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靠谋略取胜的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曾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所以上到王侯将相,下到文武百官,只要是通晓兵法之人,在战法上都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兵力威慑、道义捆绑、迷信宣传,甚至是谈判的言行举止等等,他们为了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标,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历史上著名靠谋略取胜的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1)

这也反映了战争的胜负往往不只由军队的正面对抗决定,能够从更全面的视角运用天时地利人和,也是无数名将之所以为名将的原因之一。

立国而不血刃,道义与战略的双重胜利

大宋王朝的起始点,宋太祖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型。

彼时,年仅八岁的后周皇帝继位,根基不稳。文武百官正在向皇帝进行新年朝贺时,镇州却突然传来战事消息:契丹与北汉的两股军队从北方南下进犯后周。宰相范质与王溥得到消息之后并未分辨真伪,便急忙命后周禁军之一——殿前军前去迎敌,殿前都点检(殿前军最高统帅)赵匡胤接到命令后,立刻整顿兵马,派副指挥使先行带兵从开封出发。

历史上著名靠谋略取胜的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2)

副指挥使出发没多久,都城中便流言四起,四处都在传“点检做天子”。有趣的是,此则流言只在百姓中流传,并未触传到皇宫之中。等到赵匡胤带兵出发之后,殿前军内部也开始流传“另立天子”的论调:新君年少不懂事,你我战场厮杀,他定不会记在心上,不如另立天子。于是,殿前军内的一批将领便集合起来,为赵匡胤“黄袍加身”,拥立其为天子。

历史上著名靠谋略取胜的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3)

据河南大学文学院王立群教授的推测,陈桥兵变表面上是偶然事件,实际上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军事政变:赵匡胤先是命人谎报北汉及契丹的入侵,借抵御外敌的名义调兵出城,掌握重兵;随后在城中放出“点检做天子”的流言,在军中散布“另立新君”的论调,奠定舆论基础;最后在陈桥驿“战术喝醉”,表示自己登上皇位纯属被手下逼迫,做好义理准备。

返回开封城之前,赵匡胤还与手下兵士约定:不可抢掠百姓、不可侮辱前朝官吏、善待后周皇帝与皇后,广得民心。一套善后策略几乎滴水不漏,让本应爆发流血冲突的军事政变几乎以和平的方式收尾,使陈桥兵变成为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兵不血刃地改朝换代。

独守后方,孤身面敌,“不战”而令不臣

如果说除去郭嘉之外,曹操阵营中还有何人能挑起大梁,那必然是荀彧了。曹操时常如此说道:“荀彧就是我的子房啊。”(西汉开国名臣张良,字子房)

兴平元年,曹操东征陶谦,邺城内兵力空虚,陈宫、张邈等人趁机叛乱,并暗中联络吕布,让其率兵奇袭邺城。等到吕布军到达邺城城下之后,张邈便立刻派人告诉荀彧:“吕将军率军前来帮助曹公讨伐陶谦,应该马上开城为他们提供军粮。”就在众人感到疑惑之时,荀彧已经识破了其计谋,他一边命邺城守军加强防备,一边迅速派人通知东郡太守夏侯惇,让其率军前来支援。不久后,夏侯惇赶到,并趁夜色诛杀乱党数十人,邺城中的军心这才逐渐稳定,吕布军队面临失去内应的境地。

历史上著名靠谋略取胜的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4)

紧接着,豫州刺史郭贡受到吕布煽动,率军数万前来攻城,但在攻城之前,郭贡表示想要先见一面荀彧。就在荀彧打算只身前往时,却被夏侯惇拉住了,夏侯惇道:“您是一州的屏障,如果孤身前去一定会有危险,不可。”听完他的话,荀彧平静答复到:“郭贡与张邈他们平时并没有什么往来,现在匆忙率军前来,叛乱的决心必然不坚定,现在(我)趁他决心未定去游说,就算不能让他为我们所用,也可以使他保持中立,如果我们率先迟疑不去(不尊重他的意愿),他可能会因为愤怒而下定叛乱的决心。”

历史上著名靠谋略取胜的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5)

