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杂耍有什么(很多人都见过耍猴儿)

老北京杂耍有什么(很多人都见过耍猴儿)(1)

(图片 | 中国新闻网)

可爱的小动物能触动人内心柔软的地方,尤其是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小动物就更有吸引力了。

除了去动物园以外,城市孩子接触动物的机会不多,现在不多,过去就更不多了,因此小动物耍把戏格外受欢迎。

老北京的动物把戏种类繁多,有耍猴儿的、耍狗熊的、鸟叼小旗儿、耍耗子的、耍癞蛤蟆的……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耍耗子的。

老北京杂耍有什么(很多人都见过耍猴儿)(2)

(搜狐·老连环画)

也许有朋友问,耍耗子,耍的是常见的灰老鼠么?不不,只有通人性的白鼠才能胜任这项工作。联想到现代医学经常用白鼠做实验,这种小家伙对人类的贡献真是不小。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

耍耗子者,木箱之上缚以横架,将小鼠调熟,有汲水、钻圈之技,均以锣声为起止。

虽然事儿是这么回事儿,真正观看起来却比文字描述要有趣得多。

耍耗子的艺人通常是京南吴桥人。吴桥是杂技之乡,那时每到农闲艺人们就组成班子走南闯北,耍小耗子的艺人也背着他的小箱儿、架子和“百宝囊”,带着他的“小伙伴”进了北京城。

耍耗子的分为两种“业务”,一种是走街串巷,或在各大热闹集市(比如天桥)公开演出,一种是走进住户院子里进行“VIP”演出。

老北京杂耍有什么(很多人都见过耍猴儿)(3)

(图片 | 京报网)

走街串巷的艺人们吹着唢呐,敲着锣鼓,很快就吸引到了一群欢呼雀跃的小朋友。人数不够,他就会收拾起东西吹着唢呐到另一条胡同去,有的灰心丧气的小朋友能在他屁股后面跟上好久。人数够了,他的好戏就要开场了。

耍耗子的艺人先把架子插在地上,这个架子就是小耗子们的“演出场地”。架子最上端有刷白漆的佛塔,塔肚正中有一个两面可通的小圆洞,塔下面是木杆搭成的架子。每根杆头都装着不同的道具。有西瓜、桃、金蟾蜍、鱼、用线吊着的小木桶等等。

这些道具都是木头的,为了吸引小朋友做的十分鲜艳精致:碧绿的西瓜,表面有黑色条纹;歪嘴的木桃,粉白相间;蟾蜍背上的金线清晰可见。每件道具中央都有个可通的小洞。塔顶装着平顶小圆伞,可以转动。艺人们系好短木棍的软梯,一头拴在地上,再进行一点儿“铺白”,等等迟到的大小客人,演出才算正式开始。

首先,请出小小的“主鼠公”——小耗子。

老北京杂耍有什么(很多人都见过耍猴儿)(4)

(图片 | 互动百科)

耍耗子不是胡耍,艺人们往往要把耗子的表演编进故事情节,唱着合辙押韵的北京竹板书。那些戏文多数是热热闹闹、宣传因果报应的神话故事:《刘全进瓜》《姜太公钓鱼》《刘海戏金蟾》《李三娘打水》(井台会)《白猿偷桃》……

比如吧,先来个“一请白猿来偷桃”,小白鼠就援梯而上,钻进木头桃儿里,假扮偷桃孝母的小白猿;再来一个“二请状元来祭塔”,另外一只小白鼠又变成《白蛇传》里的许士林,爬到塔肚里四下观瞧;还有高难度的动作“姜太公钓鱼”“李三娘打水”,小白鼠们又打秋千,又倒立,在架子上折腾了个欢实。

也有小耗子不小心钻错了位置,那也不要紧的,从新再来,小孩儿们一叠声儿起哄,这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了。

老北京杂耍有什么(很多人都见过耍猴儿)(5)

(图片 | 搜狗图片)

看看时候儿差不多了,耍耗子的暂停表演,又开始了下一轮“宣传”:“掏钱吧,掏钱吧,看一看孙悟空大战小哪吒!哪吒大闹风火轮!”

正看的上瘾的小孩儿们纷纷“慷慨解囊”,把手里的毛票和铜板扔给他,收获颇丰的艺人重整旗鼓,又开始唱起来:

云蒙山倒有一个水帘洞,高山有洞,洞里有仙……

小耗子们时而钻进铁丝圈里,把铁丝圈蹬的“突突”乱转,时而蹬着那个带垂穗儿的平顶伞,垂穗儿上拴着一圈铜铃,发出“叮叮当当”的悦耳响声,引来小朋友们的又一阵叫好。

演出都结束了,耍耗子的艺人叫着小耗子们:“出来谢赏啦!”

小耗子们出来一齐鞠躬,小朋友们咯咯地笑着,又掏了一回钱,这回演出才算是正式结束。

老北京杂耍有什么(很多人都见过耍猴儿)(6)

《秦雪梅吊孝》(图片 | 搜狗百科)

除去给小朋友们演出以外,耍耗子的艺人们还给老太太们演出。她们对小耗子兴趣不大,主要是为了听艺人们唱竹板书。除了上头我们说的那些故事以外,还有《玉堂春》《白蛇传》《秦雪梅吊孝》等等老太太们爱听的书,老太太们听“苦”戏,陪着掉下几滴眼泪儿,艺人得到的赏钱就格外多,每段能得赏钱一吊。

夕阳西下,小朋友们依依不舍的回家去,梦里都是耍把戏的小耗子,耍耗子的则继续去找别的照顾主儿。小朋友们一年年长大了,而耍耗子的艺人永远在路上,这也是流浪艺人的宿命吧。


END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