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刘三姐3全集播放(电影往事刘巧儿勇争自主婚恋)

电影刘三姐3全集播放(电影往事刘巧儿勇争自主婚恋)(1)

新中国建立初期,随着评剧电影《刘巧儿》在全国上映,反对封建婚姻、追求爱情自由的刘巧儿一时间家喻户晓,男女老少都会唱上一句----“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

最初曾是“活戏词”

电影刘三姐3全集播放(电影往事刘巧儿勇争自主婚恋)(2)

《刘巧儿》源自1943年陕甘宁边区发生的一则反对包办买卖、争取婚姻自由的真人真事。18岁的华池县女青年封棒儿自幼与张柏结亲,—直常来常往感情深厚,岂料临到准备结婚,封父却嫌张家贫寒变卦,不顾女儿反对又将其卖给他人。无奈之下,张柏与家人将封棒儿抢到家中,因此华池县政府宣布两人婚姻无效。痛苦至极的封棒儿为讨还公道,毅然独自翻山越岭80余里,去找听说“断案公平”的陇东专署马锡五专员告状申冤。马专员经走村串户深入调查弄清实情,召开群众大会公开审理,当众宣布封棒儿与张柏的婚姻合理合法,还表扬这是边区婚姻自主的新鲜事要大力提倡,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延安的《解放日报》报道此事后,时为保安处秧歌队的编剧袁静将其编成秦腔演出,因觉得“棒儿”之名像男性,戏中遂改为“巧儿”,剧名亦称《刘巧儿告状》,后来陕西著名盲艺人韩起祥又编成琴书《刘巧儿团圆》广为传唱,从此“刘巧儿”与现实中的封棒儿融为一体,成为争取自由婚姻的象征。

电影刘三姐3全集播放(电影往事刘巧儿勇争自主婚恋)(3)

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着手将《刘巧儿》改成评剧演出,已是1949年底,其时她来到北京仅四个月,以其端庄俊美的扮相和甜美清脆的唱腔,在天桥的万盛轩戏园迅速唱红。此时新凤霞在条件很差的集体所有制剧团,没有专门编剧、导演来写剧本排戏,仍习惯按“幕表制”演出,由演员根据提纲式的大概分场内容,在台上即兴发挥自编自唱,也叫”活词戏”。最初问世的评剧《刘巧儿》,就是由一位名叫杨星星的丑角老演员,负责拟定分场提纲并分配角色,利用夜戏散场以后空余时间,在台上试走了两遍就对外演出了,包括主人公刘巧儿在内的所有对白和唱词,都是演员各自临场现编的,唱腔也使用单一哭调。按照对“解放戏”要做到“真实”的理解,大家都穿破破烂烂的旧衣服以显示是穷人,只有演王财主的演员才穿得好一点,观众看了并不喜欢。虽然旋即作了修改,按照又拿到袁静的《刘巧儿告状》本子,对剧情作了补充,增添一些场子,衣服变得漂亮起来,加上了舞蹈动作,像演古装戏一样涂脂抹粉,巧儿就身穿红裤,绿袄,脚蹬一双花鞋,腿上扎着黑腿带子配着小锣碎步上场,其他演员也都像演老戏一样扮相走台步演巧儿父亲的还抹上了红鼻子台上变得热闹起来,观众看得很开心,但也是取乐而已,并不能从中受益。

“马专员”来到剧场

电影刘三姐3全集播放(电影往事刘巧儿勇争自主婚恋)(4)

1950年初,北京市文化局文艺处副处长张梦庚看了戏后觉得基础不错,建议进行加工整理,由此促使该剧面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征得主演兼团长新凤霞的同意和支持后,由市文化局文艺处负责剧团艺术领导的王雁,结合演员条件亲自执笔修改剧本,专门聘请北京人艺著名导演夏淳精心重排,还邀约中央美术学院的张尧、苏丹负责服装、美术、灯光设计,首开戏曲工作者与新文艺工作者联手创作先河,为戏曲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做出了示范。

电影刘三姐3全集播放(电影往事刘巧儿勇争自主婚恋)(5)

至此,该戏定名为《刘巧儿》,每个演员原来自己编的唱词对话也都重新整理,改变了“活词就在肚子里”的现象,受到广大观众热情欢迎,春节应邀到中南海演出,毛主席看完戏接见时说:“看到延安的窑洞很高兴!”周总理亲自盘腿坐在纺车前教新凤霞纺线,朱老总亲切地说:“你好好学,周总理在延安可是纺线能手。”三八妇女节《刘巧儿》剧团又应北京市妇联之邀,在中山公园庆祝大会上露天演出,各界妇女都来看戏。戏演了一半忽然下起雨来,正是巧儿在桑园向马专员诉说父亲贪财卖女一场唱工戏,长达四、五十分钟,舞台后半部有顶盖演员淋不着雨,邓颖超、蔡畅、康克清、李伯钊等大姐们与观众都淋在雨里仍一动不动,新凤霞深受感动有意移到舞台前半边接近观众的地方,同样淋在雨里坚持把戏唱完。邓大姐还提出,”《刘巧儿》的唱段要能灌唱片就会起到广泛宣传了。”后来有关部门落实了这一建议,果然取得很好效果,农村女孩儿纷纷以“自己找婆家”当作结婚的条件。这一年5月1日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刘巧儿》演遍了农村、工厂,“学巧儿婚姻要自主”、“不做包办婚姻的刘彦贵”蔚然成风。

