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清廷做了什么(是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

辛亥革命时期清廷做了什么(是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1)

文:孙智文(微信公号读史特约作家)

稻草是几乎没什么用的草,多数用来生炉子发挥余热。不过有一种特例,就是俗语说的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草,但是前提条件是之前必须积累了很多,否则将一无是处。

王炸,乃扑克牌里的大杀器,一旦出现,必然是“要不起。”

笔者今天想给大家讲一个与大多数人心目中不一样的历史事件——辛亥革命。把“稻草”和“王炸”放在一起,是想告诉大家辛亥革命本身很一般,与同时期致力于推翻清廷的力量相比,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棵柔弱的稻草,本不能撼动清廷这具大僵尸,但是,它的灵魂却是爱国的无敌王炸,不炸毁帝制决不罢休,终成为压垮清廷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可以说,在那个时代,要打破僵局,必须得靠它炸一次,炸了之后,一切就好办了,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拦了。

一、先看看辛亥革命前的情况:

1、清政府发起的立宪运动毫无诚意,立宪派与革命党有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

19世纪中后期,清朝被洋人狠狠的揍了几次。每次鼻青脸肿之后,清政府都积极的去改变自身,以求自救自强,前后搞了三次运动: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1895年-1898年)、立宪运动(1906年至1911年)。因为1905年日本取得对俄战争的胜利,引发了中国师从日本的浪潮。于是清政府火速派人四处学习考察宪政。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9月1日)下《宣示预备立宪谕》,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同时宣布"十年后实行立宪"。这一刻,鼓吹宪政的立宪派弹冠相庆,各地立宪公会纷纷建立,并提出速开国会、颁布宪法、缩短预备立宪期限等诉求,声势浩大,干劲十足。

附带说明一下的是立宪派情况,这里面有实业救国的张謇、汤寿潜等人,代表国内地方有钱的乡绅团体,号称实业救国(清朝),乐意投钱,其中包括承包铁路建造,花钱甚巨。可谓当时的社会中坚力量。

在1910年9月,资政院开会前后,多地举行数千人的集会,并要求各省督抚提交请愿折给中央。迫于压力,多省督抚、将军联名上奏,要求立即组织内阁,翌年组建国会。各地有军权的实力派人物也想借着宪政的声势分一杯羹。那时赞成立宪的要钱有钱,要枪有枪。

反观同时期南方的革命军,屡战屡败,人死了不少,却没有使得更多人认同他们,至少国内没有什么人资助他们。

但随着1911年5月8日一份“皇族内阁”名单的出炉,原本干的热火朝天的立宪派心情跌至冰点,对毫无诚意的清政府大失所望之后,逐渐同情、倾向革命了。

换句话说,当时的中国谋求改变是大势所趋。温和一点的,不想社会剧烈的动荡,害怕因为剧变影响外国人的利益,导致再一次八国联军打来!他们希望通过各种手段,逐步壮大国家,所以选择了当时看起来较为先进的君主立宪制。

而思想激烈的一派,无疑就是革命军了,他们认为清政府无可救药,必须使用革命的手段。

从谋求国家强大的最终目标这一点,两拨人的目的是相似的。一旦清廷凉了中间温和派的心,无疑等于将他们推向激进革命派一方。

辛亥革命时期清廷做了什么(是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2)

2、南方革命党屡败屡战,给所有人的感觉就是,只要合适的机会便可颠覆满清。

南方陆续建立很多革命组织,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共进会、文学社等,虽然后面搞了个中国同盟会,其实还是比较松散的组织。主要政治主张有推翻满清统治,建立共和体制等,但具体到实施计划,无非就是清一色的在某个重要地点发动起义,然后固守等待时局变化。

看看革命党具体的特点:

其一、社会底层人员较少,不少家庭状况不差,还有很多留日学生。他们几乎不发动劳苦大众来参与革命,是想凭着热血,推翻清朝,再靠这些精英来好好的改造中国。

之所以不想发动群众,可能有两个原因:①、他们觉得国人愚不可及,跟那些老百姓谈革命,简直是对牛弹琴,浪费时间;②如果引导失败,搞成了义和团式的运动,无法控制,引起外国势力的介入,那革命党必将被满清和外部势力联合绞杀。

其二:认定清朝是洋人的朝廷,必须干掉。革命党人的一贯作风,就是不断发动起义。即便武昌起义失败,他们依然还会发动更多的起义,直到革命之火猛烈扩散的那一时刻!

