,今年开始,青海省高考开始进入新高考模式,时间紧任务重,威海和滨州的8位援青教师要全力以赴,承担起新高考政策解读和课程实施的培训引领工作。
援青教师群力群策,进行线上备课教研
除鲁青高中援青教师外,其他山东援青教师受疫情影响,留在了山东开始进行线上网课教学。
临沂援青教师丁发展8月30日收到学校的通知,从装好的行李里再次把生活用品拿了出来,开始在家进行线上教学。“受援学校的道布加老师打来电话邀请我加入学校的工作群。我在群里了解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学校要求,进入班级的钉钉群,好在线上教学我们学校多次进行,也算是轻车熟路吧,好饭不怕晚,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都要保持正常心态,不耽误教学进度。”
除了线上网课之外,山东援青教师队伍中几位专职教研员,虽还未前往海北州,但已经在线上行动起来,他们克服异地办公的困难,积极了解海北教育基本情况,逐步熟悉州教研和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职能。力求将教研工作做深做实,将教育援青力量辐射到州校,协助教研中心建立覆盖全州的教研体系。
《海北教育》是鲁青两地的教师教学和管理经验交流展示的名片,教研员已开始着手《海北教育》第七期的稿件收集和分类审稿工作,认真阅读每位老师的来稿,为《海北教育》把好关。
他们回顾学习前十六期的“鲁青教育论坛”,深入理解论坛创办理念,协助教研室筹备下一期“鲁青教育论坛”,推动论坛的持续发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援教祁连山中学的临沂地理教师王联营说,“无论是教学还是进行教研工作,其实线上比线下牵扯的精力更多,教学压力也更大了,上网课的这几天,大家都是电脑不离身,手机不离手,生怕有学生线上提出的问题被漏下,影响孩子们的学习进度,大家脑袋里的那根‘弦’都没有松开过,无论在何地,用什么样的方式,也要把学生们教会、教好,这是我们援青教师的责任,也是使命。”
身怀爱与温暖的山东援疆教师
都说万里援疆支教路,只有一步一步走过之后,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自2020年以来,山东有925名援疆教师和1538名师范类实习支教大学生,跨越万里来到新疆喀什支教。
威海援疆教师丛培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2021年9月,丛培文从万里之外的威海市文登区七里汤中学来到大漠边陲的麦盖提县第四中学,担任初三援疆实验班的班主任。作为数学课专业教师,丛培文用心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谁有哪些知识有漏洞,他都能如数家珍,利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精准地开展一对一辅导,大大提升学习成效。
丛培文课下为学生讲解难题
学生艾克代的数学基础稍差,丛培文在和她交流中得知艾克代家里出了事导致心情郁闷、没心思学习。丛培文立刻对艾克代进行心理辅导,平日留心关注,并经常在课后时间单独给她补课,艾克代数学成绩提高很快,也逐渐开朗和自信起来。艾克代还把自家种的哈密瓜削好,送给丛老师品尝。2022年中考,艾克代的数学考取了133分的好成绩,如愿考取内高班。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每名特教教师的使命。山东援疆特教教师杜红梅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句话。
2021年8月,岳普湖县的第一个特教班正式成立,急需特教人才。为了助力岳普湖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泰安援疆指挥部找到了即将结束援疆工作返乡的杜红梅,询问她是否有意向继续援疆支持当地特教工作。在与家人商议后,杜红梅毅然申请了续期两年援疆。
杜红梅的到来填补了岳普湖县特教的空白,为了弥补岳普湖县特殊教育起步较晚的不足,尽快把特殊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杜红梅主持制定《全县残疾儿童安置走访实施方案》,马不停蹄联合县民政、卫健等部门开展调研工作,行程数百公里,走访30多户残障儿童家庭,为全县特殊教育的发展建立了翔实的数据支撑。
为了让残障儿童尽快提升交流沟通能力,通过学习再进步一点、更自信一点。杜红梅把手语化作跳动的音符,把唇形、口型的变化描绘成生动的图片,引导孩子多用手和眼睛去感知世界、表达自我。
杜红梅记得,当孩子们终于能够清晰发出“妈妈”的读音后,开心地与她抱在一起,学生阿丽亚则指着她一字一字说出了“杜妈妈”;十岁的努尔古丽斯曼因为心疼杜老师长时间上语训课发音会嗓子疼,常常从家里带来苹果和橘子悄悄送到她手上……尽管几周的练习才能换来孩子们的一点进步,但杜红梅不觉辛苦:“其实不只是学生从我们老师这里收获了知识,我们也从孩子的认可与依赖中收获了幸福和继续做好特教事业的动力。”
除了一线教师,山东援疆教师队伍中还有一位财务“大管家”。2022年2月,山东公路技师学院教师宋睿受组织选派,来到喀什技师学院财资处,牵头推进学院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深度融合工作。
财务工作细碎又繁琐,每一项事务的背后都是巨大的工作量,宋睿常常感到时间紧迫,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分钟用:“只有一年时间,援期还是太短了。”由于学院教师上下班由统一班车接送,不能在校加班,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她专门准备了一个双肩包,包里每天都装着厚厚一摞书本材料,做不完的项目她就打包带回宿舍熬夜完成。忙碌的工作让宋睿没有时间品尝离愁别绪,她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工作上。
