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好好学习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学习 045好好学习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学习

谈到学习,你是不是脑海里就冒出学生时代拿着书临危正坐,一边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一边奋笔疾书地记笔记的场景?又或者工作中,为了学会某项技能报班报课在电脑前头悬梁锥刺股?其实,学习并不仅限于此。与人交流、细心观察身边人,也是学习。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哎呦,这本书明明读过,但是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书中到底说了什么”或者“哦,原来这个知识点还可以用到这种情况上”?如果你有以上的问题或困惑,我建议你可以读一读成甲老师《好好学习》这本书。

这是一本讲学习方法,讲如何管理自己知识的书。它将帮助你把零碎的知识打造成为高效的知识管理体系,构建你的学习竞争力,让所学知识真正变成你的资产,让学习成为财富积累的过程。

045好好学习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学习 045好好学习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学习(1)

作者成甲老师,是「得到」APP“每天听本书”栏目说书人,学习高手,2016年入选罗辑思维评选的“中国最会学习的人”。同时他还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是北京京都风景生态旅游规划设计院的创办者之一,现担任常务副院长。此外他还经常受邀给众多著名机构,比如清华MBA、第九课堂、多角度沙龙、中国惠普、埃森哲、中国人寿集团等,进行有关个人时间管理、知识管理方面的课程演讲。

我们今天只要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这本书。第一,什么是知识?第二,如何学习?第三,如何掌握临界知识。

一,什么是知识?

001 知识改变行动

成甲老师对知识的定义:只有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我们学了很多年知识,可什么是知识,似乎一下子又说不清楚。我以前对知识的理解是,只要包含了一定有效信息的内容就是知识,比如公众号的文章、书本上的各种概念、甚至某位同事说的一个有意思的段子,在我看来都是知识,可谓身边处处是知识,只看你有没有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眼睛。

那为什么身边处处是知识,我们还是在原地踏步,没有进步呢?看到成甲老师对知识的定义,我才恍然大悟,判断一个信息是否是知识取决于了解它的人能否用这些信息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认知,产生新的结果。如果你看完一篇文章,只是在当时感慨“写得真好”而扭头就忘,或者报班学习excel却永远停留在完成课后练习而不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话,你所谓的这些知识全都是信息,你的学习也是无效学习。

002 临界知识

知识和知识也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要比另一些知识能够更加深刻地改变我们的行为。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被称为“临界知识”。临界知识就是查理芒格所说的“普世智慧”,一般存在于硬科学中,比如:数学、物理、生物学等,经过了大量地严谨地推理和验证。

003 技术效率和认知效率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在努力提升技术效率。

我们不断学习各种业务知识,掌握各种办公软件,报名参加各种培训,但也有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涌入:我们需要继续看新的书、学习新的软件、新的套路。在这种模式下,我们遇到的每个新问题都需要学习新知识。我们就陷入了学习的“老鼠赛道”,看起来一直在努力,可是其实是在原地打转。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的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问题表现背后的实质,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只有提升认知效率,才能从“低水平勤奋”中跳出来。

比如,应对孩子发脾气,不是每一次孩子发脾气你就要头疼一次,然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安慰或想对策;而是多思考孩子在什么环境、什么情况下容易发脾气,然后提前防止孩子进入到那种状态下(累了、饿了、困了、好朋友没来、换新环境了等),从源头减少了孩子发脾气的可能性,就不会每次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束手无策了。

二,如何学习

本书介绍了三个学习的底层方法:反思、刻意练习、以教为学。

001 向过去学习

反思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我们过去的经历是一篇篇写满了我们的弱点和优势,写满了我们的错误假设和生活灵感的文章。只不过,只有通过精心的筛选和仔细的加工,这些经历才能变成我们生活的宝典。

01 最方便的教材:复盘

学习临界知识最方便的教材,其实是复盘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复盘每一天的决策都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做出的,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追问过程,并思考如何改进。

02 复盘与总结的区别

两者侧重点不同。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复盘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不论在哪个领域,任何模型和结论都是基于一定假设而得出来的,如果假设一开始就有问题,那么结论也必然不可靠。反思,即是从源头开始减少偏差。

