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内战背景 上世纪惨烈内战之一

黎巴嫩内战背景 上世纪惨烈内战之一(1)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上世纪持续15年的惨烈内战:1983年10月23日在黎巴嫩内战中,贝鲁特发生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299名美国和法国的维和部队士兵被炸死。

黎巴嫩内战背景 上世纪惨烈内战之一(2)

黎巴嫩内战是上个世纪后半叶,最为惨烈的内战之一。

黎巴嫩内战持续长达15年之久,导致人口几百万小国有12万人死亡,超过百万人逃出该国。

黎巴嫩内战的根源,在于该国的多文化和多宗教。

自古以来,处于地中海沿岸,扼守欧亚战略要道的黎巴嫩,就是一个多民族生活的地方。

从1920年到1943年,黎巴嫩同叙利亚都归属法国管理。此时的黎巴嫩,逊尼派穆斯林居住在西部地中海沿岸,南部则是什叶派穆斯林的地盘。

而黎巴嫩政府则由马龙派基督徒领导,总理由逊尼派穆斯林担任,议长由什叶派穆斯林担任,议会席位按照三大派别的人口比率分配。

黎巴嫩内战背景 上世纪惨烈内战之一(3)

其实,黎巴嫩是由基督徒、穆斯林等几大家族控制,其中基督徒家族占据优势。

马龙派基督徒早在公元7世纪之前,就来到了黎巴嫩。他们几次差点被穆斯林杀光,仍然依靠山区地形和内部的团结,顽强的生存下去。

在夹缝中就生存,马龙派基督徒是比较善战的,团结性很强。

他们有着对付阿拉伯人的方法,也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一旦马龙派基督徒遭到阿拉伯人的袭击或者屠杀,他们一定会进行报复,甚至双倍报复。这种行为是几百年来的经验,至少在黎巴嫩行得通。

黎巴嫩内战背景 上世纪惨烈内战之一(4)

在法国托管时期,黎巴嫩大体还算平静,各民族盘踞一方,互相对峙。冷战爆发以后,情况就不同了。西方开始支持马龙派基督徒,而苏联和阿拉伯人则支持穆斯林。而阿拉伯的沙特等国支持黎巴嫩的逊尼派,伊朗等国则支持什叶派。

由此,黎巴嫩的局势开始逐步混乱。

而让黎巴嫩爆发内战的直接原因,是巴解组织1967年在约旦发动政变失败后,被约旦国王愤怒的驱逐出去。

他们无处可去,被迫在黎巴嫩立足。

黎巴嫩本来就有约40万巴勒斯坦难民,此举严重改变了黎巴嫩的战略均衡。黎巴嫩执政的马龙派基督徒们,坚决反对巴解组织进入,认为他们一定会带来战争。

但黎巴嫩穆斯林的支持,马龙派的反对没有结果。

此时马龙派自身的武装力量薄弱,无力单独阻拦巴解组织进入。

果然,巴解组织数万武装分子进入黎巴嫩以后,在什叶派国家支持下招兵买马,建立了强悍的军事力量,盘踞了该国的一部分领土。

黎巴嫩内战背景 上世纪惨烈内战之一(5)

这边,马龙派基督徒感到了自己政府的无力,以及军事力量的薄弱。

随后,他们组成了著名的黎巴嫩长枪党,反对泛阿拉伯主义,建立了自己的民兵组织,有数千人。

长枪党民兵本来只是用于保卫社区,防止一些穆斯林极端分子的破坏。随后,他们逐步成为基督徒们的主要军事自卫力量。

需要说明的是,长枪党相对比较平等,他们也有女民兵。

黎巴嫩内战背景 上世纪惨烈内战之一(6)

随着巴解组织的强大,黎巴嫩逊尼派穆斯林开始蠢蠢欲动。

他们早就反感政府由基督徒把持,试图借助巴解组织推翻现任政府,建立一个逊尼派主导的黎巴嫩政府。

然而,巴解组织的中坚力量法塔赫,则干脆主张在黎巴嫩建立政教合一政权,依靠教法统治国家。

各方都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而黎巴嫩政府军又实力虚弱,很快该国陷入无政府主义。

参加内战的主要是黎巴嫩长枪党等基督教民兵武装、黎巴嫩共产党等左派武装、以色列扶持的世俗派南黎巴嫩军、巴解组织武装力量、逊尼派武装、什叶派武装、伊斯兰德鲁兹派武装、亚美尼亚武装等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马龙派基督徒政府为什么能够持续执政二十年,关键在他们将国家搞得不错。

黎巴嫩内战背景 上世纪惨烈内战之一(7)

在1973年,黎巴嫩人均GDP高达1466美元,而欧洲国家葡萄牙的人均GDP才1747美元。

至少在表面上,黎巴嫩各族人尚且没有大的仇恨。

在贝鲁特街头,可以看到全身包裹黑纱的穆斯林妇女,同只穿着吊带衫、超短裙的基督徒妇女聊天。

黎巴嫩独立时,人口仅有130万,基督徒占60%,穆斯林40%。

穆斯林内部派别很多,基督徒人数占很大优势。

随着40万巴勒斯坦人的涌入,以及穆斯林大量生育,该国人口出现逆转。

内战之前,穆斯林人口已经超过70%,基督徒变为少数民族。

从1975年开始,各方的报复性仇杀升级。

黎巴嫩内战背景 上世纪惨烈内战之一(8)

