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的24个故事(美友博览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全集:为什么24孝的故事现在没有人讲?故事引人深思。
国学知识分享:
二十四孝讲述的是发生在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关于孝的故事,可是让人不解的是,中国可是一直非常推崇孝道的,为什么现在没有宣传二十四孝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其中的故事。凡是有因必有果,二十四孝有很多经典,但其中不乏存在少数愚昧和超越道德底线的故事,请平常心看待。毕竟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糟粕难免会留下来,我们只需取其精华。----前言
(百善孝为先)
历史背景: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部分取自西汉的《孝子传》,后来元朝的郭守正正式将其编辑成书:《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在汉初的开始一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提倡孝道,西汉的选官制度有:征召和察举制,其中察举制在汉文帝时期就初步有:贤良、孝廉都是当官的途径,这是政治背景,可见汉朝对于孝文化的重视,这也营造了孝道的发展空间。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这24个故事。
(孝)
1. 孝感动天(上古时期)孝感动天讲的是帝舜(五帝之一)孝敬父母的故事:帝舜小的时候,亲生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父亲瞽叟(gǔ sǒu)取了后妻,又生了个儿子。这个后母和弟弟一天到晚想着害死舜,舜的父亲也一样,他让舜去修粮仓,然后放火;让舜去挖井,然后埋土;几次三番他们想加害舜,可是舜都没有怨恨他们,还是孝敬他们,帮助他们。后来尧听说舜这个人非常有才能而且贤德,就把娥皇和女英嫁给他,舜接替帝尧做了部落首领以后,依然对家人很好。
(孝感动天)
虽然舜没有怨恨自己的父亲和家人,但是古人的愤愤不平都已经书写在文章中,瞽叟的意思就是双目失明。其实孝也好,爱也好,不应该是单方面的,应该是彼此的付出和得到。
(尧舜让位)
2. 亲尝汤药(西汉)汉文帝刘恒,他的母亲是薄太后,他的仁孝被天下人传颂。薄太后卧病在床三年,他经常放弃自己的休息陪伴在母亲的病榻旁,凡是母亲要喝的药,他必须自己先尝,没有问题了再给薄太后喝。汉文帝在位24年,创造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这一些都是因为他的以身作则,轻徭薄赋、重视以德治国,也被后世传为佳话。
(亲尝汤药)
3.啮指痛心(春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曽参,曽参即曾子,孔子弟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著名言论。曾子在年轻的时候,家里非常的贫困,有一天他上山去打柴,忽然觉得心痛,就赶紧背起柴火回家,回到家看到母亲他就跪下问家里是否有事,母亲说因为家里来人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咬了自己的手指让曽参知道,以便赶快回家。此故事说明了母子连心,骨肉情深。
(啮指痛心)
对了,曽参就是那个答应了儿子杀猪的言而有信的父亲。
(曾子杀彘)
4.芦衣顺母(春秋)闵子,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也称他:闵损。闵损小时候也是个可怜的孩子,他的生母死了,父亲再娶,又生了两个男孩子,继母对他很不好。有一次父亲出门,闵损帮忙赶车,结果由于他一直在颤抖,绳子掉落,父亲很生气,打了他两鞭子,结果把衣服打破了。这衣服一破,父亲发现闵损穿的棉衣根本不是棉花做的,而是芦花,芦花怎么能保暖呢?他的父亲一气之下要休妻,闵损跪在地上哀求说道:请父亲不要休妻,现在只是我一个人挨冻,要是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会挨冻了。继母听见他的话很感动,从此改过自新了。
(芦衣顺母)
闵损以孝闻名,孔子称赞他说:孝哉,闵子骞!在现实社会中,不乏这样的家庭存在,希望更多的人都是有善心的,不要让这种悲剧重演,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失去了亲人的孩子更需要爱护,爱护他们,也必将得到好的回报。
(善良的闵损)
5.百里负米(春秋)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子路少年家贫,他外出的时候都是拿野菜充饥,以便把省下来的粮食背回百里之外的家中供养父母。后来父母去世了,他自己做了大官,生活的条件也好了,但是他看着自己丰富的餐食每每感叹:就算我想吃野菜,把粮食拿给父母,也在没有机会了啊。他的老师孔子称赞他说:你父母在世的时候,你孝顺他们;父母过时了,你怀念他们,可以说尽力而为了。