于是,荀彧一人孤身出城,面无惧色地去面见郭贡。本就决心动摇的郭贡不仅看到荀彧孤身前来,举手投足间还镇定自然,面色平静,似乎胸有成竹、自信非凡。郭贡看到此情此景,料定邺城易守难攻,本就动摇的决心彻底被击溃,便率军离开了。吕布军好不容易找来的帮手就这么撤走了,如今邺城又有夏侯惇的援兵驻守,同时失去增援和内应的吕布军只好在城外僵持。不久,曹操回师濮阳,击败了吕布。

历史上著名靠谋略取胜的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6)

荀彧孤身出城的勇气,面临强敌时的镇定让人折服。其思虑深远,临敌不惧,下令果断决绝,不仅平定了叛乱,逼退了郭贡,还以最微小的代价稳定住了军心,可谓功绩卓越。

而荀彧后来所主张的“挟天子以令不臣”策略,也为曹军解决了“义理”上的难题,从此出师有名,乃至于令不少地方诸侯不战而降,可谓“不战”而令不臣。

兵马永远只是决定战争的其中一个方面

赵匡胤使用综合策略在义理、人心及军事力量上夺得了优势,并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建立了大宋王朝;荀彧更是神机妙算,不仅看透了敌人,还身怀着勇气,举手投足间便使叛军退却。

由此可见,兵马永远只是决定战争的其中一个方面,智谋、勇气、外交乃至于言行举止等等维度,都可以使战争双方实力的天平发生变化。而《率土之滨》迎来的“总体战争”版本,便是一个强调着多维度综合战争玩法的全新版本。

历史上著名靠谋略取胜的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7)

“总体战争”强调战争并不止于军事层面上的对抗,更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多个维度的综合竞争。通过新版本中的文臣玩法及烽火连城系统,玩家们可以切身感受到新版本在战争策略上所带来的丰富变化。

历史上著名靠谋略取胜的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8)

原有武将可解锁全新的文臣形态,并可在赛季内依据玩家的需求进行切换。解锁文臣形态后,原有武将会获得全新的技能效果,并依据士、农、工、商分为军务、农桑、土木、商业四个方向。

历史上著名靠谋略取胜的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9)

例如军务方面,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可以令骑兵武将通过战斗获得经验提升,诸葛亮的【隆中政策】还契合了其历史典故,增益效果也是围绕着对策中的两处州郡展开,其可为势力占领的益州、荆州土地资源的产量提供加成。

历史上著名靠谋略取胜的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10)

如果你是一位通晓《三国演义》的玩家,那么当你细细观察文臣的技能设计与命名时,会发现许多有趣且符合历史的设计。比如汉灵帝的【卖官鬻爵】,就对应着东汉末年其将官位明码标价售卖的昏庸行径;貂蝉的【连环美人】,则暗喻小说中王允使用“连环计”致使董卓与吕布反目成仇的情节。这让文臣形态下的技能不仅仅是单纯死板的增益数值,还将一众三国豪杰塑造的更为丰满形象 。

历史上著名靠谋略取胜的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11)

“烽火连城”赛季玩法也是“总体战争”大版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是全部城池将能通过管道相连,城市间的道路将被打通,这能加深同盟对区域的控制程度,减少疲于奔命的支援情况;其次是玩家还可通过官道行商,壮大自身实力。

这让游戏在策略的玩法深度上得到了提升,玩家能够在原有的战略基础上衍生出更为多样化的战术,比如通过官道的机动性进行声东击西,或是故意暴露兵力薄弱之处迷惑敌人,让其陷入包围圈等等等,这能让玩家从更为全面的视角去纵观整场战争,并让两军的每一次交战都更具挑战性。

历史上著名靠谋略取胜的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12)

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古代战争的精髓

不论是古代兵家论著中的兵法韬略,还是真实历史中无数名将兵不血刃的傲人功绩,或是《率土之滨》中总体战争的玩法,既体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战术战略上的重要意义,也展现了战争的多维度和总体性,“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古代战争的精髓”这句话似乎并不为过。

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人文意义也不可忽视,唐朝诗人王翰的诗句曾如此写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

历史上著名靠谋略取胜的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13)

如今史书上杀敌数量似乎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但其后所蕴含的悲情却冠绝千古。战争固然是残酷之事,在此前提下能够兵不血刃地取得胜利,并让无数兵士存活,使其家人有所寄托,更显难能可贵。也正因如此,宋太祖赵匡胤兵不血刃的夺位之举,才能获得众多史学家地认可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