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小故事三顾茅庐(历史小故事之哀兵必胜)

我是喜欢历史的小璇说历史,了解中国历史,小璇想通过成语说一些历史的小故事。今天说两个成语。

历史人物小故事三顾茅庐(历史小故事之哀兵必胜)(1)

第一个,哀兵必胜:词义是因受压抑或者遭受危难而充满悲愤之情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可以获胜。出处是《老子》的第六十九章:故抗兵相加,哀兵胜矣。近义词:师直为壮。反义词:骄兵必败。要注意的是哀兵必胜的哀是悲愤悲壮之意,不能理解为悲痛,悲哀。它是一个褒义词,它是一种心里面那种蓬发的感情,而不是一种情绪。

崤(yao 第二声)山之战,公元前627年,秦国与晋国之间的一次战争,它是怎么发生的呢?其实它和我们熟知的烛之武退秦师有关,烛之武退秦师最后秦国留下了三个人杞子、逢孙、扬孙,这三人留下也为秦国打听了郑国的情报,明明是说秦国和晋国的战争怎么就扯上了郑国呢,请慢慢看下去。

历史人物小故事三顾茅庐(历史小故事之哀兵必胜)(2)

有一天,秦穆公收到了杞子的密报,里面说我们已经掌握到了郑国的城防,快来打啊,我们里应外合肯定能把郑国给灭了。秦穆公一看很是心动,不顾旁人的劝阻就命令手下的将士率兵东进。秦国与郑国之间相距上千里,怎么可能不被发现,果不其然,到滑国(诸侯国之一)时被在那做生意的郑国人发现了,做生意的郑国人立马让人报告给了郑国国君。秦军发现事情败露了,又不好空手而归,就把滑国给灭了,这时,晋国正在丧期,听见秦国把滑国给灭了,认为秦国及其的无礼,在自己的丧期竟然灭了自己的同姓,同宗(同为姬姓)立即发兵攻打秦国,并联合姜戎一道行动。晋襄公穿着丧服亲自领军,在秦军的回途中设下了埋伏。秦军被全灭,秦国三万大军没了,而滑国也属于了晋国。

可能大家在这个故事当中没有感觉到哀兵必胜的意思,其实我们想想破釜沉舟,如果败了,退路又没了,只能死的那种悲愤的感觉,在清朝后期,清朝腐败无能,分地赔款签订屈辱条约,抗日战争国人被日本人无情的屠杀的那种感觉,就是悲愤之情。

历史人物小故事三顾茅庐(历史小故事之哀兵必胜)(3)

第二个,八面玲珑:词义是多形容人处世圆滑或者办事细致周到。出处是唐代卢纶的诗《赋得彭祖楼送杨宗德归徐州幕》:“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元代马熙的诗《开窗看雨》:“洞房编药屋编荷,八面玲珑得月多。”清代曾朴的《孽海花》第七回:“原来宝廷的为人是八面玲珑,却十分落拓。”近义:面面俱到,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般用于形容做人手腕圆滑;面面俱到一般用于形容做事没有遗漏.

历史人物小故事三顾茅庐(历史小故事之哀兵必胜)(4)

萧何

萧何就是这么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做事,办事细致周到。萧何是秦汉时期的人,他辅佐了刘邦,刘盈两代皇帝。在破咸阳,入秦宫时,只有萧何一人不去想那些钱财,第一时间派人将秦朝的的户籍,地形,法令等一系列书籍资料,分门别类收藏起来,以备日后查用,而在日后也用到了。在楚汉战争中,萧何也有很大的功绩,刘邦有几次溃败都是靠萧何派出军队援助,补充,粮草也是因为萧何坐镇关中,才能有源源不断的补给。在刘邦成为皇帝之后又在旁帮助其灭了韩信,英布等异性诸侯王,而自己没有被刘邦所杀,可见其手段和自知之明,不触犯皇帝的底线。

八面玲珑其实有贬义色彩,但是小璇主要讲它的做事细致周到这一部分,小璇觉得做事能做到面面俱到,细致周到,真的很不容易,它属于情商高的表现之一吗?这是小璇的一个疑问

我是小璇说历史,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关注我哦,一起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互相进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