电影刘三姐3全集播放(电影往事刘巧儿勇争自主婚恋)(6)

当年亲自调查处理“刘巧儿告状案”的边区政府专员马锡五,也来北京民主剧场观看《刘巧儿》演出,并到后台热情看望大家。这位因创造流动法庭替人民办案而受到群众爱戴拥护的“马青天”,解放后已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仍身穿老区粗布灰制服、头戴八角帽,满面笑容、和蔼可亲,一进后台就被围住。看大家都坐在台毯上,他也很自然地盘腿坐下,—下子就和大家打成一片了。他说:“刘巧儿这个角色演得好,很真实,唱得也好。赵柱儿演得也朴实,和真的柱儿很像。”在被问及当年边区的生活习惯和穿着打扮,他说生活中的刘巧儿是个勇敢朴素的姑娘,戏中巧儿辫子上扎红丝绳不对,应当用红绒线绳扎辫子,这在当时边区姑娘中很普遍,还应当戴上耳环,又指出赵柱儿头上扎毛巾很好,但扎法不对,结子应打在前头,打在后头是河北农民的扎法,另外毛巾最好有点黄土泥。他还对马专员的演员留八字胡提了意见,说:“为什么演干部留着个八字胡?成了老地主了,哪像个干部哇!”大家都笑了。

搬上银幕再提高

《刘巧儿》这出戏上演后所产生的轰动效 应和热烈反响,特别是对配合宣传新中国第一 部婚姻大法所起到的有力作用,引起长春电影 制片厂的关注,决定将其摄制成戏曲艺术片,并 为之配备了颇强的主创人员。导演伊琳早年在 鲁艺学习、工作过,熟悉陕北生活民情,曾编导 过人民电影事业的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 老蒋》,摄影韩仲良从业资深,擅长新闻纪录 片、故事片拍摄,此时又专攻戏曲片,已接连拍出 《拾玉镯》《小姑贤》《打金枝》等作品。

电影刘三姐3全集播放(电影往事刘巧儿勇争自主婚恋)(7)

如何从题材和剧种特点出发,充分运用电 影艺术独具条件,对原有舞台演出风格在力求 保持完整的同时,又注意弥补某些不足,是拍 摄中始终强调和遵循的。由此对剧本又进一步 作了修改加工,比如原剧中王财主用彩礼买巧 儿,只是由媒婆拿了一包彩礼在二道幕前一转,就算是对此事作了交代。影片中则作了正面表现,让媒婆将彩礼送到刘家,逼着次日就要迎娶新娘,与刘父刚一谈妥,巧儿就撞回来了。此前巧儿刚在小桥上碰见王财主,从其口中知道媒婆已来做媒,接着又在高梁地与柱儿会见,知道了父亲退亲是欺诈自己,怒气冲冲跑回家来找父亲论理,一进门碰到媒婆看见彩礼火上加油,父女俩就吵开了。经过这样处理形成正面尖锐冲突,不仅更富于戏剧性,而且有助巧儿的性格更臻鲜明。

电影刘三姐3全集播放(电影往事刘巧儿勇争自主婚恋)(8)

在镜头的选取和运用上,以中景和特写居多,这固然由于戏曲艺术片性质所决定,担任主角演员的表演成就,往往是整部影片的灵魂所在,该剧最具魅力之处,就是新凤霞以其朴素而真挚。自然而富于变化的表演,成功塑造了心灵手巧、极有主见的农村姑娘刘巧儿的形象,这类景别镜头可以集中突出其表演特点和成就;同时也因为这是个现代题材的戏,演员化装不同于古典戏的扮演方法,近景、特写都能充分地保持视觉上的美感而又不至于造成不舒服的反面效果。

对于唱腔的运用也有发展,新凤霞原认为评剧讲究的就是“字正腔圆”,不大注意情感的表达,就是戏中伤心时所唱也与正常一样,为拍摄电影先期录音时即为伊琳导演发现,提示她在演唱中应注意感情的成分,即使哭时情绪也应体现出来。新凤霞感到很有道理并加以改进,演唱时对巧儿的思想感情变化把握得非常到位,达到了外形和内心的和谐一致。

电影刘三姐3全集播放(电影往事刘巧儿勇争自主婚恋)(9)

影片拍成在全国放映后,产生了更为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人们通过《刘巧儿》了解了评剧,新凤霞的名字也与《刘巧儿》一起走进了千家万户。远在家乡甘肃省华池县的封棒儿看到电影后十分激动,她已起了个大名封芝琴,加入了共产党,当选为华池县人民代表。她辗转与新凤霞取得了联系,期待着能够早日见面。由于多种原因直到1986年3月,封芝琴和丈夫张柏才有机会千里迢迢来到京城,走进新凤霞的家中。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两个“刘巧儿”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拉着手有说不完的话。封芝琴特意带来了陇东的红枣、黄花、木耳、白瓜籽和小米,让在“文革”中遭受迫害不幸瘫痪的新凤霞补补身子。新凤霞把天津“泥人张”的后代所塑的“刘巧儿”泥塑,转送给了封芝琴,由衷地说:“这个勇敢的‘刘巧儿’形象,应当回到你们农村,它永远是为争取婚姻自由的力量!”

文章选自《大众电影2010年第二期》文/朱安平 /配图梧桐老片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