事实上我们看到,起义军很快会因为实力悬殊过大,被清政府扑灭。著名的黄花岗起义,死了不少同盟会精英人员!放在今天来看,我觉得指挥者有些盲目:你拿你的精英人员跟明显优势的清军决斗,损失太大了,真可谓元气大伤。你到底还能凑到多少赞成你理想的精英人员?后面武昌起义短暂胜利的时刻,同盟会居然找不到能够挑大梁的人,只能把黎元洪推上前台!

综上,革命党人不惜生命而战,精神可歌可泣。前赴后继对黑暗的社会发起猛烈的进攻有他的积极意义,至少给了国人另一项选择——立宪不成,我还可以推翻一切重新再来。不至于类似于戊戌变法,把所有的宝压在无权的皇帝身上,一旦失败,只能人头落地,而黑暗依旧了。

辛亥革命时期清廷做了什么(是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3)

3、部队构成有问题,清政府没有改变控制力减弱的事实。

清朝原本的部队八旗、绿营已经没什么用了。之前各地搞的团练看,不完全受其控制。为了夺回对军队的控制,清政府于1901年起决定对陆军进行全面改革,计划在全国练新式陆军36镇。北洋六镇隶属中央,地方新军由各地总督负责编练。但是北洋六镇军官大多是袁世凯带领出来的,地方新军的很多军官多来自于军官学校,有部分来源于留学生——便于革命党人渗透其中。所以,清朝的设想面临落空。

从后面辛亥革命的历程来看,战斗的双方正是这两拨人。结果是,清政府竟只能依赖袁世凯的北洋军来对付南方革命党,袁世凯一个逼宫,则毫无办法,欲哭无泪。

再看各地新军,亲地方而远中央,搞个独立,亦或不战观望,清廷也没有什么办法。

辛亥革命时期清廷做了什么(是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4)

4、清朝调湖北新军进四川着手镇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有了契机。

1911年5月清政府实行铁路国有政策,宣布收回由民间出资建造的粤汉铁路、川汉铁路。这一举措引起湘、鄂、川、粤四省各阶层的强烈不满,掀起了四省保路运动,尤以四川最为强烈,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清政府这一行为,无异于作死。因为不少铁路都是地方实力乡绅带动民众捐钱修造的,清政府严重损害了不少实业立宪派的权益,无异于把他们推向革命党。

当然,开始并没有武装斗争,是以抗捐、抗议、请愿的形式,试图解决问题。但是随着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清兵弹压,打死30余名请愿群众,酿成“成都血案”后,经同盟会从中运作,多地联合起来,爆发了起义,几天内发展到了20万,并成立了荣县独立政权。因此清政府急忙将四川总督赵尔丰免职,并调渝汉铁路督办端方署理四川总督,率一部分湖北新军入川,从而造成武汉空虚。而主角湖北新军,原为张之洞所练的“江南自强军”,中下层军官不少曾官费派日留学,因而遍布革命党人。故革命党有能力控制住留守的部队,机会降临了。

反抗是一步步的,本来大众寄希望失信的政府能够改正,怎知更添血债,那便用血来还!保路运动发出了一个信号,清政府触及了大众的底线,这种触底的火种,引发的必然的炙天大火!