03 如何复盘

①从小事突破,深入思考。

管理生活的点滴细节,就是在管理我们自己的人生。因此,复盘不一定要记录大事,从日常的小事、小习惯、情绪、思考的过程入手,就能找到改进的办法。

②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都是埋藏着启发的案例,把生活的素材重新解读,从中发现更有价值的启发。

③坚持写复盘日志

避免流水账,自定义适合自己的日记方式,可参考《晨间日记的奇迹》中的“九宫格”日记法。

04 一次小事件的反思

①事件背景

已经自费购买进口药三个月,可以开始着手申请援助项目。

②目标

填写申请表,并去相关机构办理盖章。

③结果

虽然办好了,但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④我的假设

如何申请等信息都得患者本人自行获得。

⑤在此假设下我的流程

上网百度关键词,大海捞针般的从网上搜寻并不多的有效信息。然后开始以行动试错,反复了三四次(重新打印申请表,去正确的地方找到正确的人盖章),历时一个周办完。

⑥正确的假设

医生知道相关信息。

⑥正确假设下的流程

找医生咨询→医生给出本地改项目负责人联系方式→咨询项目负责人申请表怎么填,改找什么部门,有什么注意事项等→按照指导去办手续。不需要亲身试错,最多两天就能办完。

⑦吸取的经验教训

找对关键人物很重要。学习工作中,有前辈指导比自己瞎摸索效率高太多,跟书学不如跟人学。所以多践行猫叔理论:见牛人。按照这样的反思套路,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根本,从过往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

002 教学相长

以教为学,也就是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就是,一个人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不如别人,总有他略强一点的地方。那么,在这个方面,我们就可能作为老师教别人。我曾经当过两年老师,教大学物理实验。给学生讲过的知识点就像刻在了大脑里一样,十来年过去了,依然清晰无比。

相信很多教师朋友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呢?为了给学生们讲清楚,我们会逼着自己主动探索,想明白问题,甚至在正式讲课之前还会不断练习直到讲得非常连贯为止。

教学生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你需要烂熟如新。在教的过程中,学生们提出的疑问、质疑和新想法,又会增强我们对所讲内容的认识。

教学之前的准备有什么注意事项吗?要尽量多准备,为讲清楚问题需要大量查阅资料,比如相关的或类似的知识点,不打无准备之战。不能知道多少讲多少,因为在实际讲课过程中你会发现你准备的东西能讲出50%就算不错了,更多情况下是准备了100%,输出20%。准备时,一定要主动查询不同的观点和不支持自己结论的反面案例,想好对策。能驳倒对立观点,才算是真正的懂得你自己的观点。

有人会问,那我不是老师,没有机会教学生啊。机会是创造出来的。只要你想,肯定有办法。比如:将文章中学到的知识讲给爱人或同事听;在微信里组建一个学习群,定期给大家分享心得;主动要求在一些公众号或建立自己的公众号写文章。

总结:以教为学,教学相长。创造机会输出,不打无准备之战。

003 刻意练习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技巧;这种技巧,你我都可以掌握。是不是像一万小时定律提到的那样,任何技能只要练习一万小时,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呢?并不是这样的。比如,你我学英语,从初中开始到大学结束,甚至工作后还在继续学,累积时间早就超过了10000小时,然而还是处在听不懂、说不出的状态下。为什么?因为你的练习不是刻意练习,不断重复只是“天真的练习”,无法带来进步。

那刻意练习有什么特点呢?

①它不令人愉快,因为需要人们在自己的舒适区之外尝试刚好超出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

②练习的目标很明确、且可量化。

③有良好的反馈机制以及为应对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

如何刻意练习?成甲老师提出以下三点:

①对基本核心知识画小圈。对基本概念、临界知识、知识阻塞等关键地方进行反复地研究和思考,持续地、刻意地进行大量专注训练。

②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整体使用。

③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将它们联系和整合起来。

以健身为例,健身的刻意练习并不是每天随意跑5公里,少吃一口米饭,多吃牛肉那么简单。

①你需要明确地制定目标:减脂还是增肌,减重多少,体脂从多少减到多少,腰围变化,大腿小腿腿围变化等等。

②根据目标制定健身计划:一周几次,有氧运动多少分钟,深蹲几组一组多少次,杠铃划船几组,拉伸几分钟等等。另外还要记录每日热量的进食。

③开始健身的时候,建议从训练单块肌肉的动作开始。当你觉得能控制单块肌肉之后,再尝试多部分肌肉协作的动作。

刻意练习的关键:拆分基本单元,刚好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训练,及时反馈,融会贯通。