4月13日,贝鲁特东部,一辆轿车中的枪手向基督教教堂扫射,导致包括2名长枪党干部在内4人死亡。长枪党认为这是巴解组织干的,立即给予报复。

他们拦截了一辆装载30名巴勒斯坦人的公交车,将乘客们集体枪杀。

巴解组织迅速报复,双方逐步演变为内战。

这一阶段的高峰在于1975年12月6日,当天长枪党因有人被杀,开始强行设置检查站,对巴勒斯坦人进行检查,发现可疑分子就地枪决。

黎巴嫩内战背景 上世纪惨烈内战之一(9)

巴解组织立即展开报复性屠杀,当日就有约600军民被杀。

最惨烈的屠杀平民,是在1976年1月18日。

长枪党遇袭后,展开了卡朗迪纳街大屠杀,杀死了约1000名穆斯林平民。

巴解组织也对长枪党控制的穆尔镇进行屠杀,杀死了700人。

由此,双方屠杀无法制止,大量穆斯林和基督徒平民惊恐的逃出混战区。

黎巴嫩内战背景 上世纪惨烈内战之一(10)

黎巴嫩乱成一团,而外界势力却仍然推波助澜。

叙利亚军队在老阿萨德的命令下,进入黎巴嫩。

老阿萨德一直说:叙利亚和黎巴嫩本来就是一个国家。

长枪党对此非常惊恐,开始向以色列求援,后者开始提供枪支弹药和军事顾问。

由此,双方屠杀再次升级。

黎巴嫩内战背景 上世纪惨烈内战之一(11)

长枪党攻陷了一个巴解组织难民营,将其中2000名嫌疑分子全部当做敌人,集体枪杀。

此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沙特等国都开始进行调停。

在1976年10月,4万叙利亚军队的介入,黎巴嫩各方都感到威胁,暂时停止攻击。

至此,已经有6万军民死亡。

黎巴嫩内战背景 上世纪惨烈内战之一(12)

这边黎巴嫩基督徒发现自己实力已经变弱,开始重组。

长枪党兼并了其他几个民兵组织,成立了实力更强的的组织,黎巴嫩力量。黎巴嫩力量同占领该国领土的叙利亚政府军交手,双方在2个月内就有600人伤亡。

此时,以色列不愿意坐视敌人叙利亚,在黎巴嫩扶持巴解组织壮大,也决定出兵。

黎巴嫩内战背景 上世纪惨烈内战之一(13)

而巴解组织不断对以色列军民发动攻击,最终1978年以色列全面进入黎巴嫩。

在国际压力下,以色列军队在几个月后撤退,仍然扶持南黎巴嫩军,控制该国一部。

于是,内战又开始了,混战到1982年才结束。

黎巴嫩内战背景 上世纪惨烈内战之一(14)

之后,巴解组织还是不断袭击以色列,1982年以色列又发动了所谓的第五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军队击溃了巴解组织,后者被迫从贝鲁特撤退。

根据协议,贝鲁特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法国军队和意大利军队组成的多国部队驻守,以避免出现屠杀。

但是,长枪党仍然进入贝鲁特西区的两个难民营,对涉嫌攻击他们的巴勒斯坦人进行屠杀。

人数可能有数百到数千人。

黎巴嫩内战背景 上世纪惨烈内战之一(15)

时间到了1984年,各派的冲突仍然无法停止。

而美军在贝鲁特经常遭到袭击,如1983年4月18日,针对位于贝鲁特西部美国大使馆的自杀式袭击,导致63人丧生。美国政府认为这是叙利亚人干的,对他们的阵地进行了轰炸。

1983年10月23日,一场由伊朗人资助的自杀式爆炸,袭击了贝鲁特的美军和法军驻地,导致241名美军和58名法军丧生。

到了1984年,美军认为黎巴嫩的混乱局面无法阻止,而美军成为主要袭击对象,最终选择撤退。

即便如此,1984年9月20日针对贝鲁特东部美国大使馆附属设施的炸弹袭击。这场袭击导致24人丧生,其中包括两名美军士兵。

黎巴嫩内战背景 上世纪惨烈内战之一(16)

在美军撤退之前,黎巴嫩又出现了一股新势力,就是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武装,黎巴嫩真主党。

真主党来源于该国高达60万的什叶派穆斯林。由于伊朗不惜血本,提供了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真主党很快发展壮大。

由此,该国局面更是一塌糊涂。

黎巴嫩内战背景 上世纪惨烈内战之一(17)

穆斯林之间也出现了互相攻击,叙利亚开始攻击巴解组织。甚至什叶派内部不同组织,也发生战争。

直到1989年,杀得筋疲力尽的黎巴嫩各方,才达成协议停火。

黎巴嫩内战背景 上世纪惨烈内战之一(18)

由此,穆斯林在该国的地位提升,不再是基督徒执政了。

黎巴嫩内战的根源并没有彻底消除,直到今天,该国零星袭击仍然不断。

为期15年的内战中,至少有3641起汽车炸弹袭击事件,导致4386人丧生,数千人受伤。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