(百里负米)
6.卖身葬父(东汉)董永少年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后来父亲也因病而亡,他没有钱埋葬父亲,就把自己卖给富贵人家做奴才,换了钱埋葬了父亲。有一次董永去上工,在一个叫做槐荫的地方遇到一个女子,二人结为夫妇 ,这个女子为了帮助董永赎身,一个月内织了三百匹布。董永自由了,和妻子返家途中,又经过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董永孝心感动了天,自己是上天派来帮助他的,现在已经完成了任务。于是,腾云驾雾的飞走了,因为董永的孝心,从此槐荫改名字为:孝感。
(卖身葬父)
当然,董永还不乏和七仙女的其他传说。传说不可信,但孝心可贵。
(孝心可贵)
7.鹿乳奉亲(春秋)郯子,春秋时期人,传说孔子游历诸国的时候曾经拜他为师。郯子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的父母因为年老双双患了眼疾,心痛的郯子四处求医,终于,有一个名医给了他一个偏方,可是这个偏方中却需要一味特别的药引:野鹿乳。野鹿很难接近,更何况取乳。郯子昼思夜想,第二天他和猎人买了一张鹿皮,想以此混入鹿群,好不容易发现鹿的行迹,郯子却发现一个猎人要射杀野鹿,于是他和猎人说了自己需要鹿乳的事情,希望对方不要射杀鹿,猎人很感动,听从了他的建议,并且送了对山路并不熟悉的郯子回家,郯子终于以鹿乳治好了父母的双眼。
(鹿乳奉亲)
8. 行佣供母(东汉)江革,东汉时期人。他自小父亲亡故,对母亲极其孝顺。战乱的时候,他背着母亲逃难,连土匪看到他都被感动没有杀他。后来江革自己去做雇工赚钱,他把所有的钱财都用于奉养母亲,自己连一双鞋子都没有,但是他说母亲过得好他就很高兴。后来他在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行佣供母)
9.怀橘遗亲(三国)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人,古代科学家。在陆绩6岁的时候,有一次随父亲去拜访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他们,这小陆绩看到橘子,忍不住偷偷拿了两个藏在怀中。可是走的时候,橘子不小心从怀里掉了出来,袁术看到这一幕嘲讽着说:令郎来做客,还要偷偷的带着橘子走啊。陆绩不好意思的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带两个回家给她。袁术听了十分赞赏他的孝心,陆绩长大后果然成为了上知天文,下识地理博学多才的人物。
(怀橘遗亲)
10.乳姑不怠(唐朝)崔山南,名琯,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 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年事已高,牙齿所剩无几,他的祖母唐夫人一直用自己的乳汁喂食婆婆,就这样,虽然婆婆饮食不便,身体却还不错。他的曾祖母临终的时候把一家人叫来:我没有办法报答媳妇对我的恩情了,我只希望子孙们可以像她对待我一样孝顺她。后来崔山南做了大官,想着他曾祖母的话,果然十分的孝敬她的祖母唐夫人。
(乳姑不怠)
11.恣蚊饱血(晋朝)晋朝时期的吴猛,家里面很穷,虽然他才八岁,但是非常懂得孝顺父母。夏天的时候蚊子很多,可是家里根本买不起蚊帐,看到父母每天干活回来筋疲力尽,晚上还要被蚊子咬的睡不好,吴猛很心疼。忽然有一天,他想小孩子细皮嫩肉的,蚊子一定更喜欢小孩子的血,于是吴猛晚上趁他父母睡着了,坐在他们床边,让蚊子咬自己,直到蚊子喝饱了。后来父母发现了,非常感动,吴猛的故事也就传开了。
(恣蚊饱血)
12.卧冰求鲤(晋朝)这是个一定不能被模仿的危险故事
王祥,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对他不好,还经常和父亲讲王祥的坏话,父亲生气,就让王祥干很多脏活累活,可是王祥从来不抱怨。有一天,继母生病了,想吃鱼,可是天寒地冻,哪里来的鱼,王祥心疼继母,就跑到河边,脱下衣服,用自己的体温融化了冰,得到了两条鱼。他的孝心感动了继母,也感动了很多人。
(卧冰求鲤)
二十四孝中,这是一个以德报怨的故事,但是这样的故事之所以在现代不被推荐,因为故事中王祥的安全意识很低,如果被小孩子知道了有模仿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危险的。作为父母,爱孩子是本性也应该是责任,作为孩子,爱父母,懂得什么事情是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更重要。但是这个故事也在提醒着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且,任何时候绝对不能以生命去换取所谓的神力,以身涉险是最大的不智。
(以身涉险)
13.郭巨埋儿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非常愚昧、非常气愤且触犯法律的故事