辛亥革命时期清廷做了什么(是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5)

简单的复盘一下辛亥革命之前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清政府就是一头正在不间断向自己背上添加稻草的蠢驴,往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稻草一、清朝日薄西山,认定不改革没有前路是对的,但你得适合本国国情吧。国土那么大,对控制力越来越的弱的朝廷,选择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制(拥有强大权力的天皇),成功概率很小。搞个英国式的得了,多少还能保证皇室存在!当然清廷绝不会同意。

稻草二、搞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制也行,但快不得。搞个预备立宪期9年可以理解。底下人要求立宪且热情高涨,逼你缩短预备期,也行。你多多忍耐,让自己的人逐步的强化军权、政权的控制,最后或许会成功。但是它太害怕失去控制了,弄了个“皇族内阁”,早早的暴露了内心世界,失去了原本可以被自己利用的立宪派的信任。

稻草三、清政府将铁路收归国有,不必说,好处大大的。但你不能悠着点么?原本地方有钱有势的实业家、乡绅捐钱修铁路是为了不给列强乱华的机会,虽然对他们有好处,却也是爱国行为。政府慢慢来,以鼓励他的爱国主义为由头,搞个试点,什么公私合营啦,国家参股了,成熟了,一举拿下不好吗?风烛残年的清廷意淫的认为一张盖了红章的诏书能够摆平一切,想让那些猴精的有钱人缴械,这现实么?这简直就是给革命党机会发展下线的机会。

本来就已经让立宪派们失去了信任,现在再火上浇油,焉能不引火烧身。

稻草四、保路运动处理的非常糟糕,未能短时间平息下去,在那个时间节点,给世人产生了清廷已无力维护统治的直觉。大厦将倾,无力回天,地方实力派内心蠢蠢欲动也是必然的,只要在混乱中站好队,必然在重建秩序的那一刻,成为立国元勋,风光无限。

稻草五、作为国家稳定重要的保障力量——军队,清政府意淫了漂亮的规划,却疏于中途的管控。瞅机会把袁世凯打发回老家干的不错,可对袁世凯带出的军队,却没有好好消化的招数;同时,对地方的控制,也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手段。战争拼的是财力,这地方政府,有财力的立宪派可是重要的存在,可还得罪了他们!

稻草六、立宪派与革命党从之前的对立,变成渐渐的磨合,双方开始树立起共同的目标——推翻清廷的统治!

稻草加的够多了。清政府这头蠢驴已经吃不消了。

辛亥革命时期清廷做了什么(是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6)

二、简单说下辛亥革命的历程

1、自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共进会的负责人和新军代表参加了联席会议,讨论起义时间起,至10月12日占领武汉三镇止,革命军、立宪派、军方合作,获取了武昌首义的短暂胜利。推举出的领导是黎元洪,并非革命党人。

2、自10月14日清政府决议启用袁世凯起,至12月2日,通过英国驻汉口领事葛福的斡旋,武汉革命军与清军达成停战协议止,双方的战事告一段落。期间,全国多地宣布独立,关内18个省份,只有5个省处于袁军控制范围内。——辛亥革命的分水岭在11月2日,在攻下汉口之后,袁世凯便按兵不动,开始暗中与南方议和。

3、12月初,外国势力介入,声称“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促使双方尽快达成协议。此时起义军中旧官僚和立宪派也竭力把南方引向拥袁的道路。在内外胁迫下,革命势力作出让步,1912年1月22日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世凯当大总统。

4、2月12日,隆裕太后接受优待皇室的条件,宣布皇帝退位。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革命势力对袁世凯妥协退让,但袁世凯后来并没有按照革命党的设想来做,从这点上看,辛亥革命没有成功。

复盘辛亥革命的历程:因为清廷的自加稻草,各地起义(独立)的团队——其实是革命党人和立宪派、新军、地方乡绅、实力派杂糅起来的——共同发力,最终逼清帝退位。革命党人从起义开始,虽然积极推进,但是控制力较弱:首义的武昌竟也找不到合适的自己人作为名义上的首领;清朝的灭亡,竟然是靠清廷内部人员袁世凯逼退的。

辛亥革命时期清廷做了什么(是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7)

革命党人能否凭自己的实力打过长江,干掉清朝?笔者认为绝不可能。

且不说外国人的介入,单看各省独立的之后的首领(都督),几乎都是地方实力派,没革命党什么事。一旦独立,军队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打光自己的部队。一旦出现这个局面,必然是柿子拣软的捏,遇到硬茬,就会保存实力为上了——比如遇到北方的袁世凯。这些地方实力派只是来投机获利的,绝不会像革命党那样矢志不移。