第三,如何掌握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能够实现“少即是多”效果的判断,建立在两个重要假设的基础之上:

第一,很多时候,复杂的世界是由简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

第二,复杂系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累加,而是各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

要把一个规律作为你思考的武器,那么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你必须了解知识的可靠性和它的局限性,‍‍你必须确保你这个掌握的规律它是可靠的,经过广泛验证的。

在哪里能够找到这些广泛验证过比较好的规律呢?答案就是‍‍硬科学,‍‍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理学等这样的学科,‍‍在这些学科里面,基本规律往往是经过了广泛的验证,非常扎实的,‍‍尤其相对软科学而言。‍‍当然不是说软科学的规律没有用啊,我们也可以用,只是我们说如果可能,我们应当优先使用硬科学的规律来解释问题。

那怎么验证你所知道的规律是否经过了广泛地验证呢?‍‍你要做的就是去寻找知识的源头,也‍‍就是它从哪里出来的原始出处是什么?‍‍你得弄明白这个结论的论据是什么。经过我们这个可靠性和局限性的思考,你就会发现现在你不会听到一个方法,你立马兴奋地要应用,而是去琢磨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它的局限性可能是什么?你只有知道一个知识的局限性,才可以真正拥有这个知识。‍‍如果你不知道一个知识的应用边界,你就拿来天天解决问题,‍‍那这个知识对你来说太危险了,‍‍这好比你自己不知道一个保健品的安全剂量的上限,就天天吃保健品,一样是存在很大风险,‍‍上面提到的方法就是我们验证知识,验证一个规律可靠性的过程。

四,助力学习的三个技巧

执行层面的技巧:记录、定期回顾、付费购买。

001 如实记录

有的同学说我的记性特别好,不需要记忆。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人的大脑是不可靠的,常常会把经过重构的记忆当做准确无误的事实。所以一份客观的如实记录特别可贵。如实地记录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记录发生了“什么”,是“如何”发生的,而不仅仅是事后自以为是地去解释“为什么”。在记录事情经过、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记录自己当时的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条件等。然而,人总是习惯于美化自己的行为,能够坦然、客观地记录,就需要很大的勇气。

比如:今天去拜访了一位大客户,和总经理、生产总监、培训经理谈了很长时间,结果还是很满意的,一整天都好开心啊!

如果这样记录,今天与总经理、生产总监、培训经理一共谈了2个半小时,加上吃饭2小时,比预想时间要长,90%的有效信息发生在前一个小时内,已确定培训内容,签订合同。

后一份记录就更详细,叙述事实。

002 定期回顾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回顾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过往的事件,因为自己的成长,再回过头去看时,又会产生新的意义。不同时期的回顾有不同的作用:短期回顾,审视问题解决思路;年度回顾,总结规律,指导生活;五年以上回顾,分析自己、组织、国家、世界关键事件之间的联系,最大影响因素等。

回顾我的职业里程碑,每次都是与城市或国家的政策倾斜相关性很大,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003 付费购买

时间就是金钱,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如果想获得更多的学习、工作时间,只能减少其它的时间投入。花钱买服务,可以节约出学习的时间,比如:打车、叫外卖、买洗碗机等…

付费买课也是节省时间的好方法。网上的知识和信息的信息浩渺如烟海,付费是最简便的筛选过程。同时,有老师指导比自己摸索更高效。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第一,我们读书并不一定是知识,‍‍只有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和行动才是知识;

第二,知识和知识‍‍也是不一样的,那些能够更加深刻、广泛知道我们生活的知识称为临界知识。优先主动去学习临界知识,就会大幅提升认知效率;

第三,‍‍你要用刻意练习,‍‍反思、以教为学这三个底层方法来提升学习的效率;掌握记录、回顾和付费购买的技巧,也能帮助我们提升效率。‍‍

这些方法综合应用之后就能帮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