郭巨是晋朝时期的人,他原本生在富裕之家,他的父亲去世后,他把所有财产都让给了两个弟弟,自己一分钱没有拿不说,还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这个郭巨是个孝子,可残酷的事实是,在他妻子生下一个儿子之后,日子越来越困难了,眼看就养不起一家人了,于是,郭巨想了个办法,他对妻子说:咱们家穷,养不起这么多人,你看,儿子没有了还可以再生,母亲要是没有了,那就再也不能复活了,我们把儿子活埋了吧!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他妻子心里不愿意嘴上也没有说,并且配合着郭巨去挖坑,挖着挖着,忽然挖出了一箱子黄金啊,上面写着: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意思就是,郭巨至孝,上天奖励他的。
(郭巨埋儿)
这个故事在封建礼教中备受推崇,封建社会的时候,统治阶级通过思想上的控制不断奴化民众思想,比如:君权天授、三纲五常,都是用来绑架人们的,古时候的人们没有文化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偏听偏信,所以这样的故事才得以传颂。如果是现代,相信这个人不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也会被正义与道德的口水淹死。要知道,没有任何人或者有任何权利可以凌驾在别人的生命之上。你要尽孝,就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牺牲别人。
(封建思想不能要)
14.扼虎救父(晋朝)这是一个从教育学角度来说非常危险的故事
杨香,是个孝顺的孩子。有一次他和父亲一起去田里干活,忽然,田中窜出来一直大老虎,这老虎上来就把杨香的父亲叼走了 ,杨香见父亲被叼走十分着急,只可惜自己没有工具,但是他顾不上这么多,冲过去死死的掐着老虎的脖子,最后老虎无奈放下了他父亲走了。
(扼虎救父)
这个故事,说明了孩子对父母的爱,可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非常不值得借鉴的;孩子本身的判断能力会比较弱,某些情况中的以卵击石,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能提倡,因为可能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孩子可能被故事情节影响,不仅不能起作用,还会伤害到自己。天生神力,一般都是发生在封建社会,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以正确的爱,他/她就会爱你。因为爱的能力,就是本性;爱存在的基础,是彼此的安康!
(安全意识)
15.弃官寻母(宋朝)朱寿昌,宋朝时候的一个官员。他的生母刘氏是一个妾侍,朱寿昌很小的时候,生母受到嫡母的嫉妒无法留下来,所以只好改嫁,从此母子二人断了联系。后来朱寿昌在朝廷当官,时时思念母亲,还用血写下《金刚金》,因为对母亲太思念,他决定弃官寻母,并且发誓说不找到母亲绝对不回来。在他的不断努力下,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母亲,那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把母亲接回家奉养。当时的皇帝宋神宗知道了他的事情后很感动,给他官复原职。
(弃官寻母)
封建礼教下,女人没有地位 ,更不能选择自己的人生,所以也造就了很多的悲剧。朱寿昌是孝顺的,在某些意义上,他的母亲也是幸运的。
(弃官寻母)
16.尝粪忧心(南朝)庾黔娄,南齐高士,他到孱陵县出任县令,新官上任没几天,他忽然觉得心惊流汗,他自己思忖着,一定是家里出事情了。于是,他便辞官还乡,果然不出所料,父亲生重病了。医生对他说:要知道病人的病情到底如何,需要尝一尝粪便,如果粪便是苦的就没有事情。庾黔娄亲自尝了父亲的粪便,发现竟然是甜的,他内心难过极了,晚上对着北斗星祈福:愿意自己代父亲死去。可是天不随人愿,父亲还是走了,伤心的他一直为父亲守孝三年。
(尝粪忧心)
这个故事其实是不具备科学性的,但是他体现了一个人的至孝,在古代是十分被推崇的,在现代社会,医学的发展告诉我们的是尊重医学。孝,要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尽孝需及时。
(尝粪忧心)
17.戏彩娱亲(春秋)老莱子是春秋时期的隐士,也有说他是老子在春秋时候的化身,实则为一个人。今天我们谈的是他至孝的故事。老莱子是个孝顺的人,自己都72岁了,还经常穿着彩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他不小心摔倒了,便顺势做婴儿啼哭撒娇的样子,以使父母不要担心。
(戏彩娱亲)
老莱子已经年逾古稀,自己已经是需要被照顾的年龄了,实在不宜去做一些夸张、有危险的动作。爱之深,责之切,其实,作为子女,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也是非常重要的。
(戏彩娱亲)
18.拾葚异器(汉代)汉朝王莽之乱期间,又遇饥荒,民不聊生。有一个叫做蔡顺的人,从小就没有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在这柴米极其昂贵的时期,人们都吃不上饭,于是他就采桑葚和母亲果腹。一天外出,他遇到了起义军,起义军见他把红色桑葚和黑色桑葚分开装,就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黑色的成熟了比较好吃,留给母亲,自己吃红色的。起义军听了很感动,就送他三斗米、一头牛,让他好好照顾母亲。