所以为何革命党表现的如此软弱,与之前那种前赴后继的形象判若两人?为何放弃到手的政权?唯一的解释就是,革命党人掂量了一下自身的实力,在看到满清皇帝退位的可能性结果后,于是就坡下驴,做出的不得已的退让。

据此笔者反推辛亥革命当时的情况:武昌起义短暂胜利后,四周省份开始宣告独立。这之中必然有革命党人积极运作,四面开花的革命正是他们期盼看到的。然而残酷的现实是:以海外华侨资助的革命党人,革命形象光辉,到各地游说时,得到表面上的礼遇不容置疑。但涉及到核心操控权力时,必然铩羽而归。

综合上面所说的保存实力、忌惮外国势力、革命党无力等诸多情况,辛亥革命只能是来时声势浩大,越打节奏越慢,破坏力越来越小,最后落得个失败收场,为袁世凯为首的实力派送嫁妆了。

再倒霉一点,四周省份来个观望,弄不好辛亥革命会跟之前的广州起义一样,惨遭扼杀——事实上袁世凯已经打下了汉口。

因此,单看辛亥革命,不能算作肌肉猛男的强力一击,只能看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辛亥革命时期清廷做了什么(是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8)

三、是最后一根稻草,更是大王炸!

尽管辛亥革命个体很一般,但还是靠着拼凑起来的大脑,指挥着各自为战的四肢,在清朝内部反正的情况下,将封建皇帝送进了坟墓,并且谁碰谁死!

而终结这一切的,只能是武装革命这个王炸,并且各个团体都期盼一次革命的出现,同时在推进国家向前的路上,谁也不能阻挡。

1、各方面慑于帝国主义的淫威,都极力避免着与之直接冲突。而清廷很好的成为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推翻它需要巨大的勇气。地方实力派、有钱的乡绅团体除非家财、性命朝不保夕,否则绝不会出来与清廷发生血的战斗,四川保路运动就是证明。

南方的革命党则不同,他们的目标就是以推翻清廷为宗旨,敢于献出生命,并发起了数次敌我战力悬殊的起义——不少人宁可抛弃殷实的家庭,也要起来革命,这已经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了。

所以,推翻清廷只能是依靠革命党领头。

2、如前文所说,清政府不断给自己添加稻草,受到伤害的人们心中都憋着一股气。但是中国有句俗语——枪打出头鸟,各地的立宪派、实力派都深谙此道,都在等着出手解气,顺带捞一票。

那么出手一般有两种情况:①不到万不得已,被逼出手;②周围形势一片混乱,可以出手了。

于是,在清廷作死的最后关键时刻,它接连让上面的两种情况都出现了。先是逼着一伙人保路而独立,紧接着忙中出错,调走湖北的新军,武汉空虚,革命党揭竿而起。好了,南方混乱之际,各地纷纷出手了。

袁世凯呢?他被清廷劝退,一直在乡野等着机会,现在被他逮到了,经过操作,笑到了最后。

辛亥革命时期清廷做了什么(是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9)

3、只因看透了清廷的黑暗,革命党人愿死命相搏,起义历经千难万险,仍义无反顾,孙中山,什么都能失去,唯独取消封建皇帝这条不能放弃。

立宪派从积极的谋求建立新制度强大国家始,经历了被愚弄丧失了信心,至最后被清廷野蛮的抢夺财产,终于认可了革命党驱逐满清统治者的诉求。

于是乎,不允许再有腐朽的封建皇帝这一条,深深的烙印在了社会精英的心中。不管最后何去何从,谁来掌权,他们在这一点上决不妥协,这就是底线。单单取消帝制,组建共和虽然不一定能够强大国家,但是谁要是敢开历史的倒车,他们就会二次革命夺回心中的理想——袁世凯最终就倒在了这一点上。

这个便是真正的王炸:为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而革命!

所以,辛亥革命它的身体是一棵稻草,但是它的灵魂却是爱国的无敌王炸!

任你天花乱坠,随你手眼通天,有志国人自当捍卫神圣的家园。

任你帝国主义,还是强盗霸权,乱中华者必吃革命王炸无悬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