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怀念长妈妈(鲁迅为何深深地怀念父亲)
作者:金满楼
鲁迅的作品中,曾多次提到自己的父亲周伯宜,而每次又往往会说到父亲的病。
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周伯宜的中道夭亡对鲁迅打击很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鲁迅的个性和人生道路。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生于1861,其本名凤仪,早年文才不错,20岁即考中秀才。
但如闽谚所云:“进学是文章,中举是命”,这其中大意是:中秀才靠的是文章,要想中举,除了文章要好,还得命好运气好。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乡试通常三年一次,而参加考试的秀才太多,每次每省只录取几十名举人,像江浙这种读书人又多的地方,更是得挤破脑袋才能如愿。
当然,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很厉害,他老人家连战连捷,由秀才而举人,由举人而进士翰林,一路上科场得意。但是,像他这样的,在读书人里总归是凤毛麟角。
一时没能中举倒也没什么,毕竟,周伯宜年纪还不算很大,只要继续考,还是有机会的。可在1893年的一场变故,彻底葬送了他的前途,这就是其父犯下的“科场贿赂案”。
事后,周福清被判斩监侯暂且不说,就连周伯宜,也一度被拘捕审讯,之后又被革去秀才功名。
被革去秀才功名,这就意味着学而优则仕、走向仕途的梦想彻底破灭了。这对于之前的读书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灭顶之灾的痛感。
在这次的案件之后,周家也急剧衰落,周伯宜更是精神抑郁,最终于案发的当年冬天一病不起。
在捱磨了三年光阴后,周伯宜最终于1896年10月12日(农历9月6日)含恨而终,寿仅37岁。
作为个人命运,周伯宜的一生是平凡的,同时也是惨淡的。但是,作为父亲,在鲁迅的心目中又是温馨的,让后者极敬重的。
根据鲁迅的记述,周伯宜十分关心鲁迅的成长与学习,对鲁迅既严格,但又不乏宽容。譬如,其规定鲁迅在书背出后,可以去看戏等等。而且,周伯宜的性格是平和的,从来没有打骂过鲁迅兄弟。
对于这点,从鲁迅对父亲的态度也可以看出。在父亲生病卧床的3年多时间里,鲁迅一直在四处奔波、求医买药,其间受尽委屈,但也从未有过半句怨言。
在走上写作的道路后,鲁迅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提及父亲的不下十多处,而且几乎全是缅怀忆念性质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就说明了他对父亲无尽的想念与敬爱。
而从另一方面说,周伯宜的性格也深深影响了鲁迅,如人如受欺就应该强硬对付,但不能无端去欺侮他人,等等。
而且,因为父亲的久病不起并最后死于其认为的“庸医”之手,也一度促使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选择了学医。
而这一段经历,无疑对鲁迅走上写作的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
历史无限精彩,持续更新中~
敬请关注:坑爹史册,我是金满楼,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