(拾葚异器)
19.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时期的官员、孝子。在黄香九岁的时候 ,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内心十分的悲痛,虽然自己思念母亲,但是更要照顾好父亲。在夏天的时候他怕天气热父亲睡不着,就给父亲扇扇子,冬天了天气冷,他就自己先到父亲的床上暖被子。这样的至孝被邻居传开了,后来,黄香果然也做出了一番成就,闻名天下。
(扇枕温衾)
20.涌泉跃鲤(东汉)这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
姜诗,东汉时期人,他的妻子是庞氏。夫妻两人都十分孝顺,他的婆婆喜欢喝长江里面的水 ,庞氏总是不辞辛苦,提着桶去五六里地之外的长江打水;婆婆喜欢吃鱼,他们就做给婆婆吃。有一天风很大,庞氏去打水迟迟未归,姜诗想庞氏可能故意怠慢婆婆,一气之下就把庞氏赶出门。这个庞氏也没有抱怨,就在邻居家里住下了,还每天织布 ,挣了钱买了吃的让邻居帮忙送给婆婆。婆婆知道了,让姜诗请庞氏回家, 庞氏回家的那天,井中涌泉,味道和长江水一样,每天还能跳出两条鲤鱼,这回庞氏再也不需要去长江打水了,还有鱼孝敬婆婆。
(涌泉跃鲤)
涌泉跃鲤,生活封建社会的女人,只能依托于夫家而存在,自己受制于三纲五常。而现在社会,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可以被充分的被尊重和理解,不论夫妻之间、婆媳之间还是其他关系,都是应该建立在彼此爱护的基础上,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涌泉跃鲤)
21.闻雷泣墓(西晋)王裒(póu),他的父亲是王仪,因王仪被司马昭所杀,王裒便隐居山林,以教书为业,并且表示自己永远不做晋臣。王裒的母亲在世的时候,很害怕打雷。后来母亲去世了,只要遇到打雷的天气,他一定会跑到母亲的坟前,和母亲说:母亲不要怕,儿子在这里陪你。
(闻雷泣墓)
22.刻木事亲(东汉)人生的缺憾与封建社会的思想荼毒
东汉时期的丁兰,自幼便没有父母,虽然未曾享受父母的爱,但是他一直很感恩父母的生育恩情。于是他就用木头做了父母的雕像供养在家中,每天无论吃饭、出门,都会禀告,有事情也会和木像商量,对木像的尊重从未懈怠。可是她的妻子很难理解,时间久了就不尊重木像,有一次她拿着针去刺木像,没有想到木像竟然流血了,气愤的丁兰看到木像流血,知道妻子的行为就休了妻子。
(刻木事亲)
这个故事中,丁兰确实有人生缺憾,他是一个孤儿,但是思念父母的方式有很多,他选择了一种可能只有自己才能接受的方式,忽略家庭成员的感受,而家庭成员也索性阳奉阴违 ,就算妻子有错, 也不至于被休妻,毕竟在封建社会这个女人的结局将是悲惨的。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用至孝捆绑道德,用超自然力威慑人民、把女性地位无极限的放低,这导致了所有的悲剧。值得现在家庭引以为戒。
(刻木事亲)
23.哭竹生笋违背自然规律的,都是传说
这里讲述的是三国时期的孝子孟宗的故事:话说孟宗的母亲生病了,请来了医生,医生说他母亲的病好治,可是就缺乏一味药引,这药引就是新鲜的竹笋。要知道,这可是冬季,哪里能寻来新鲜竹笋呢。内心焦急的孟宗跑到竹林,根本找不到竹笋,他急的大哭起来,哭着哭着忽然听到了地面开裂的声音,一看长出了很多鲜嫩的竹笋,他取了竹笋回去给母亲熬汤,母亲得病很快就好了。
(哭竹生笋)
故事中孝心是好的,可是这样的事情,现实生活中是不会有的,古代社会人受制于自然因素,到了现在,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自然并且从大自然中获取更多;父母值得爱,自然值得敬畏。孝心会被认可和颂扬,但需要知道的是,这个故事的存在,更多是为了封建统治服务,加强人对于上天的敬畏之情。
(爱和孝)
24.涤亲溺器(宋朝)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与苏轼齐名,被称之为:苏黄。黄庭坚身居高位,但是对母亲的照顾从来不懈怠,事必躬亲,每天晚上,他都会亲自去洗母亲的便桶,从没有一天忘记过。这个故事在二十四孝中更真实,也更值得被传颂。
(涤亲溺器)
二十四孝的故事,虽然存在一些受封建思想荼毒极其严重的情节,但是总体说来,这也是中国孝道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人的最基础的责任,对于传统遗留的孝文化,我们可以辩证的看待,去掉不合时宜的陋习:比如不顾生命的感动神灵、比如企图剥夺别人的生命。
(孝心无价)
只能说二十四孝本身的意图是好的,但是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也会存在,所以两利相衡取其大,两害相较取其轻。没有刻意宣传,也没有约束。脱离封建社会,我们可以做正能量、做价值观正确的人,让我们用理性的角度去看待这些关于“孝”的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