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出自他的著作(34存天理)
孔曰杀身成仁,孟曰舍生取义。儒学自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此后两千年几乎都是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一个仁,一个礼,便将中华的天地端得不卑不亢、方方正正。然而自孔孟之后,儒学虽然蓬勃,但好像再没有涌现大思想家,直到宋朝程朱理学的出现,才将孔孟之道摆在了寻常百姓面前!
程朱,其中朱是指朱熹,史称朱子,儒学集大成者,他可能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一位儒学家了,连康熙帝都曾评价道:"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这句评语可谓霸气,直接将朱熹奉在了"神"的位置上!
然而,就是这样的朱熹却频频招黑,缘由就是他那一句名言:"存天理,灭人欲。"咦,消灭人欲?难道是典型的禁欲主义?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朱熹强调天理的重要性,而提倡消灭人的欲望,俨然是一副将要得道成仙的标准!
就是这一句话,导致现在很多人都对朱熹产生误解:人的七情六欲是本性,是生物本能,怎能说抹灭就抹灭呢?更为关键的是,朱熹身为首倡人,竟然首个打破了这个标准。据说朱熹曾经与自己的儿媳有亲密关系,甚至还致其孕,亲身上演了一场反灭人欲的大戏。
其实,一直以来大家都对"存天理,灭人欲"存在着错误的认知,而且它也不是朱熹提出来的,而是朱熹发扬光大的。这一概念最先记载于《礼记·乐记》:"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那么这六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存天理,灭人欲",其实是从上面那句话演变而来的,正确解读方式是:不能泯灭天性而做出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的事。即人的欲望必须要有一个限度,所以朱熹消灭的是过度的欲望,是为所欲为,而不是正常的欲!
我们再从朱熹的语录中进一步理解"人欲"的意义。《朱子语类》中记载朱熹的话:"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吃饭,是天理,而想要吃山珍海味就是人欲;一夫一妻,是天理,而想要妻妾成群的就是人欲了。由此可见,朱熹的人欲说的就是过度的欲望。
大家看完小解的解读后,是否对这句名言有了新的理解呢?朱熹是大家,必然不会说出大家想当然的那种言论的,如果有,那就是后人误解啦!
参考书目:《朱子语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