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妻弃子的人为啥过得很好(抛家弃子是打破婚姻桎梏)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描写了以杨百顺和牛爱国为代表的中国20世纪最普通老百姓的现实生活,职业也是诸如卖豆腐、赶大车、剃头匠、杀猪匠、挡车工等最为常见的行当。小说里所有的人物,没有一个不是孤独而又憋屈的,仿佛印证着佛家有云:人生来就是受苦的。
一、缘法自然当随心随性,方得亲近。
“说得着”不能简单的具象为现代人所说的志趣相投或知音知己,“说得着”仅是最低层次的一中言语交流的顺畅,或单向或双向,无须什么高情雅趣,不论什么高低贵贱,不谈什么年长童幼,就是一个人与人之间莫名的亲近而已。
单向的如“卖豆腐的老杨之于赶大车的老马”、“牛爱国之于战友杜青海”;双向的如“县长老史之于男旦苏小宝”、“吴香香之于老高”、“宋解放之于百慧”。
“说不着”却能用现代人的“话不投机半句多”来表述,透着人与人之间那种似无还有的隔膜、芥蒂和距离感。本无甚瓜葛,更谈不上什么深仇大恨,只是不愿亲近、不肯亲近、不能亲近罢了。
这就好比佛家讲求一个“缘”字。唐僧自小亲近佛法,自皈依佛门,常青灯夜读,对佛经研修不断,且悟性极高,是为有佛缘,有佛骨;许仙一见白娘子就觉着仿若前世今生的无数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相遇,无论法海怎么从旁撺掇人妖殊途,也无法阻断这亲近的缘。再看看我们身边,从小到大,身边出现过或多或少的朋友,但大多数都是“说不着”的人生过客,就连某些朋友,也在自己前行的道路中渐行渐远。上了年纪,有了阅历,才懂得了随心随性的过活,方得亲近,不用刻意找寻,更不用刻意委屈了自己。
二、人生求而不得,唯有画地为牢。
作者在书中多次用到“说得着、说不着”来作为故事人物行为做事的注脚,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苦痛、得失、彷徨与无奈呢?
记得我在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大都市求学的时候,碰见了两个“说得着”的女孩,却因情窦初开的羞涩以及来自偏远小县城内心的卑微,而在那个尚不够开放的年代,执着于毕业是否能够分配到同一个城市,而放弃了、退却了、止步了。当时的我,也像很多电视里演的那样,痛苦万分,彷徨中不知所以,无奈中只能自我安慰自己:“你看看,你们终究是没能分配到一起,这注定就是一场没有结果的相遇。”
看到书中的秦曼卿因为一句夸大的谣言,让未婚夫李金龙临时变卦退婚并直接离家出走,让其无奈选择下嫁给了杨百顺的大哥杨百业。“只等新娘下了花轿,站在条凳上往杨家举目一望,心里就凉了半截……特别是他张嘴说了一句话“你不要怕,我卖豆腐时,也背着爹攒了体己”,一下让秦曼卿彻底灰了心。”这和秦曼卿常看的明清小说里的富贵家女子,因某种变故,而下嫁以后的好结局大大的不一样。
突然间心里一酸,莫名想起那副出自杭州灵隐寺的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人生求而不得只不过是一种常态罢了,习惯就好。但书中的秦曼卿、曹青娥又怎能称得上是“半称心”呢?只怕是半点不称心,却只能向命运低头,默默的画地为牢,卑微的活着罢了。
曹青娥的养父老曹在曹青娥离家出走后跟牛书道就说过:“她要没怀孩子,回来不回来就不一定;现在怀着孩子,还能跑到哪里去呢?”又叹息:“过去能跑的时候没跑,现在不能跑的时候跑了要说可怜,也就这点可怜。”
明白了这个中道理,我们也才能读懂书中曹青娥对牛爱国说的那句话:“我活了七十岁,明白一个道理,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没法挑。我还看穿一件事,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也才能感同身受的体悟到,曹青娥在丈夫牛书道死后撕心裂肺地哭诉“我不是哭他个龟孙,我是哭我自己。我这一辈子,算是毁到了他手里”。
三、难道抛家弃子还是打破桎梏的唯一途径?
很多世界名著里都会有为了爱情义无反顾、抛家弃子的故事情节,《一句顶一万句》也不例外。吴香香和银饰铺老高私奔,抛弃了只是撑门面的后夫吴摩西,但也抛弃了自己亲生女儿巧玲,造成了巧玲后来被拐,被卖,远嫁的憋屈人生;
牛爱国的老婆庞丽娜出轨两人,第一个是“东亚婚纱摄影城”的小蒋,却因其老婆在抓了他们现行后果决的喝了农药而幡然醒悟,舍弃了庞丽娜;第二个却是庞丽娜亲姐夫纺纱厂的采购老尚,二人终究是双双抛家弃子私奔出逃了。却也引发了牛爱国在命运的安排下,兜兜转转回到了延津,回到了他应该喊外公的杨百顺的老家,为他那可怜母亲曹青娥(巧玲)寻找一个谁也没法给出标准答案的答案。
小说通篇都散发着孤独、压抑和憋屈的味道,无论是那些“说得着、说不着”的人,都是一个个孤独的灵魂,都把憋屈压抑在自己的生命里。抛家弃子成了打破这种桎梏的唯一途径,尚且还透着某种不太幸福的结局。所幸,作者在结尾给出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不,得找。”,这让读者在通读全文,感受到压抑、憋屈、孤独、困苦状态下,虽大汗淋漓然终能痛快的、畅爽的长吐一口气,庆幸自己活在一个足够开放包容的年代。
心底响起台湾作家朱天心在《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里写过一句话,“你愿意为我抛家弃子吗?”比“你愿意嫁(娶)我吗?”更具吸引力和神圣性,可以同样站在圣坛前庄严回答的”。
我不禁心里暗问,难道到了现如今这样开放包容的时代,抛家弃子还是打破婚姻桎梏、挣脱枷锁的唯一途径吗?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有好的想法,可以来跟我一起分享,我们一起讨论。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即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