宋睿在福利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给了我发挥专长、报效国家的机会,这是无比宝贵的人生机遇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来到这里,我就是喀院人,要与这里的师生成为一家人。我要为喀院的家人们全力以赴,为喀什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锻造当地教师队伍的山东援兵团教师
兵团十二师西山农牧场学校副校长兼语文教师周玉龙有个习惯,在他的课上,教室大门一直敞开,如果是学生还是老师,只要想听,随时进来听。
“山东来的老师,课堂永远是开放的,我们欢迎当地青年老师过来学习,增长经验。”周玉龙说,援兵团老师的课堂不需要提前打招呼,随时可以“推门”听课。
2021年9月,枣庄市开始对西山农场学校进行“组团式"帮扶,枣庄市第二十四中学校长周玉龙带领枣庄市各学校的9名教师、教研员来到西山农场学校,一名支教教师带几个当地青年教师当徒弟,边教学边教研,培养出当地自己的优秀教师。
周玉龙与当地教师马楠组成“师徒”对子,通过共同备课教研、课堂研学听课、课后复盘总结等形式,将自己三十多年的教育经验,传授给年轻人。
“学校课程的老师特地将我和周老师的课错开,只要有他的课,我和学生们一起,在教室旁听,将师傅课上的讲课技巧记在本子上,不懂的课下去问他,周老师从课堂管理、师生沟通、教学方法等方面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每次磨课我都有新的收获,对我的工作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当地教师马楠说。
头屯河农场学校副校长兼初三物理老师王晓波也在做同样的事情,物理学科入门难,要求高,需要老师注意教学技巧,提高教研能力。王晓波说,“当地教师们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山东教师拜师,并不局限于‘一对一’,我们也将自己的所知所见倾囊相授。”
当地青年教师与周玉龙交流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周玉龙、王晓波们这些援兵团教师来说,既要负责当地学校的教学管理也要在一线备课上课,还有抽出时间帮助当地教师评课磨课,剩余的休息时间所剩无几。“说实话,毕竟援期有限,我们走之前要把山东教育经验留下来,把这群青年教师‘带出来’,将他们培养成十二师教育骨干。”周玉龙说。
无论是山东援藏、援青、援疆还是援兵团教师队伍,他们坚守在各自的岗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山东教育援藏创新模式,硬件、软件一起抓,构建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各学段、各领域,覆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智力支持、教育理念引领的全链条教育帮扶体系。
山东教育援青尝试“小组团”式教育帮扶,从校长到教研主任再到基层教师的全方位支援模式,将山东优秀的教学教研和教育体系管理经验“嫁接”海北州,助力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
山东教育援疆开展“国学润浸”模式,实施润德、润学、润心“三润”工程,打造思政“金课”,在中小学增设经典阅读课和传统文化课,建设8所国学书院、35所国学课堂建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边疆播撒下传统文化的火种。
山东教育援兵团则依托十二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心,建设起“鲁兵网络课堂”,推动受援地12所中小学校与山东中小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深入开展“互联网 远程教育”活动,打破空间限制,同上一堂课、同步开展教研活动,实现鲁兵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这群山东支教教师,他们是火种,因材施教燃起边疆孩子心中渴望知识的火苗;他们是春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西部少年心灵的花朵;他们是旗帜,在平凡而艰苦的岗位上无私奉献,书写出不平凡的教育篇章。
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山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白皓说:“教育是根本,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基础性、长远性的作用,山东遵照中央的战略部署,承担起教育支援四地的光荣使命,让受援地的教育水平得以发展,让当地人民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发展,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即便山东教师配置并不宽裕,但是我们还是投入了大量优秀教师前往边疆,尽山东教育所能,援边疆所需。另一方面,这对山东支教教师是一种锻炼和锤炼,在铸魂培根、立德育人的支教工作中,增强自己的理想信念,丰富教学经验,拓宽人生阅历,不负期望,快速成长。”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